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韓國的印象始終停留在首爾、釜山和濟州島,一味吸引我的總是韓國的美食、服飾和韓劇。
后來才發現,原來,那些躲藏在角落、安靜祥和的小鄉村才是韓國最美的存在,去過便不想歸來。
不及首爾、濟州的名氣絲毫沒有影響這三個位于韓國中部的郡市用各自擅長的方式讓人著迷、陶醉。
共通的文化底蘊讓外來者頗感熟悉甚至偶有錯覺,親切、溫暖,稍有區別的是這里所有跟傳承有關的細節都把根基穩穩扎在了生活本身,甚至不是保護這類詞匯能概括的,只是淳樸的順其自然和痛快流露。
韓國的國名來源于其古代朝鮮半島的“三韓部落”——辰韓、馬韓和弁韓,韓國也有過一個歷史階段叫“三國時代”——高句麗、新羅、百濟,此次韓國鄉村之行,也討巧地借用 “三字模式”來解釋韓國中部地區的三地之行——丹陽、奉化和榮州。

丹陽 溫達故里
傳說自然隱喻美好的期許,事實是, 不復雜、不糾結的人往往會身體康健,比較而言韓國屬于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單一民族、單一語言的國家,又以恪守傳統、回歸本源為基準。因此,去韓國旅游是一件輕松美好的事情,到處都是淳樸與天然。
韓國鄉村旅游第一站是丹陽。丹陽,韓國中部的美麗村郡,80% 以上是山地,又有漢江流經。旅客們還沒來得及認識丹陽的依山傍水,就先認識了溫達——高句麗時期家喻戶曉的大將軍。在他以大將軍這個身份廣為人知之前,他已經很有“名氣”——人們都叫他“傻瓜”溫達,因為他的丑陋、貧窮和對母親的孝順。甚至,連當時的國王都知道他,不然也就不會有國王用“要是再哭就把你嫁給傻瓜溫達”來嚇唬從小愛哭的公主,更不會有后來平岡公主長大后執意要嫁給溫達,以及溫達成為大將軍征戰新羅的戲劇化結局。
認識了溫達就等于認識了丹陽的一小半,因為溫達旅游景區是每個來丹陽旅游的客人必逛之地。每個來到丹陽的人聽到的第一個故事一定是溫達的故事。到了每年的秋天,在丹陽的永春面都會舉行溫達文化慶典來紀念傻瓜溫達和平岡公主。
韓國行政區劃包括8 個直轄市和9 個道,細分為73 個自治市、86 個郡以及69 個自治區,再往下的分別是面、邑、洞、里、統、班。丹陽郡屬于忠清北道,位于韓國中部,距離首爾兩個半小時車程。區別于首爾濃厚的人文氣息,丹陽給人天然去雕飾的感覺,以風景秀美而聞名的丹陽八景——下仙巖、中仙巖、上仙巖、舍人巖、龜潭峰、玉筍峰、島潭三峰、石門,是朝鮮時期文人墨客頗為推崇的休閑地點。
其中最有名的是島潭三峰,島潭三峰是南漢江中心部位流經丹陽處的三塊巖石。傳說古代有對夫婦相親相愛地生活著,但膝下無子。為了生兒育女,只好娶了一妾,但小妾一懷上孩子就虐待和嘲諷正室。上天看了后就把他們都變成了石頭。也許正因為有這樣的傳說,三塊巖石按順排列,實為奇觀。有高達6米的威武的將軍峰(夫君峰),以它為中心,左側有妾峰(女兒峰),右側有妻峰(兒子峰)。
去往丹陽郡一定要品味韓國名吃之一的石鍋拌飯。韓國與日本的飲食習慣有些類似,都需要就坐于榻榻米之上,盤腿吃飯,這對于中國人來說,有些不太適應。餐中旅客能夠品嘗到丹陽郡有名的大蒜酒。在韓國,燒酒的度數都不高,只有20度左右,基本上沒有烈酒。所以,韓國人很喜歡中國度數高的烈酒。但是切勿忘記韓國的燒酒也是醉人的。

奉化 天然氧吧
奉化常常被稱作是偏僻之地,然而現在,這偏僻之地卻被稱為是生活最愜意之地。目前奉化只有3萬5千人,只相當于首爾的一個公寓小區的人口,現在可是屈指可數的清靜城市,無論走到哪里都有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風景。
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一開始就介紹的松茸嗎?這種精靈般的松口蘑有著神奇的功效,但卻對生長環境有著苛刻的要求,幾乎無法人工種植。因此,能吃的上新鮮松茸的食客,都是尊貴幸福的。在韓國,松茸是奉化的特產,幾乎占了韓國松茸產量的一半。這說明奉化依然保留著未經破壞、原始自然的生態環境。
因此當地最有名的美食就是松茸石鍋拌飯,跟其他石鍋拌飯的形式類似,各種食材備好后,松茸放在最上層,就著石鍋的熱量將食材與米飯攪勻。有意思的是,剩下的一層鍋巴可以再加熱水變成鍋巴湯,味道鮮美。

奉化郡屬于慶尚北道,位于韓國的中部,相對于首爾和濟州島的被人熟知,這些地域更保存了最淳樸的民風和生活狀態。由于盛產木材,奉化專門有木文化體驗中心,游客可以身臨其境,于全木打造的空間里用當地木材學習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
奉化韓藥牛也是特產之一,指的是用生產和加工藥材過程中剩余的副產品做飼料飼養出的牛,不僅保留了牛肉獨特的風味,肉質細膩,更有益于人體健康。奉化的韓藥牛廣場,不僅有餐廳可以品嘗藥牛大餐,隔壁還專門設有韓藥牛牛肉的店鋪。
在奉化之旅中,我想印象最深的除了自然環境優美,還有韓國大媽的生活態度與方式。在韓國有句名言,“沒有出息的男人才會讓自己的女人外出打工”。此次韓國之行,也驗證了這一點,韓國男人賺錢養家,韓國女人除操持家務之外,就外出結伴旅行。在各景點,韓國大媽占游客比例的大部分,她們跟中國的旅友一樣,崇尚自然,裝備專業,喜歡徒步。樂觀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感染著每一個過往的游客,讓他們思考起自己漫長的忙忙碌碌的人生。
榮州 圣賢之鄉
位于慶尚北道北端的榮州是一座以小白山脈為中心,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榮州被譽為韓國的“書生之鄉”,在城市中,保存著大量有關傳統文化及祭奠先祖的名所,是一個集佛教文化和儒學文化于一體的歷史名城。
到達榮州儒生文化修煉院,置身在這樣的環境里,你才會明白為什么儒家思想可以在這里生根、生長繼而繁衍興盛。整個修煉院足有6 萬多平米,按照舊時規矩劃分成不同院落,用作諸如住宿體驗、文化體驗、美食體驗、傳統茶樓等用途。如果你想要真正了解韓國的文化,那么最好的方式只有一個——住進真正的韓屋,這比參觀100 座更有意義。
文化修煉院周邊體驗項目頗多,不得不提的是韓國最早的書院——紹修書院以及榮州代表性景點浮石寺。經過一柱門、天王門后,就是浮石寺三層石塔,其上可以看到梵鐘樓。經過梵鐘樓有一處叫安養的樓門,意義是通向極樂世界的入口。經過安養樓就是浮石寺的主殿無量壽殿,此殿最值得驕傲的是其柔和的曲線美。無量壽殿建于高麗時期,是一座木結構建筑,殿內有許多文物及古跡。
紹修書院所在地原是新羅時代所建的宿水寺舊址,如今書院的入口處尚保留著宿水寺的幢竿支柱,書院內隨處可見原先寺廟存留下來的基石、佛臺座石一類的遺物,印證著歷史的悠遠。順興是高麗末期儒學家安珦的故鄉。安珦于1260年科舉考中后出仕,一生為學問的振興而竭盡全力,而且作為韓國最早的學者,給后人留下了深遠的影響。1542年,為了表彰安珦的功績而修建了書院,稱為白云洞書院。明宗4年退溪李滉赴任豐基郡守,要求朝廷賜額;明宗5年5月,以王名賜額“紹修”。“紹修”的意思是重新建立已崩潰的教學作風。明宗親手寫扁額“紹修書院”,紹修書院從此成為韓國第一所書院,并被正式認定為私立教育機構。書院后面郁郁蔥蔥的高大松柏和院落中的石瓦白墻,有機結合,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