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懂養生之道,是以有了“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的說法。正值春花爛漫的時節,不妨學學古人,外出踏青,讓自然的清新調理一下受霧霾侵占的氣管,用泥土的芬芳陶冶一下為生活所累的內心。如此,達里湖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達里湖景區位于內蒙古赤峰市西北部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是一個以生態旅游為主題,集休閑度假、水上游樂、民族風情、歷史遺跡、避暑療養于一體的風景旅游區。這里匯集了湖泊、濕地、山地、草原、沙地、疏林等諸多自然景觀、歷史景觀及人文景觀,盡顯山、水、林、草和諧一致的自然風光。達里湖水域面積228平方公里,總儲水量16億立方米,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大湖。105省道、207國道和303國道環繞達里湖,給達里湖景區提供了便捷的外部通行條件,景區內部路線采用環保硬化或木制棧道。一碧萬頃、俊美秀麗的貢格爾草原將其環抱,被人們譽為“草原明珠”。達里湖主要景區面積5萬公頃,現已開發的景點五處,分別為達里湖南岸碧海銀灘景區、曼陀山景區、北岸湖濱游樂區、觀鳥長廊和博物館。
歷盡滄桑的人文景觀
達里湖是草原上古文化集中分布過渡的地區。
砧子山的巖石上仍保留著先民的巖畫,記錄著先民的生產和生活。砧子山外形像打鐵用的砧子而得名。始建于1271年的魯王城遺址,又稱應昌路遺址,位于達里湖的西部,依山傍水、環境優雅,與元上都同作元廷塞外行宮,也是蒙古顯貴弘吉剌部的駐夏之地,是元朝北方草原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從景區內橫亙穿過的金界壕邊堡,是一整體邊塞軍事防御工程,歷經50多年才最終完成。它的修筑是繼秦漢萬里長城之后,中華民族創造的又一大奇觀。遼代城址、元代龍興寺、報恩寺、北元首都應昌故城,曾使這里盛行一時,成為我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活動的重要舞臺。從遠古到現在,人類在這里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歷史痕跡。
神秘壯觀的冬捕習俗也是一道亮麗迷人的風景。每年12月下旬,達里湖被厚厚的冰雪覆蓋,人們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面上開始傳統的冬季捕魚,從祭湖、醒網、破冰,到下網、打眼、走桿,再到拉網、出魚,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場面都別有一番情趣,是都市人冬季旅游的向往之地。達里湖冬捕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使這里的冬季不再寒冷、萬物生靈不再寂寞。由于獨特的氣候、特殊的弱堿性水質、純天然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使這里盛產的鯽魚和瓦氏雅羅魚(俗稱華子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連續多年通過有機食品認證。

水草繁茂的濕地景觀
曲折蜿蜒的沙里河和耗來河將崗更湖、多倫湖和達里湖三個姊妹湖連在一起。
以達里湖為中心的高原內陸湖群和河流組成的濕地被列入亞洲重要濕地名錄。
百鳥翔集的珍稀候鳥景觀
達里湖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侯鳥重要的繁殖地之一。
現已查明有鳥類18目48科29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有10種,二級保護鳥類36種。每年從九月份開始,達里湖就成了鳥類集群的中心,有2萬只以上的鴻雁、近萬只的蓑羽鶴、數不清的雁鴨類在此集群,湖面上成千上萬只候鳥飛囀鳴唱、盤旋湖面、飄然若仙,成群的鳥類起如晴天白雪,落像素錦鋪地,尤其是大天鵝集群數量最大,最多時達到8萬只,達里湖因此享有“天鵝湖”的美譽。

山勢磅礴、怪石林立的山地景觀
曼陀山雄居于達里湖的南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
巨大的花崗巖石蛋地貌如波濤翻卷的海浪花,第四紀冰川形成的巖臼群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橫向節理清晰的山體,和著名的阿斯哈圖冰石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環抱達里湖的貢格爾草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是歐亞草原的東南邊緣地帶。貢格爾草原是內蒙古草原的一塊凈土,這里的牧民依舊保存著淳樸的蒙古族民俗,養育了數以萬計的牛、馬、羊、駝。
白沙似雪、綠樹蒼翠的沙地景觀
渾善達克沙地水草豐美,景觀奇特,風光秀麗。

有人稱它為“塞外江南”,也有人稱它為“花園沙漠”。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多,是候鳥重要的繁殖地,還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藥材。
達里湖景區是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有機水產品基地、國家4A級景區和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達里湖冬捕習俗”已經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達里湖景區內現有賓館一處,能同時容納400人就餐,床位168個;有觀光車道706公里、木棧道800米、觀光車30輛、船艇16艘、停車場4處共計4.4萬平方米,博物館一處。主要游樂項目有:自然觀光、科普教育、海濱娛樂、湖岸垂釣、乘船觀鳥、水上通航、沙地越野、歷史科考、火山觀光等。
優越的地理位置、多樣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物種資源、眾多的歷史遺址、燦爛的民族文化使達里湖成為生態旅游不可多得的寶地。真誠歡迎各界朋友來達里湖觀賞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感受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探訪厚重深遠的草原文化,體驗新奇別樣的旅游特色,共同促進區域旅游產業的大聯合、大發展。
一路向北,只為放松,領略了達里湖的純美自然風景,不如繼續北進,去欣賞一下內蒙古風光的“百寶箱”——克什克騰旗,它位于內蒙古高原東、大興安嶺山脈南,有“塞上金三角”之稱。
阿斯哈圖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草原上群山呈現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險峻,而山頂平緩起伏,冰石林在這平坦的丘陵地帶顯得格外突出。據專家分析,阿斯哈圖石林主要是由冰蓋冰川的創蝕、掘蝕和冰川融化時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沖蝕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紀冰川長期的精雕細刻,造就了阿斯哈圖冰石林這一方神秘的獨特的自然風貌,具有華山之險峻,黃山之秀麗、泰山之雄奇。這里山連著山、峰連著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異。
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春游路上,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