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隨著幼兒教育改革之風的盛行,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開始認識到音樂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它不僅是讓幼兒掌握基本音樂技能的一種手段,而且通過這些音樂活動能使幼兒的身體、情感、智力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興趣;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
本人從事幼兒教育多年,對在幼兒中進行音樂教育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這里把我的這些想法與大家進行詳細的交流和探討。
一、運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激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我國科學研究表明,幼兒只有在有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表現得更積極、更主動。因此,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因為幼兒學習的歌曲基本上都是跟幼兒生活有關的,它來自于幼兒生活,同時也反映幼兒生活,因此在教幼兒學習歌曲時,我們應先讓幼兒對歌曲的內容有所了解,這樣既可以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同時孩子們也對歌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在教孩子們學唱《泡泡不見了》這首歌時,我先準備好可以吹泡泡的幾種工具,讓幼兒親自玩吹泡泡,然后再學習這首歌曲,這樣一來,孩子們因為親身參與了吹泡泡活動,對這首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在學唱這首歌時才能更有感情,并且感受到這首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體驗。
二、調動一切美的因素,培養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時,作為音樂課堂引導者的我們,必須調動一切美的因素,比如美麗的語言、美觀的教學工具等為幼兒創設一種音樂情境,使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都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幼兒學唱《秋天多么美》這首歌時,我首先讓他們聽這首歌的主旋律,讓幼兒先在歌曲旋律中對這首歌曲產生遐想,然后我根據這首歌的歌曲內容運用多媒體制作出歌曲課件,將抽象的歌曲內容變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畫面,并且利用多媒體向幼兒介紹這首歌曲的名稱和內容,讓幼兒先對這首音樂作品有個大致了解。對音樂作品介紹完以后,老師進行范唱,讓幼兒對歌曲所表達的情緒和演唱方法有個初步了解,在幼兒學唱幾遍后到講臺上進行表演,讓幼兒在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去感受這首歌曲的美。
三、在幼兒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創造力
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幼兒在學習音樂時會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整個過程都全神貫注,并且對音樂的記憶力很強,這些情況都說明幼兒在音樂方面有發展的可能性。比如,幼兒小班上半學期的音樂教學要求是使幼兒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等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可以用一些動作表現出來;在下半學期,我們就可以在班里進行一些歌曲編排活動,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對所學歌曲進行簡單的改編。就拿《兩只老虎》這首簡單的歌來說吧,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都很簡單,我會先教孩子們學唱這首歌,在掌握了這首歌的基本旋律之后,問孩子們:“你們還見過其他的動物嗎?”孩子們都回答得特別積極:“兔子、獅子、大象、公雞。”然后我接著問:“那我們可以把歌詞當中的老虎改變成兔子、大象嗎?”幼兒馬上就能把新改編的歌詞唱出來,我們還可以讓幼兒回到家以后拿出自己的玩具,并改編成歌曲,第二天到學校后唱給老師和同學們聽。這種教學活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使幼兒的音樂創造力得到發展和提高。
綜上所述,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要繼續不斷研究和探索,希望總結出更多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有效方法,讓音樂可以真正地帶給孩子快樂。
參考文獻:
李晉瑗,林靜華,盧珊珊.幼兒音樂活動設計與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