摘 要:追究分層教學法具體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側重點,不難得出結論,針對學生不同素質且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分層教學法無疑是最適合中職計算機課堂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課堂中的開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中職計算機課堂;應用
中職院校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技能的中專院校,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師的教育方法成了共同關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本文在簡述分層教學法的基礎上,結合中職生的身心特點,談談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課堂中究竟該如何應用。
一、分層教學法簡析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法的分層分為隱性分層和顯性分層兩種,隱性分層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將某一類型的問題傳授給相應水平的學生,既保證學生的自尊心,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顯性分層是指教師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或課后作業的布置時,進行不同組別的分層,其中A層是能力較好的學生,B層是中等生,C層是較差的學生。無論是哪一種分層都要求教師要注意:①教師要有充分駕馭課堂的能力,特別要將A層和C層的學生都進行充分的注重,尤其是要把握好對C層學生的控制。②教師要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以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尊重,使學生樂于學習。
二、淺談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課堂的使用
在中職計算機課堂中,結合中職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分層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探索應用分層教學這一教學方法。
(一)對學生進行調查與摸底,進行動態分層
這是分層教學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學生的個別差異主要表現在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情感、智能等方面,要求教師在正式開始進行教學之前就進行調查與摸底。具體實施辦法為教師通過觀察、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解,對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系統的劃分:A層為學優生、B層為中等生、C層為學困生。這樣的分層是教師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做到心里有數,但不對學生公開。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A層與C層的人數都要控制在十人以內,以便于課堂秩序的把握。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取得階段性成果后仍要重新分層,只有實行動態分層,才能讓學生不斷獲得成果的喜悅,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分層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相應的改變,以便于因材施教和學生更好地發展。
(二)進行合理的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是在動態分層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分層教學法的重要環節之一,具體要求教師根據所分出的三個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教學目標的設置還要與中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需求和學生專業與計算機的契合點相適應,這也是教學目標分層的參考條件之一。例如,在“Word圖文混排”單元教學時,面向C層學生可提出“模仿教材例子制作一個簡單的班級板報”的基礎目標,只要求掌握對字體、字號、分欄、插入圖片、藝術字等最基礎的操作,面向B層學生提出“能夠利用Word獨立制作出一個簡單的版面”的提高目標,要掌握圖片、藝術字的編輯、插入、填充效果等。而面向學習較有余力的A層學生可提出“制作出圖文并茂、具有個性化的版面”的拓展目標。在完成C層、B層都達到目標的情況下要求A層的學生能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協調等,同時還要掌握好“疊放次序”的調整,通過三個教學目標分層的落實,從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組織好分層教學的教學過程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對課本的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根據備課要求,授課要著眼于B層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學困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如,教學《制作數據圖表》這一內容時,根據“圖表向導”創建一張圖表要求全班學生都要掌握,然后提出新目標,選擇不同的數據源制作不同類型的圖表,要求C層的學生會做,B層和A層的學生要掌握,A層的學生可以繼續完成一些更深的嘗試,對已經生成的圖表進行位置調整、圖案設置、圖表大小設置等,同時鼓勵B、C層的學生盡可能地去做。通過分層教學,盡量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作業評價分層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作業可以分三個層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分別完成。如在考核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部分內容時,要求學生對文件或文件夾的新建、復制、移動、刪除、重命名等這些操作要掌握,而對其他的要求部分學生可以掌握,如,以下5道題目:(1)在我的電腦C盤上新建一個文件夾并命名為ABC;(2)在ABC文件夾下新建兩個文件,分別命名為BOOK.XLS和SNOW.TXT;(3)將SNOW.TXT文件復制到D盤下并重命名為SUM.TXT;(4)將SNOW.TXT文件移到桌面上并建立快捷方式;(5)在ABC文件夾下的BOOK.XLS文件設置為隱藏和只讀屬性。前3題要求全班學生都必須掌握,B組的學生在做完前3題的基礎上可以做第(4)題,而A組的學生可以全做這些題目,這樣就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考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一切時機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善于運用表揚式評價肯定他們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處于積極的狀態,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總之,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課堂中的開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環節,要求有合理的分層依據,有明確的分層目標,并且在此基礎上組織好教學過程,最后還要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具體行為進行合理的評價,同時還要不斷地變更分層,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充足的發展和共同的提高。
參考文獻:
鄭長龍.新課程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