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快發展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任務。周莊鎮根據自身文化服務的情況,整合地方文化名人的資源,以周莊鎮地方文化名人——著名美術家趙宗藻為主題,通過大力發展鄉鎮文化活動,保證經費,建設文化服務隊伍等措施,走出了一條具有周莊鎮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道路。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周莊鎮;地方文化名人
一、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時代背景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重要成果,深刻反映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的發展歷程。加快發展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任務。200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黨的十七大把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標志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經成為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提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而進一步加強鄉鎮公共文化建設,構建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則是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要求。在此背景之下,周莊鎮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根據周莊鎮自身文化服務的情況,整合地方文化資源,走出了一條具有周莊鎮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道路。
二、周莊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周莊鎮采取以鎮政府為主導,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方針,對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進行探索。周莊鎮的文化工作者集思廣益,從多種視角出發,采取多種措施,發動企業參與,調動民間團體積極性,取得了不少成果。周莊鎮的鄉鎮文化工作不斷加強。以鎮文化服務中心為主體,帶動各村和企業的文化團隊和設施,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豐富了全鎮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周莊鎮的鄉鎮文化基礎設施成效顯著。面對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不足與老化的問題,周莊鎮新建了全新的文化服務中心以及社區文化服務活動站點,滿足了廣大居民對設施的需求;周莊鎮的鄉鎮文化服務隊伍日臻成熟。周莊鎮組建了一支適應基層需要的文化工作者隊伍,以專業的文化干部為核心,在各項文化服務工作上取得了卓越成效。
一般來說,一套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該包括七個互相關聯的子體系: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鄉鎮文化服務體系。
據此,周莊鎮合理統籌,抓住重點,以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為突破口,以周莊鎮地方文化名人——著名美術家趙宗藻為主題,在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走出了一條蹊徑。
三、地方文化名人趙宗藻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應用
趙宗藻1931年出生于江陰周莊鎮上的一個傳統文化濃厚的中醫家庭,自幼喜歡畫畫,又因受到傳統書畫藝術的熏陶,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學時,參加書法比賽屢次獲得嘉獎,初中時,在美術老師的影響下接觸到了版畫藝術。1947年夏16歲的趙宗藻考入蘇州美專,后又考入國立南京大學美術系,接受了系統而正規的藝術教育,期間刻制了早期的木刻作品。1952年畢業后,他被分配至浙江金華師范任教,他克服教務工作繁忙等困難,堅持創作,于1954年創作了著名的版畫《婺江邊上》,同年被吸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55年起趙宗藻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版畫系,后歷任版畫系主任、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版畫家協會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等職。1985年被評為教授。1991年在杭州舉辦“趙宗藻作品展”。趙宗藻工于黑白木刻、套色油印木刻、水刻木印。其版畫題材十分廣泛,作品布局生動活潑,創作風格清新自然,著名的代表作有《四季春》《田間》《鄉干集會》《黃山》組畫等,此外他還鉆研國畫與篆刻藝術,創作了一批優秀的國畫與篆刻作品。
周莊鎮將這位版畫界的泰斗——趙宗藻所帶來的文化影響,通過如下一系列的措施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之中:
1.大力開展各類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營造全民參與的社會氛圍。周莊鎮以群眾文化服務活動為重點,以貼近實際、貼近鄉鎮、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宗旨,廣泛開展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名人文化服務活動。以鄉鎮、社區居民文化服務活動為重點,多次邀請趙宗藻教授來到周莊鎮舉辦了個人作品展覽、美術知識講座、作品創作心得交流等文化活動。憑借這一系列豐富的文化服務活動,吸引了當地一批書法和美術愛好者積極參與,在周莊鎮營造了踴躍參與文化藝術研究與創作的良好氛圍,并產生了一批地方性的書法美術團體。周莊鎮對這些民間書畫團體進行鼓勵與引導,使得各個團體中涌現出大量優秀的書法和美術作品,如周文忠、邱玉良等的一批書畫作品,這些作品多次在省市獲獎,并被匯編成作品集,繼而又成為地方上的公管文化服務資源。而這些新成立的團體也營造了互相學習與交流的氣氛,在周莊鎮上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創作的局面。
2.加大投入,保存并進一步開發鄉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周莊鎮樹立了合理規劃的意識,將鄉鎮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新鄉鎮建設總體規劃,科學決策,統籌考慮,重視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投入,周莊鎮投資了5000萬元,重新修繕了趙宗藻教授的故居,作為周莊鎮公共文化服務基地。同時,周莊鎮還鼓勵和引導地方企業與個人出資,準備新建2000平方米的趙宗藻作品收藏館,以趙宗藻教授向周莊鎮捐贈一批版畫、國畫和篆刻作品為主,以企業與個人搜集的趙宗藻教授的作品為輔,入藏到館,作為周莊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面向全鎮居民開放展覽。此外,在發揮這兩個公共文化服務基地的基礎文化服務作用之上,還將這兩個基地拓展為面向全鎮的美術教育基地。周莊鎮發動了企業和個人出資,成立了書法與美術的書畫院,定期外出參觀學習與交流,交換創作研究的經驗,為鎮上日后的地方公共文化資源提供了一個持續的源泉。
3.加強培訓,建設了一支具有專業素養的文化服務骨干隊伍。一方面,周莊鎮邀請趙宗藻教授對現有的鄉鎮社區文化服務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培訓,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周莊鎮也有目的地選擇了一批有一定文化服務素養、富有奉獻精神的同志,擔任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管理員,并要求他們制訂合理的工作計劃,并貫徹落實。周莊鎮還充分發揮文化服務骨干作用,鼓勵他們廣泛地搜集有關趙宗藻的資料與作品,進一步充實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鼓勵他們開闊眼界,由趙宗藻教授這個案例望開去,挖掘更多的地方公共文化資源,并將挖掘本土文化遺產和鄉鎮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結合鄉鎮特點自辦本土“特色”文化節目,吸引地方群眾踴躍參與。
周莊鎮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已經具備較好的工作基礎。在接下來繼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進程中,周莊鎮已經樹立了明確目標。在繼續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保障基礎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基礎上,周莊鎮還建立了相應的鄉鎮公共服務評估體系,把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前進方向,揚長避短,艱苦奮斗,促使周莊鎮的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早日建成!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