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冬季晝短夜長,早上九點朝陽入眼,下午四點夜幕垂下。那日午飯過后,我與女兒在倫敦漫步,感受廣場的綠樹蔥蘢,公園的芳草凄凄,空氣的清澈透明。車有序地行駛在并不寬闊的馬路上,沒有一聲汽車喇叭響,也不見擁堵,看起來英國人不像我們那樣忙亂,那樣急躁,即便是在繁華的鬧市區,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也是恬淡幽靜的場景,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到眼花繚亂、心煩意燥。
夜色漸漸濃郁起來,在清新靜謐的夜色里,我們不知不覺地來到了泰晤士河畔,伴著河水的悠然與寧靜信步行走。我望著河水中映照出泰晤士河兩岸建筑的倒影,變幻的霓虹隨著河水在悄悄游動,忽然,我被一片絢麗的色彩所吸引,猛抬起頭,哇!河的對面是宛如仙境般的美麗與虛幻。女兒告訴我:這就是英國著名的“倫敦眼”。
“倫敦眼”?原來是一個漂亮的巨型摩天輪啊!我感嘆。
它除了漂亮還有其它意思嗎?我問女兒。女兒對我說:現在是晚上,所以你只看到了它的美麗,明天白天我們再來你會有不同的感受。女兒邊走邊向我介紹:摩天輪有60個封閉座艙,每艙可容納20人。游客在“倫敦眼”中半個小時就可到達城市中心上空俯瞰城內的壯麗景色,可以欣賞超過50多處美不勝收的畫面,每到一處都附有解說。

我邊聽邊仔細觀察,夜色下“倫敦眼”透閃著一種迷人的夢幻特質,巨大的紅色光環和藍色的建筑群把泰晤士河映襯得別樣美麗。遺憾的是由于排隊等候登倉觀倫敦夜景的人太多加上天色已晚,我們只好用手中的相機留住“倫敦眼”在夜幕籠罩之下那迷人的影像了。
“倫敦眼”也稱“倫敦之眼”, 據說它的構想應追溯到1993年《泰晤士報》所舉辦的一場競賽,該報要求參加者提出慶祝千禧年最具野心的計劃,兩名建筑師異想天開地率先提議建造全球最大的摩天輪。這項計劃激發了英國航空公司董事長艾林的想象力,決定出資使其付諸實現。
終于,“倫敦眼”在千禧年即將到來前建造成功,它被譽為是數學上的奇跡。工程師透露,建造這座摩天輪所需的電腦計算能力,超過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的建筑。這類建筑物理論上會受到一些潛在的破壞性力量影響,例如摩天輪可能滿載八百名游客卻突然遭遇強風,這些變數都要列入計算并加以防范。再加上摩天輪會周而復始地旋轉,使得計算上的困難度真是前所未聞。高達135米、構成了倫敦天際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已名列倫敦各旅游點榜首的“倫敦眼”,是倫敦城內最著名的標志性景觀。

第二天,我們一早起來,匆忙吃點早飯便趕往市中心。為了彌補昨夜的遺憾,我們再次來到“倫敦眼”,排隊等候登倉。白天看倫敦眼和夜間看倫敦眼的確有莫大的不同,夜晚的她俊美而含蓄,白天的她卻活潑而英偉。大約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后,我們進入了其中一個 “眼球”——一顆橢圓形的玻璃觀光蛋,開始平緩地升上高空。很快我就被眼下觸目的美麗壯觀的景色震懾住了。
坐在“眼球”內,俯視腳下,泰晤士河靜靜的流淌;放眼四周,整個倫敦都歸屬在你的視線內:建筑、街道、車流、綠地……
據介紹,當初設計者的意圖,是為了建造一個適當的俯瞰全城的地方,但卻惹來不少異議,有人說它與周圍的古老環境反差太大,改變了倫敦的“天際線”,但如今它成了觀光者到訪人數最多的付費旅游點,為倫敦每年增加80億英鎊的旅游收入。“倫敦眼”是唯一提供360度鳥瞰倫敦市中心全景的景點。從泰晤士河遠眺,從高樓之上俯瞰,從404英尺的高空瞭望,將美麗倫敦盡收眼底。

有著愛護古跡傳統的英國人,他們始終讓那些歷史建筑保持著依然如舊的感覺。你游走在大街小巷會不經意地邂逅千年歷史中某個重大事件,邁進一棟老咖啡店,也許莎士比亞、狄更斯、馬克思等名人當年曾在這里小憩。幾個世紀的榮衰變遷,兩千多年的風云變幻,羅馬帝國、都鐸王朝,還有對日不落帝國來說黃金的維多利亞時代都在這個城市留下了太多的歷史烙印,這一切,你在“倫敦眼”上僅用30分鐘便可盡飽眼福。俯瞰倫敦,現代建筑與古老色彩的交相輝映彰顯出這個城市獨有的品格。
摩天輪在旋轉,著名的大本鐘和議會大廈,在高處俯瞰又是另一種感覺,你可以看到整個建筑的三維全貌。這邊是著名的查靈克羅斯火車站和查靈克羅斯橋,遠眺又是白金漢宮和圣詹姆斯皇家公園。那邊是現代化的金融街上獨具特色的瑞士銀行大樓。轉身又見圣保羅大教堂。
俯視腳下的風景,原來是這么的令人興奮和迷醉。倫敦的美景如泰晤士河的河水一樣從視線里緩緩流過。當它到達最高點時,倫敦的街道、建筑就像一幅版畫,當它以規整的輪廓呈現在你面前時,你會清楚地聽到自己的心跳。難怪叫它“倫敦眼”,它確實是那么全面地把倫敦的風貌與色彩完整地呈現在我的眼前,使我看倫敦的視野開闊而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