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想、寫、用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元素。課堂教學中更應反復錘煉這五大基本功!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不僅僅是走出教室進入社區的學習行為,課堂內的活動能力培養尤其重要。
課程改革中,小組或課堂交流展示這一新的教學環節正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體現形式,是聽、說、想、寫、用能力提升的有效訓練載體。
為了使課堂教學更高效,“合作交流”是使用比較頻繁的一個環節。在聽課、評課中,與老師教研時,我深深地體會到:“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的內涵特別豐富,人數是可變的、形式是多樣的,非常適宜聽、說、想、寫、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交流展示”是“聽”的訓練、是“看”的再現,是自主學習的一種信息源泉。“二人合作交流”是老師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課堂主人的具體表現,先聽別人的,讓生與生心靈溝通、情感交流、思維碰撞。這樣的合作交流,不怕錯誤,適合各種性格的學生,老師給學生留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2.“合作交流”是“說”的天地,是記憶水平、條理陳述的試金石、試驗場,是眾多交流形式的縮影。記的是否正確,說的是否簡捷,對比中就會提高。從不敢說到敢說,從小聲說到大聲說,從雜亂到條理,從念草稿到有節奏、有表情的復述表達。說的能力時時次次在進步!在“二人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可以發展三人合作、四人合作、班級合作。小組合作有靈活機動的優越性,可以隨時更換合作對象,讓課堂更加生動、高效。
3.“合作交流”是“想”的誘發源,是展示反饋的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瞬間的想法,頭腦風暴,思維的火花,對方彼此關注。你聽我的,我聽你的,你查我的,我查你的,便于互相取長補短,便于及時反饋,便于當堂暴露存在的問題。你我都是好朋友,毫不隱瞞觀點,各自的個性一展無余。課堂上問而沒答、知而不說、啟而未發、啞口無言的被動和尷尬現象會越來越少。與個別老師自問自答、問后便答、學生沒有思考時間相比,實為有氧課堂,聯想效果明顯。
4.“合作交流”是“寫”的強化訓練,是點撥提升的一種捷徑。調研顯示,近年來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學生寫的水平有所下降。小組展示卻能強化此基本功。日積月累一次次在突破,從不滿意到滿意。掌握知識的交流中老師要善用激勵評價,會使自主記錄、自主修正更為言簡意賅,或受到啟迪和發揮。更準確的答案在討論和研究中生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點撥是一種掌握知識的好方法,是一種正能量再傳播的捷徑。因為同伴的啟發更使自己樂于接受。學生把要掌握的知識自己懂了會了,豈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5.“合作交流”是“用”的實踐活動,是當堂檢測的一種方式。無論通過學生自己預習,還是通過課堂學習,老師和學生的共同目的都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獲取學習能力。而掌握知識的程度是否理想?能否應用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有待當堂訓練。課堂檢測的方法很多,老師檢測、學生互相檢測、小組檢測、課代表檢測。為了使檢測的效果更好,可以變換檢測方式和對象,施以贊賞評價和懲戒鞭策,同樣的錯誤犯第二次的幾率會大幅降低。
小組交流中的聽、說、想、寫、用,學習主動權在學生手中,不知不覺的在課堂上得到訓練和發展。從預習、展示到反饋,學生主動參與的各個環節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和應用能達到多次循環:學案預習、小組內部交流、小組展示準備、小組展示、傾聽其他組展示和對其他組的質疑、總結和反饋。這種反復強化和應用,就是最基本的聽、說、想、寫、用的課堂綜合實踐活動。
在小組交流展示環節中,學生自主的身動、心動、神動,并被成員間及時提醒和嚴格要求著語速、聲調、姿態、眼神和語言的簡捷。語言、邏輯推理等智性能力得到充分的訓練,人際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也都得到了開發,更重要的是集體精神能得到鍛煉和成長。在課堂上初步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兩個小目標:(1)獲得親身參與學習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2)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知道的說出來,會做的寫出來,實踐中用出來!夢想成真有待千錘百煉。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用活“交流展示”這一課改亮點環節,不僅改變了過去“滿堂灌”的高耗低效,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思維,啟迪了學生智慧,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