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可以從創設情境、自主探究、以情激學、設計梯度作業、設疑促學五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興趣;激發策略;初中數學
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教師可從以下五方面進行。
一、創設情境
精彩的課堂開頭,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活躍起來,還會將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帶進學習新知識的情境中來。其實,初中數學課引入方法很多,教師可通過實驗開路、故事引入、懸念導入等進行。如,講“坐標的互化”時,先舉例比喻各國度量衡制不統一,我們不僅要掌握市制,而且要學會公制,并且能夠將它們互化。接著轉入主題:直角坐標系,極坐標系,在建立函數和圖像的對應關系時,各有優點,但有時需要將一種坐標系下的方程轉化為另一種坐標系下的方程。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直角坐標與極坐標互化”的原因。這樣引入課題不費力,目的明確,但是會調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其注意力會很快被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自主探究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或得出結論。所以,遵循這一原則進行施教是很有用處的。
從而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本節課的兩個例題教學,教師不能只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靜聽。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動手動腦,運用他們自己發現的規律去解題。如果只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看”的教學方式,一些學生可能不聽,或思維跟不上,就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情激學
學生都需要愛、需要關懷、需要鼓勵。學生只有充分信任教師,才能聽教師的話,才會重視自己所教的學科。例如,張偉與李榕這兩個學生,學習成績差,他們每次的作業都需要教師的監督和鼓勵才會做完,否則他們是不會自主寫作業的。我主動接近他們,鼓勵他們,只要他們有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經過我的認真教育,他們對學習有了信心。成績由不及格到及格,再到良好、優秀。所以對于學困生,教師一定要與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他們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感到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教師的信任與關愛。
四、設計梯度作業
練習是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是學生學習成果體現的載體,也是檢驗教學成敗的關鍵。如果學生在練習中看不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就會失去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重視練習的設計,要有梯度。對思維敏捷、基礎扎實的學生,應為他們選擇一些難度大、易于開發思維的題目;對學習一時有困難的學生,作業量要小些,題目要相對容易些。總之,題目設計要力求體現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都有所得,都有自我表現、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自覺地去獲取知識,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五、設疑促學
中學生好奇心強,碰到問題喜歡尋根問底,一旦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便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創造機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提供條件。例如,在講授“日歷中的方程”時,讓每人準備一份日歷,在各自的日歷中任意圈出一個豎列上相鄰的三個日期,只要學生把這三個數的和說出來,教師就能把這三天分別是幾號說出來。這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都想知道教師是如何算出來的。這時教師反問:“如果老師把和說出來,同學們能說出這幾天分別是幾號嗎?”通過設疑,激發起學生的探索熱情。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探索、驗證,最后得出:這三個數的和是中間的數的三倍,而上下兩個數分別與中間數差7的結論。然后進一步提出:“如果用一個正方形任意圈出2×2個數,已知這四個數的和,同學們能算出這幾天是幾號嗎?”通過這樣層層設疑,既啟迪了學生的智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原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積極營造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課堂氛圍,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達到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活躍的思維過程中,真正領略到數學知識的精彩、美妙和有趣。那么,課堂教學質量肯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昕.數學教學中的“六個認真”[J].人民教育,2010(14).
[2]衡鋒.有效回應課堂教學即時性資源[J].中國教育學刊,2012(05).
[3]李妍妍.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生傾聽[J].中國人民教師,2013(08).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