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拍賣第四十九批》(以下簡稱《批》),被認為是品欽的作品中篇幅不長,但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其寫作風格的作品。早期針對《拍賣第四十九批》的研究,集中于論述作品中的不確定性、迷宮結構、黑色幽默等后現代特征以及其他作品中也反復表現出的熵理論和追尋主題。本文以福柯的權力話語為理論依據,研究文化參與的主體:權力的聲音皮爾斯及文中普通及邊緣人群在這場尋找歷史與真實路途中粉墨出場的眾生,探討后現代社會人們的命運。
關鍵詞:權力話語 皮爾斯 現代人 《拍賣第四十九批》
托馬斯·品欽,幾十年如一日大隱于繁華都市紐約,默默創作了眾多恢弘的后現代經典著作。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故事情節荒誕離奇,敘述方式跳躍多變,加上大量隱喻象征和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導致其作品內容多龐雜、晦澀難懂。《拍賣第四十九批》(以下簡稱《批》),被認為是品欽的作品中篇幅不長但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其寫作風格的作品。
早期針對《拍賣第四十九批》的研究,集中于論述作品中的不確定性、迷宮結構、黑色幽默等后現代特征以及其他作品中也反復表現出的熵理論和追尋主題。近幾年,評論家們開始把視線轉向《批》中的政治、歷史和種族壓迫問題,從官方宏大敘事中抹去的,存在于小說及邊緣群體的聲音和歷史被重新呈現。例如在歷史話語的裂隙——《拍賣第四十九批》與品欽的“政治美學”中,可以看到國內對品欽有關政治歷史觀的解讀已趨于成熟化。
延續有關亞文化及邊緣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多樣聲音這一線索,本文以福柯的權力話語為理論依據,研究文化參與的主體,在這場尋找歷史與真實的路途中粉墨出場的眾生,探討后現代社會人們的命運。
一、擲地有聲的權利
開篇中奧狄芭·馬斯太太被任命為一大筆遺產的執行人,從此她平靜的生活被打破。遺產的主人正是皮爾斯·尹維拉雷蒂,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其實連與他曾一度是戀人關系的奧狄芭也不太了解。從經濟狀況來看,身為加利福尼亞洲的地產巨頭,他擁有驚人的經濟實力。僅在圣納西索一地,他名下各個領域的產業就不勝枚舉:約約戴恩公司銀河儀器部、房地產新開發區方戈索湖等等,不是獨自擁有就是持有大股。從社會地位看,作為資產階級上層社會的一分子,掌有強大的財力的同時也意味著權力的獲得。從人格上看,他神秘莫測,無法辨清自我。他的來電總是不分時間場合,從莫名的地區打亂奧狄芭的生活。最后一次通話時是凌晨三時左右,一次長途電話:“聲音開始時是以濃重的斯拉夫腔調說,他是特蘭西瓦尼亞領事館的二等秘書,正在尋找一個逃亡的女子,聲調一變為滑稽的黑人腔,再變為充滿敵意的美籍墨西哥人腔調……接著又變為蓋世太保軍官,狼嚎似的盤問她可有親戚在德國,最后才是他那拉蒙特·克蘭斯頓聲音……”
愛人給的愛,滿足不了他的膨脹的野心和占有欲——改變大地面貌和實現修建摩天大廈、個人對抗、提高增長率。他熱衷于收藏郵票,甚至對那些珍貴的郵票重視和親密程度遠勝于對當時的愛人奧狄芭。在失去愛后,在電話中暗暗恐嚇曾經的愛人,對提出掛斷他騷擾電話的馬斯也威脅要給以顏色,除此之外他無計可施,只留沉默。正如他們的關系一樣無話可說。“我剛從韋斯頓局長那兒回來,在開心館里的那個老頭兒是被殺害奎肯布什教授的同一個吹箭筒殺害的”……“看來是時候了,該叫‘鬼魂’來教訓一下溫德爾·馬斯。”顯然,他是會隨時給身邊人帶來威脅和壓迫感,是一個掌握巨大權力卻喪失了愛人的人,他在權力中逐漸喪失了自我。
在接近結尾時,奧狄芭曾感嘆經過長期的了解,并不懷疑他的遺產是美國,那么他代表了什么呢?他的遺產是美國的真正含義又是什么?他無法確定自我,但他又是組織秩序權力的化身,是控制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命脈階層人物之一。這一類人的影響力和權力超越了一定的界限,人雖然死了,但他仍像幽靈一樣控制著社會和每一個人。文中伊維拉雷蒂王國所象征的,也是以他們代表的權力系統像一個封閉的孤立系統,這個系統里邊的人互相隔絕,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精神生活極度匱乏,豐裕的物質生活造成了人性的喪失和人的物化。
再來看看,這一類人控制話語權下國家的狀況。當時處于與蘇聯對抗時期的美國,人們生活在原子大戰的陰影籠罩下,人們的一言一行盡為國家機構掌控。如同活在一個圓形的監獄中,一舉一動都受到來自監獄中央高塔中的監視和控制。甚至奧狄芭所獲得的關于與主流社會默默斗爭的特里斯特羅系統的啟示,那一切線索似乎都來源于國家權力的象征之一的皮爾斯故意泄露和引導發現的。也許在那些有權者看來,這只是一個無聊的游戲而已。這種社會氛圍中人人自危,謹言慎行。工業化進一步推進機械化,機器代替人工,人們大多面臨失業,生活得不到保障;公益福利機構、公立醫院拿人來做迷幻藥的藥物測試;保障人權的國家機關的代言人,警察會為了一次無意義的演習,讓公民把車子停在路邊;個人隱私全無,保障人權的法律形同虛設,住的地方被安上竊聽器,私人電話被搭線,時時都有人在偷看、監聽;公眾場所本應享有的言論自由,也被暗暗打壓,“走向女衛生間……墻上空空。她也說不出到底是為什么,只感到受了威脅,惴惴不安,因為眾所周知公共廁所本來是溝通信息的地方”;企業事業單位的情況也不算好——奧狄芭身為遺產執行人,參觀約約戴恩軍工廠時,聽到了公司無法獲得來自國家的研究和發展撥款,國防部也不愿與其簽訂保障合同。一名員工在獲悉她有話語權的同時,向她傾述了關于取消專利,所謂的集體協作,打消了人們創造發明的積極性,會造成大家彼此推卸責任,會成為人的主觀能動性下降,社會人才流失、活力喪失的前兆。又或者這已經慢慢發展成了一種社會現實。從以上事例可以發現,現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極權主義不再采用恐怖和暴力手段,而是通過官方言論和宣傳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壓制不同意見和聲音,壓制了人們對現狀的否定和批判。
二、被湮沒的話語
一部分文化研究的學者認為,不被再現的,即代表不存在。的確,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即使發生了,也會被刻意忽略和抹去。因此,總是不斷有人嘗試著與權力話語做斗爭。
溫德爾·馬斯——奧狄芭的丈夫,被以前的一段汽車推銷員的經歷折磨的惶惶不可終日。上班前,他非常注重整潔干凈的形象,或許是為了給他人留個好印象,也許只是想讓一天至少有個美好的開始。他的工作讓他深惡痛絕。厭惡別人在汽油和汽車整改中動手腳而牟利的勾當,厭惡同行間的斗爭,厭惡清洗舊車時體驗底層人們生活的碎片,一切零零碎碎的東西,拼湊成為一盤絕望的色拉,外加一層灰色調味汁,那是由香煙灰、濃縮的廢氣、塵埃、軀體的排泄物等拌攪而成的。日復一日地面對這些邊緣灰色地帶的人們,一方面,相較之下為自己的處境感到一絲安慰,另一方面,更多充斥心靈的是對他們深深的同情,對于無法給予援助以改變他們悲慘境遇、對現實的無力感。他常年在噩夢中驚醒,仿佛觸到生活在社會陰暗角落的人們,白天被壓抑的聲音,在黑夜中爆發,傾述自己的痛苦。他感受著他們的苦苦掙扎,為那些振聾發聵的聲音感到驚惶害怕,好像一不小心就會被他們拉下深淵幽暗處,而成為他們。當壓力達到極點,他選擇了逃避,改行做音樂節目播音員。受經濟能力制約,在新工作中受到上一級的約束,對自己的權利尚沒有話語權,卻一直對底層的人們有著深深的同情,想替他們發聲。音樂療傷也無法減輕他的負罪感。為未成年人宣傳的資產主義社會的美好,在他看來如同虛幻的泡沫,無法使他信服,因此減輕他的不安,直面真實又讓他覺得痛苦。矛盾不可調和時,他選擇了服用迷幻藥,干凈地逃離了現實。他的話語尚未發出,就已放棄。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社會中,人被異化掉了,工作的結果和生活的質量無關。個人理想與社會殘酷現實之間存在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讓人們失去希望。奧狄芭將真正的自我鎖在幽閉的空間,置于在高高的鐵塔之上,在周圍筑起高墻,保護自己,缺乏安全感,似乎有著被害妄想癥。她把自己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如同第一次見到情人艾茲格一樣。她自我保護的堡壘,皮爾斯沒能成功闖入,丈夫馬斯不行,情人艾茲格也做不到。最后身邊親密的人一個個離開了她,“人家在剝奪我,把我的人一個一個剝奪掉。我的精神病醫師被以色列人追得發瘋;我丈夫馬斯,經常服用迷幻藥上了癮……我唯一的情夫艾茲格則跟一個十五歲的壞女孩私奔了;指導我有關特里斯特羅的最佳導師,可又投海自盡了”。
最后,她認為提供線索的所有人都是皮爾斯派來引誘自己走入迷局的。不相信任何人能幫助自己,以至于最后竟向一個完全陌生的人訴說,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她是渴望與人溝通、渴望被拯救出來的,可是最終也沒能突破自己的保護塔,她代表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和信任的狀態。這樣的生活于她沒有任何意義,好像一副紙牌,每天看似有變化,實際上只是變相的復制粘貼。無法察覺被隱秘輸入頭腦的某些知識話語,漸漸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他沒有放棄與現實妥協,當她被給予了一定的能力,她也渴望能為那些無法發聲的機構和個體發聲。奧狄芭在不經意間觸及了美國社會種族問題的歷史根源,并由此萌生了社會改良主義的愿望。在有意無意之間,奧狄芭已經把自己想象為特里斯特羅的成員,并考慮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打破現存的壓迫性體制。可她也意識到,身為一個小小的遺產執行者,依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遠遠無法與權力集團抗衡。在文中,她似乎是希望一般的存在,可以期待如果她被給予了更多的權力,她一定會站出來,嘗試著為社會的改變做些什么,至少讓那些被湮沒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
被邊緣化的人群也在默默地為自己的話語權做著抗爭,渴望被理解和接受。如偏執狂樂隊用圣詩《Adeste Fideles》的調子唱歌。官方宣揚的文化價值話語被融合進現存秩序中。當大多數人民,特別是工人階級被這種社會制度同化,馬爾庫塞認為改變社會現狀最有力量的是一些亞階層,“被遺棄者和被排除在外者,被剝削被迫害的其他種族和有色人種,失業者和不能就業者。他們全都是在民主過程之外存在的;他們的生活最直接最現實地要求結束不可容忍的條件和制度。因此,即使他們的意識不是革命的,他們的敵對行為也是革命的”。如文中的少數族裔、亞文化階層、性傾向模糊群體、異教徒、土著居民和無政府主義者執意從官方系統中隱退,選擇非官方的郵政系統來傳遞私人的信息。
通過以上對眾多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繁榮的背后,是日漸加劇的對人民的全面壓抑,特別是精神上的壓抑。長期的壓抑,給人們帶來的或是欲望的膨脹或是對現實的焦慮。人們不是在沉默中爆發,為了自我地位嘗試改變社會現實;就是在沉默中消亡,失去自我。
參考文獻:
[1] 陳世丹.虛構亦真實——美國后現代主義小說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 托馬斯·品欽.拍賣第四十九批[M].葉華年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3] 熊艷艷.一位后現代人的命運——淺析《拍賣第四十九批》中的奧狄芭(英文)[J].語文學刊,2006.
作 者:王成勝,長江大學文理學院英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和應用語言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