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涪江中上游水稻主產區高強度種植和傳統的施肥模式導致硅素營養進一步缺乏,是水稻稻瘟病、稻粒黑粉病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應對措施主要有宣傳硅素營養作用、施用硅肥、復合肥和地力恢復。
關鍵詞:水稻土;硅肥;現狀;對策
涪江是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發源于松潘雪寶頂。流經松潘、平武、江油、涪城、三臺、射洪和遂寧市等區域,在重慶市合川市匯入嘉陵江,全長700千米。著名的武都引水工程從江油市武都鎮以北3公里的涪江干流取水,灌區覆蓋江油、梓潼和綿陽游仙區等地,灌溉面積達涪江流域川北段是指涪江中上游松潘、平武、江油、涪城區域,該區域的綿陽市為川西北重要的水稻產區,也是重要的雜交水稻制種和繁殖區域。但是,由于多年的高強度種植和傳統的施肥模式的影響,該區域水稻土土壤肥力不斷下降,尤其硅素營養極度貧乏,已經嚴重威脅本區域的水稻產量和制種農戶的切身利益。
為了幫助農民朋友合理施用硅肥,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和研究,通過分析發現以下幾點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一、對硅素營養及其作用認識不足
(一)硅素營養的作用
水稻是喜硅作物,每生產1000kg稻谷約需吸收150kg 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豐富,土壤中含硅量都在50%以上,主要以石英砂和硅酸鹽形式存在。但石英砂和大多數硅酸鹽不溶于水,而硅酸往往以膠體或沉淀形式存在,土壤中含量也很低。故自然界中的硅水稻往往難以利用。
1.硅肥能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
在缺硅的水稻土施用硅肥,水稻根系生長良好,根量增加,根系氧化力和呼吸率明顯提高。
2.提高植物的抗倒伏與抗病害等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尊三.普通化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
[2]李玉.莊稼醫生實用手冊[M].農業出版社,1992.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