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指通過重復或練習后鞏固下來的行為方式。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習慣有利于生活、學習、工作。不良習慣會造成有害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密切關系。各科教學除在課堂常規教學中形成最基本的學習習慣外,應根據本學科的培養目標,通過本學科的技能技巧的訓練養成順利完成本學科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小學生應當具有的語文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實用工具書,獨立解決生字難詞的自學習慣
學生在閱讀中常會碰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寫作中常會有不會寫的字,不會寫的詞,就要學會查字典、詞典。學會借助工具書結合上下文正確理解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生字難詞的讀音、含義和用法,能正確鑒別這個字或詞是用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還是轉借義,能讀準它在文中的讀音,明確它在句子中的地位及語法作用并辨別其褒貶色彩。
二、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讀書要邊讀、邊想、邊寫。為提高閱讀效率,就要有邊讀邊做符號的習慣,把自己讀時的所悟、所感、所得、所疑鮮明地標出來,以便細讀時深入研究。讀時要“圈”出生字難詞以待查工具書;“點”出與中心有關的中心詞、關鍵詞;“勾”出中心句或含義雋永深刻的重點句,以待深入揣摩;“畫”出層次、段落,以便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養成邊聽、邊想、邊記的聽課習慣
好的聽課習慣不僅要專注,還要有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邊聽邊看、邊想邊寫的習慣。要常在講讀課中調動學生的眼、耳、手等多種器官的活動,提高學生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如,在聽課中針對自己預習中的問題在書上做眉批;當堂速記教師的總結性講述;參照教師的板書,邊聽邊看邊做隨堂摘錄筆記等。這些訓練使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既注意書本材料,又注意教師講述內容;既從事聽的活動,又從事寫的活動。學生有了這種聽課習慣,就能在較少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四、養成文明禮貌的談吐習慣
說話不僅要通暢、明白,還要講究文明禮貌,要有良好的談吐。與人交談要專注地聽別人講話,不要中途打斷或采取不耐煩的態度;要隨時用眼神、手勢、表情、語氣詞等方式表示自己的贊許或反對,同情或懷疑。自己談話時不可指手畫腳、頤指氣使,更不可油頭滑腦、臟話連篇,也不要含糊其辭、模棱兩可。
五、養成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習慣
書寫工整指寫字正確,不寫錯別字,間架結構合乎規則。字要寫得端正,做到橫平豎直,筆畫整齊,結構勻稱,不馬虎潦草。
習作書寫格式要規范,要留有天地、左右的空白,標題、段落、標點部位要恰當(標題前空四格,每段開頭前空兩格,每個標點占一格)。
語文習慣應在語文訓練中逐步養成,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安排訓練程序。訓練中要從嚴要求,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曝十寒。要求學生從小處做起,在不斷糾正不良習慣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