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上她,只一眼
從曼谷中轉前往清邁,一路在天上。人總是不滿足的,連續的飛行讓我特別想嘗試下泰國的火車,特別是看了網上流傳的火車穿行市場的有趣場景之后。可事與愿違,在國內早早托人買好的火車票,到了曼谷火車站才知道,因為一些整修,曼谷至清邁的火車停運了。車費原價退還,拿著一把花花綠綠的票子,頓時沒了主意。
車站一個穿綠色制服的工作人員,主動問我有什么需要幫助的,一番溝通(看來不是我自己遇到這種事情),他把我帶到2樓的訂票處,從這里可以買到去清邁的長途大巴票,泰國的長途大巴車和國內的臥鋪客車差不多,可以180°臥倒,還會發些飲料、零食,夜間還有宵夜,看起來不錯,就它了。晚上8點多發車,到了車上才發現,一票的歐美人,大長腿、黃頭發、藍眼睛,全車40多座,除了我和老公之外,還有2個中國人,窗外天色已黑,曼谷的夜晚,街燈并不是很亮,帶著期待與忐忑,伴著大巴車的顛簸,開始奔向夢中的小城。

終于歷經一番企盼,凌晨5點左右大巴車提前到了,天還不怎么亮。與另外兩個中國人一合計,我們臨時搭伙,先趕往我定在古城里的酒店。這里特別提一下,這倆人純屬說走就走的旅行者,什么都沒有查閱、預定,英語也不流利,買上票就出發了。生活,應該需要這樣的勇氣吧。
清邁的主要交通就是突突車、雙條車,打了一輛突突車,4個人200銖,從車站到古城不遠,這個價格貴了些,但這個時間點也無所謂,更何況……司機還跑錯了路,繞了好大圈才找到我定的民宿,不過泰國人真的很友好,知道自己跑錯路后,司機一直在大笑,是很大聲的笑,是想安慰我們嗎?!
清晨的清邁是安靜的,天已經放亮,清邁與我初次見面,是的,是想象中的模樣,比想象中還要清新,每家都有的小院子,墻頭上的花花草草,矮矮的門,有小鳥兒叫著,有奔跑了一夜的貓正準備回家,大家都還在睡著吧,收垃圾的帥哥從一家家門前開車經過……我的相機要閃不停了,怎么會如此精致,清邁,第一眼便愛上你!
走近她,卻很悠遠
清邁位于曼谷北方700公里,地處海拔300公尺高的山谷,有“北方玫瑰”之稱,與黏膩濕熱的曼谷相較之下,這里顯得格外舒爽宜人。清邁是泰國的第二大城,也曾是泰國史上第一個獨立國家——藍納泰(Lanna Thai)王朝的首都、宗教、文化及貿易中心,亦保有許多的文化遺產,又有“藝術建筑之寶殿堂”稱謂。
說到清邁的歷史,就和泰族的歷史一樣古老。 1296年,由創建清萊( Chiang Rai)城,征服舊孟國都哈瑞賁差( Haripun Chai ),今日藍奔( Lamphun )的明萊王( King Mengrai )所建。由于夾處于泰、緬邊界,使得清邁融合了兩國的文化而形成獨特的色彩,但也由于泰緬雙方交戰不斷,使得清邁飽受戰火之苦,至今清邁建城雖已700 年,可惜許多古跡卻多有殘破。話說1558年,緬甸王勃固(Pegu)大舉入侵泰國,使清邁一度淪入緬甸人手中,而蘭納泰的大部分地區也因此被緬甸人統治了200年,直到1776年后才光復。但這時的清邁卻像個廢墟般地被遺棄達20年之久。直到1796年泰皇拉瑪一世重振這個城市,并命南邦王之子以半自治的型態統治至19世紀末期,清邁方能回復繁華的氣息。
喜馬拉雅山末端形成的山脈丘陵環抱著清邁,使得它與外世隔絕。早期清邁與曼谷間少有聯絡,往返須藉由艱困的河上航行或騎著大象翻山越嶺,花上數個星期才能抵達。不過,正由于這樣的遺世獨立,使得當地的許多傳統文化、建筑、服裝,乃至于美食、工藝,至今仍有一部分與泰國中南部截然不同,而顯得魅力十足。
造訪清邁這個泰國“香格里拉”,應該到街上四處走走,沿街傳統的商店有著早期五六十年代的臺灣風情,使人心生親切。今日的清邁人口大約150萬左右,市中心是位于重建過的塔佩門東邊的塔佩路,特別是加侖巴特路(Charoen Prather Road)和長康路(Chang Klan Road)附近,旅館、客棧和商店四處林立。若想看看現代化的時髦住宅區、清邁大學及新旅館,可以行至素帖山的惠郜路( Huay Kaeo Road )上。站在素帖山上,可以俯視整個清邁城,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古色古香的寺廟、林蔭遮蔽的小街……皆映入眼簾。

欣賞她,親切可人
清邁有三百余座寺廟——幾乎和面積比它大很多的曼谷一樣多。這兒的廟宇建筑與泰國其他地區明顯不同。注意觀察那些精美的木雕和五彩的壁畫,這些都是蘭納時期(Lanna, 公元13世紀和14世紀)標志性特征。裝飾在寺廟頂部的三層傘狀華蓋,鎮守寺廟入口的錫蘭獅子(Singha lion)以及地基很高的佛塔都是受緬甸風格影響的產物;這些都是富裕的緬甸柚木商人移居到清邁這個重要的貿易中心時所帶來的。
古城有三大寺廟,帕辛寺(Wat Phra Singh)——這座內城里高聳的佛塔中真正的明星,是蘭納式建筑的完美典范。這座寺廟建于1345年,其中有描繪蘭納時期的習俗和服飾的壁畫和一間藏經閣。這里還是4月中旬潑水節(Songkran)的慶祝中心;清曼寺(Wat Chiang Man)——城墻內最古老的一座寺廟,由清邁的建都者國王于1296年下令修建。兩尊著名的佛像(佛像和水晶佛像)供奉在主殿右側。據說水晶佛像具有呼風喚雨的力量;契迪龍寺(Wat Chedi Luang)——里面保存著在1545年的一次地震中倒塌的一座巨大的佛塔遺跡。修復工程保存了該塔“受毀時”的樣子,同時確保其不會再進一步崩塌?,F在供奉于曼谷玉佛寺的尊貴玉佛像,1475年曾置于此寺東壁龕中。
事實上,清邁主要的旅游景點是當初云南貿易商隊在此留下的珍貴遺產,這些商隊曾穿行于思茅(中國)和毛淡棉(在緬甸的印度洋海岸上)之間古老的貿易路線上。今天的商業活動依舊興盛繁榮,商業區在Th Tha Phae街和Th Si Donchai街之間的大街上,沿著幾個街區,一直到河邊。這個市場由幾處不同的室內場地,裝有玻璃前窗的普通店面,和許多街頭小販組成,出售來自泰國和北泰的產品,品種非常豐富??梢钥紤]購買些商品包括phrae族式樣的藍色棉質農夫衫(seua maw hawm)、北部以及東北部的泰國手織布、手編肩挎包(yaam)和山地部落的手工藝品——許多部落在這兒開設了小攤位,而阿卡(Akha)族的人則在四處行走叫賣。
繞著古城,感受鮮花和虔誠,在朗朗的吟唱中,心情得到平靜,心靈得到洗滌。回望中只默默留給自己一聲許諾,清邁,等我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