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人的生命旅程中,通常會經過三個驛站,第一個驛站我們稱之為家,在家里,我們出生,成長;第二個驛站我們稱之為學校,在學校,我們學習,進步;第三個驛站我們稱之為企業,在企業,我們工作,成熟。
家在我們內心深處種下了一顆最寶貴的種子,這顆種子的名字叫“愛”,正是愛,讓我們體驗到生命最深切的溫暖;學校在我們頭頂放上了一把戒尺,這把戒尺的名字叫“良知”,正是良知,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無限壯闊的疆域;企業在我們腳下修造了一條路,這條路的名字叫“責任”,正是責任,讓我們真正奏響生命最動人的樂章。
實際上,我們領受的“愛”,恪守的“良知”,肩負的“責任”,正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無論中國,還是外國,都不乏這類像燈塔一樣的企業,它們不僅照亮道路,也照亮企業本身,照亮社會,更重要的是,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真正照亮了人生。
卓達:描繪理想國,締造太陽城
“你是陽光企業家嗎?”曾有人問卓達集團總裁楊卓舒。
“毫無疑問!因為我是光明磊落的,我喜歡陽光,喜歡公開;我還是個月光企業家,因為我喜歡浪漫;我還是星光企業家,有想像力、創造力、激情與濃厚的理想主義,還帶著幾分虛幻。”面對提問,楊卓舒脫口而出。
他把萬畝項目命名為“太陽城”,他將新造的城區稱為“理想國”,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座座低碳、環保、人文、智慧的城市,一片片自然、綠色、現代、有機的農業。在卓達的展示大廳里,近百本康帕內拉的《太陽城》、柏拉圖的《理想國》,精致擺成了一束火炬,就像太陽神的圖騰,光明,熱烈,純潔。
他認為中國企業現在普遍缺少的不是資金,不是技術,不是一般的管理,也不完全是體制問題。中國的部分企業缺的是德。德可以解釋為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卓達的獨特之處,就是要把德內化為一種精神,內化成絕無技巧的人性,內化成發自內心的真切情懷。把德作為一種美、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需要。哲學和文化可以賦予企業一種精神,一種激情,一種創造力,一種方法,這遠遠高于通常說的經營與管理。
卓達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包括——
企業精神: 追求卓越 德達天下
企業目標: 一起創富 一起幸福
發展模式: 產業集聚 文化造城
人才文化: 在理想主義旗幟下集合
企業根本: 以人為本 以德為本 以法為本
教育理念: 一切為了人,一切為了社會
銷售文化: 消費是愛與愛的交換
支撐起卓達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包括它重在踐行、仔細卻別致、嚴厲又人文的規章制度,比如:1.全員健身規劃,周六上午不安排工作,專門用于鍛煉,所有員工至少加入一個健身協會。人人都要結合自身健康與體質,列出健身計劃。2.全體員工不拘一格設計新型玩法,要在多彩的活動中玩出特色、健康、友愛、品行,并在玩中成長,玩中鍛煉隊伍。3.帶孩子遇到乞丐的時候,一定要停下腳步,給予施舍。4.只要男人打女人,立即開除。5.不允許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意味著溺愛)。6.禁止吃狗肉(狗代表著忠誠、勇敢),禁止吃水煮魚(泔水油會給人體造成傷害)。7.女員工加夜班后,需由專人陪同送其回家,不得獨自乘出租車回家,如果的確需要獨自打車,必須記下車牌號,發送給家人,并明確告知司機……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卓達集團的業務已延伸涵蓋城市運營、港口建設、新材加工、現代商貿、現代農業、星級酒店、教育培訓、物業服務、文化旅游等領域,項目遍布全國及馬來西亞、新西蘭、俄羅斯等地,集團總資產逾1000億元,已躋身世界卓越企業行列。
星巴克:將心注入,一路向前
就像它的咖啡一樣,星巴克在經營與管理上,也處處展現出它的精致,精細與精神。
星巴克以“激發和培養人文精神”為企業使命,并且身體力行,連續多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最受尊敬的企業”。
星巴克把文化分解成可以體驗到的元素,比如視覺的溫馨,聽覺的隨心所欲,嗅覺的咖啡香味等。杰斯珀?昆德在《公司宗教》一書中指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費者需求的中心由產品轉向服務,在由服務轉向體驗的時代,星巴克成功地創立了一種以創造‘星巴克體驗’為特點的‘咖啡宗教’。”“咖啡宗教”的核心是愛,善待他人,關愛員工,比如:星巴克在顧客發現東西丟失之前就把原物歸還;門店的經理贏了彩票把獎金分給員工,照常上班;南加州的一位店長聘請了一位有聽力障礙的人,教會他如何點單,讓他們感受到友好的氣氛等。
星巴克將員工放在首位,稱員工為“伙伴”,并對伙伴進行大量的投資,面向全體伙伴進行股票期權。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坦言:“我們把員工稱做伙伴,伙伴這個詞是非常重要的詞,對于我來說有著非常不同凡響的意義。我們58個國家有17000家門店,20萬的伙伴,每周我們為7000萬客戶服務。有這么多的伙伴意味著我們要承擔責任,而不只是僅僅以掙錢為目標,我們管理公司的方法或者說我們建立星巴克的方法,就是以人文精神來經營。我相信如果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能夠和你的員工,和社會、社區分享你的成功,你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就是說人文精神才是星巴克品牌的奠基石。如果說有一種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們在公司工作的員工中間建立起的這種信任和自信的關系。”
星巴克的文化以情感關系為導向,以信任為基礎,他們的伙伴關系涵蓋了這個詞所有的層面。這種情感關系非常有價值,已經被視為公司的核心資產即公司的客戶、供貨商、聯盟伙伴和員工網絡的價值。
星巴克董事會成員、原執行副總裁、國際部總裁霍華德·畢哈寫過一本關于星巴克的書《一切與咖啡無關》,書名的含義是:星巴克最重要的是它與人有關,如果沒有人規劃、采購、運輸、烘焙和準備咖啡,就不會有星巴克。星巴克的人文精神正在于此:沒有人,就不會有咖啡。
如果缺乏精神,就不可能給未來做出任何有意義和有價值的規劃和設想。但總有一種精神,能讓你達到狀態,活力四射。星巴克的伙伴們,經過孜孜以求,終于在實踐中提煉總結出了自己的使命:成為世界上精選咖啡的第一供應商,激發和培養人文精神。
如果說星巴克是一盞燈,人文精神則是它的光,我們,正在走向它,或已置身其中,即所謂:我在星巴克,如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阿米巴經營學部主任、企業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華夏博思企業集團總架構師、地平線傳媒機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