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永井荷風文學因其頹廢色彩濃厚,在日本和中國都一度遭到冷遇;近些年來,他的文學被重新認識,一個被文學史一帶而過的文豪形象也建立起來。荷風一生在孤苦中度過,難得的是他矢志不渝地堅守著自己的唯美追求,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本文對其人、其作做一個系統的梳理,期望能有拋磚引玉的功效。
關鍵詞:永井荷風 孤獨 唯美追求 中國
永井荷風,日本小說家,散文家,生于1879年,和夏目漱石一樣,他經歷了明治、大正日本向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轉型期,他的作品中也不乏對日本社會的強烈批判。但我們在考察明治時期文學所表達的社會改革訴求時,曾經誤解了荷風文學的社會價值,久而久之,導致荷風文學一度被塵封起來,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夏目漱石的追捧與對荷風的漠視,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誠然,由于時代的原因,荷風作品表現的頹廢和文明批判觸怒了日本當局,出版遭到了封殺,不但在中國的日本文學史里被一帶而過,在日本同樣被文學史遺忘過。時至今日,一個開放的閱讀時代要求審美判斷和價值判斷的全面更新,是金子總會發光,隨著荷風文學在中國的譯介,一個不同的荷風正在向我們走來。
一、孤獨的一生
荷風出生于一個官僚世家,家庭條件優越,父母都有良好的漢學修養,這給荷風以后的文學創作帶來很大的影響。良好的教育環境并沒有使這個不羈的孩子安于現狀,退學、被開除這些父母眼中的壞行為使他不被看好,高中入學考試失敗后,他開始學習法語和日本狂言;二十四歲時,他的父親為了讓他繼承家業而讓其去了美國;幾年后,在父親的幫助下,荷風成為一名銀行職員,但他對此并不滿意,不久就辭了這份不錯的工作;父親又幫他實現了法國之行,這次荷風還是在銀行工作,可依舊僅僅幾個月就辭職了,他頻繁與文藝界人士接觸。這段生活也成為他后來的作品《美國物語》及《法國物語》的素材,在《法國物語》遭到日本政府以擾亂社會風俗為由封殺后,氣憤的荷風曾一度擱筆。1910年,荷風開始就職于慶應大學,這期間他又沉迷于放縱的私生活中,父親去世后便與妻子離了婚,第二年他不顧家人反對,和一名藝妓在一起,但也沒維持多久,次年便分居了。結束了在慶應大學的工作后,荷風移居到余丁町,也就是他所謂的斷腸亭所在地,第二年買了余丁町的房子后,荷風搬到了偏奇館,這個住所名字的由來據說是荷風覺得自己性格“偏倚”而起的,這段日子里,荷風依然持續他的放縱,關于和他交往過的這些異性,荷風在他的《斷腸亭日乘》中有記載,此后荷風就不斷地更換居所。他的社會活動也很少,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只寫一些懷古的隨筆之類不觸及社會層面的作品,特別是“大逆事件”發生后,荷風深感當局對社會輿論的極端壓制,更將自己的創作活動進行擱置,轉而尋找江戶趣味的文人創作。1945年東京大空襲中,他的偏奇館被炸,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才在明石暫住下來,此間又經幾番折騰,直到1948年,才算安定下來。1952年,日本政府授予荷風文化勛章,這時他已年過古稀,這個獎來得似乎太晚了,對他的創作之路并沒起多大的鼓勵,他還是在他的小世界里固執地生存著。直到有一天,在酒館里喝醉了,他也不讓酒館里的人攙扶,自己一人堅持躲進他的房子里就再也沒出來,后來人們才發現他已經孤老地死去了。荷風的作品很多,有小說,有散文,有漢詩,可惜當時的時代沒有給他太多的解讀空間,以至于荷風只是一個作家的名字,其真正的價值并沒引起關注。若干年后,人們才對他的作品進行重新界定,吉田精一說:“作為小說家的荷風,其關注現實的目光辛辣,絲毫不帶理想色彩,表現出很強的個性和通俗精神,而作為詩人的荷風,則一味地想要沉湎于頹廢的詩情和頹廢的美。……總而言之荷風是近代日本作為此類藝術家的唯一一位詩人。”
二、執著的唯美追求
荷風的作品被人們注意是從他發表《地獄之花》開始的,這部作品描寫了黑淵長義因為與妻子背德的婚姻而無法承受來自社會的排斥以及自己內心的懺悔,最終選擇在殺死妻子后自殺,這也是荷風初期受到自然主義文學影響后的習作,作者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目睹了整個事態的發展,對于社會之于個性的束縛進行了深刻揭露,他這樣宣稱:“人類難免有其動物性的一面。……若想造就完美、理想的人生,我堅信必須首先對人的這個陰暗面進行特別的研究,正像法庭要伸張正義就必須細察罪證及犯罪始末一樣。所以,我要無所顧忌地忠實描寫伴隨祖先遺傳和境遇而產生的眾多的情欲、手腕、暴行等事實。這篇《地獄之花》就企望達到此目的。”以此目標為動力,作品對日本社會進行了尖銳的批判。“社會是不是一直這樣公平地懲罰每個有罪的人呢?一國的首相橫行妓院,至今還在玩弄尚未成年的少女的肉體;政治家幾度凌辱婦女卻滿不在乎;教育家隱瞞丑惡的受賄罪不以為恥。社會不是照樣對他們放任、寬容,他們的地位和信譽不是并未受損嗎?”主人公園子的這段對社會不公的憤慨,也表達了荷風對社會的關注。與此同時,作者并沒有耽于理性說教,而是在對事情原委的解說中,表達主人公黑淵的潔癖性的婚姻觀念,他不容許婚姻里有些許的不合理。《地獄之花》也初步顯示了荷風文學的特質:對弱者尤其是女性的同情、對背德之戀的熱衷、對社會的批判。
“大逆事件”以后,荷風文學似乎少了對社會的批判,轉而尋求日本古典美,這其實是作家對現實的另一種反抗,在面對輿論控制的高壓政策下,日本的許多文人紛紛緬懷江戶情趣,以此來保護自己。然而,荷風的這種妥協并不是隨波逐流,他成就了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唯美主義文學的興起。他的唯美主義主要表現在:1.異國情調的追求,以海外游學為起
點,荷風構筑了多彩的異國形象,《美國物語》《法國物語》就向人們展示了異域風情;2.對以藝妓為代表的社會底層女性的關注,荷風文學基本以女性為中心,她們雖然生活在偏僻的陋巷,但都是有一定素養的嬌美女性,與其說是她們引誘了男人,不如說是男人甘愿拜倒在她們的石榴裙下,她們甚至可以成為對男人們進行精神撫慰的女神。如《梅雨季節》里的女主人公君江,在一個流浪漢川島將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她以自己的身體撫慰了他,成為川島對這個世界唯一的留戀;
3.荷風作品雖然以描寫人的欲望尤其是性欲為出發點,但作者將男女間的這種不正常甚至是背德的關系,并沒有描述成充斥著肉欲的赤裸裸的低俗不堪的色情小說,在他小說中,男女間的相處看起來很單純、自然,這也給作品增加了藝術色調;4.在美的追求中反思本
土文化,將日本特色的文化傳統融入美的體驗當中,其作品中不乏對社會的批判,但也貫穿著作家的審美特性,作品里小到人物的一舉一動,大到主題思想,都洋溢著古樸的民族特色,特別是對江戶情趣的執著,讓人流連忘返。縱觀這些特點,與日本浪漫主義文學很符合,后來的谷崎潤一郎更是將對女性的崇拜、于丑陋中發現美的獨特藝術品位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荷風文學開了日本浪漫主義文學之先河,他與谷崎潤一郎也成為唯美主義文學的旗手。
三、在中國的再發現
之所以寫這部分,是因為荷風文學在中國也曾遭到冷遇,近年來才逐漸被重新認識。與中國的關系也是學界的研究熱門,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荷風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影響,他的漢學修養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其作品中對社會文明的批判就是“文以載道”思想的體現;他做的漢詩,更是受到明末詩人王次回和杜牧的影響;其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及以歌妓為審美對象,沉浸于審美創作境界的心態,就是宋朝詞人柳詠的翻版。2.對周作人等中國作家產生影響的散文方面的成就,“永井荷風最初以小說得名,但小說我是不大喜歡的,我讀荷風的作品大抵都是散文筆記,如《荷風雜稿》《荷風隨筆》《下谷叢話》《日和下馱》與《江戶藝術論》等”。周作人的這段話表明了他對荷風散文的推崇。的確,荷風散文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他的筆下,日本的自然景物美不勝收,人是完全融于自然當中的;在他的敘述中,日本的歌舞伎、浮世繪讓人浮想聯翩;在他的散文里,人都在品味著都市風情,荷風永遠帶著你去漫步街頭,尋找那美的瞬間。3.通過周作人等人對荷風文學的翻譯與推介,中國文壇也形成了一股唯美主義文學新風。當時從欣賞荷風文學的反叛性、新奇性、大膽性、先鋒性的立場出發,來肯定他的作品。荷風的耽美派的文學特質,影響了中國一代文人,郁達夫就是一例,郁達夫的作品也以唯美的表現手法寫了反映娼妓生活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田雁.時代變遷與荷風文學的再定位[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
[2] 肖霞.論日本新浪漫主義文學的特性及代表人物[J].武漢大學學報,2003(2).
[3] 鄭培燕.異國情調與江戶情調的融合——以永井荷風《美國物語》《法國物語》為例[J].日本問題研究,2012(2).
[4] 沈雪艷.論《地獄之花》中的反諷與移情[J],文學界,
2012(11).
[5] 邵毅平.永井荷風的漢詩[J].書城,2009(3).
[6] 李遠喜.永井荷風作品的藝術特色與社會意義——兼為永井荷風一辯[J].日本問題研究,2000(2).
[7] 永井荷風.地獄之花[J].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8] 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9] 戴煥.異國情調與江戶情調的融合——以永井荷風《美國物語》《法國物語》為例[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6).
作 者:張煥香,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及中日比較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