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身邊的教學中,常常會聽到:“現在的學生真難教,他們壓根都不想學習,老師就像保姆一樣累。”等抱怨。其實學生在課堂聽不懂也何嘗不是累呢?所以教師是否可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呢?能使教育教學在實現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同時,也使教師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結合參加課題研究《山區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經驗談談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主學習;學習環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自主學習,學生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語文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學生不僅想學、會學,而且能學、能堅持去學。這樣學生愿學勤學,教師也愿教樂教。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怎樣“教”才能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參與課堂,而且學得積極、歡快、高質、高效呢?
一、教師放下思想包袱,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發揮、創造
例如,在語文的古詩文閱讀課上,學生的會話表演就能體現教師為學生留下了自我發展的空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鍛煉自己,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學習了怎樣與同學合作和相處。在本班實行自主合作的小組學習后,幾乎每節課我都是旁觀者,只是在最后點評一下各小組的“杰作”。雖然備課辛苦,但學生真正地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我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很適合現在的學生學習。后來,我們班的學生潘雪瑩(化名)在周記本上寫道:“這一周我的收獲真大。我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還從來不知道語文可以學得這么輕松、這么好玩。語文課真有趣!”
在學習七年級《賣油翁》一課的內容時,我并沒有像之前那樣針對課文內容作以下備課:(1)學生聽錄音,認讀課文。(2)教師教授,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重、難點。整整一節課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和做筆記,但從參加校課題《山區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后,我針對這種情況,做了一些課堂調整和嘗試,比如,對于一些拼音方面差的學生,我讓他們當選小組長負責課前領讀,這樣他們就會課前去加強字的認讀,在講授枯燥的文言文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或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去表演課文情節,這樣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喜歡去學、去讀課文。
二、教師要注重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突出學生的個性
建立語文自主合作的學習小組絕不是把幾個學生任意組合在一起那么簡單。它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各個因素,只有認真考慮這些因素才能把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在語文自主學習的合作小組中,充分的討論使學生充分融入集體學習的氣氛中,讓每個學生都不斷提升自己。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能做到點面結合、分工合作呢?我做過這樣的嘗試:預習環節,讓學生根據課后“思考與練習”的題目預習,并在預習本上每小組提出一個問題,作為課堂交流討論的問題,課堂上展示預習效果。因本校的學生在拼音和寫作方面比較弱,我還設計“積累大比拼”和課前“三分鐘演講”等活動,每天讓學生積累詞語和句子,做好最基本的語言儲備,為學生的寫作做好準備。其實想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有興趣并懷有求學的心態去參與課堂活動,就必須允許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低入”,給他們的門檻更低一點,還必須保證課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有吸引力。為此,根據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學生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資源”,教師應順應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高度尊重學生。在學習內容的處理上,我不過多地干預學生,不硬性地把教材上所謂的知識變成一個個細密的教學目標牽著學生走,而是允許學生收集自己喜歡的素材來作為課堂資源,這樣讓課堂更為活躍,讓學生學得更快樂。
三、學生自發性的學習和主動投入課堂是基礎
古人云:“學由疑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學習一定要有個前提,那就是要有疑惑,沒有疑惑就沒有學習的“自主性”,沒有疑惑就沒有更大的進步。所以我們讓學生帶著疑惑主動投入課堂中來,我任教的學校處在山區,學生缺少閱讀,知識面比較窄,所以在班級建立“班級知識閣”,存放一些名著閱讀、中考現代文閱讀文刊和學生喜歡的文摘雜志。這樣一來,學生閱讀量大了,知識面也開闊了,語文水平也隨之提高了。通過大量的閱讀,同時帶著更多的疑惑進入課堂,“自主學習”的教學構思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這也是學生自發性學習和主動投入課堂的充分體現。
通過課堂的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自主學習不僅使我們語文教學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益,更使語文學習成了學生樂而忘返的益智、益趣的活動。通過做班級游戲、閱讀、參加小組競賽,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豐富多彩,而且充滿智慧、力量和人格精神。我們只要給學生以機會,他們就會給我們以驚喜。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