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粒種子,著土而生,沐雨而長,春去秋來,碩果喜人,圣潔白花開滿枝椏。是呢,于棉而言,可不就是花即果,果即花。
它,可以是漂亮的衣服、柔軟的床單,也可以是消毒的棉簽,隔離創傷的包扎布片。不管做何用途,它始終以棉的本質,給人37°C的關愛,不多不少,剛剛好,自然、舒心、溫暖。

一朵花開是自然
追溯這溫暖的起源,竟也頗有些意思。
作為棉紡織業發達的悠久古國,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棉花的種植應該是起源于中國。其實不然。我國植棉和棉紡織的技術歷史雖然堪稱悠久,但是棉花是由國外傳入我國的。
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開始利用棉花,在南亞次大陸也有5000年歷史。而當今占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陸地棉棉種都原產于墨西哥,作為陸地棉的起源中心,墨西哥有著“棉花的故鄉”之稱。
華夏五千年文明教導我們以誠待人,炎黃子孫自然也坦然接受這棉花非源自國產的起源論,定然不會妄自爭個先,去搶注個非遺名錄。只是這起源也勾起了國人的好奇心,既然并非我國固有,那是如何傳入境內呢?
秦漢時期的絲綢之路,讓先民們開始世界范圍內的互通有無,也許是那時開始印度的亞洲棉經東南亞傳入云南、海南島和兩廣地區。但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中國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對棉花的種植和利用遠比中原要早。我自己的論斷是,官方的互通或許要歷經各種關卡,但是民間自由往來簡單很多,新疆一帶地處邊境,與外域往來更為方便,也許就在百姓的一個集市上,棉便輕松越境了。
一經落地,開花結果便顯得自然了許多。宋元之際,棉花傳播到長江和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到13世紀,北路棉花已傳到陜西渭水流域。棉及全國,并能順利推廣還有一個老婆婆值得點贊。

一團紗紡于偶然
棉花初入境內時,物以稀為貴的自然法則顯然彰顯得淋漓盡致,坐擁幾匹絲綢織錦遠比不上擁有一件棉布衫更顯尊貴。然而,起初人們并未認識到棉花的經濟價值。
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在其《蘇萊曼游記》中記述,在今北京地區所見到的棉花,還是在花園里被作為“花”來觀賞的。《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原來,現今被視為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當作花、草一類的東西看待的。
不知哪次偶然的機會,某個稚童出于好奇,摘了那雪白的花,揉捻、拉拽,再揉捻、再拉拽,那花竟成了線般模樣,孩兒驚喜的以為發現了金箍棒,慌不迭拿給娘親看,娘親也是驚喜,只是緣由迥異:那松軟的棉花竟然如此有韌性。將只做觀賞的花兒紡成線、制成紗,想必定是像其他萬物一樣出于某種傳奇的偶然吧。
自然界中吸收光和雨露生出圣潔花朵,又經去籽和播彈,徹底實現開棉和清棉,無論紡紗還是做絮,棉都以最自然、純凈的狀態去服務世人,這何嘗不是它的生存藝術。這樣說來,馮導《私人定制》中將彈棉花定義為藝術行為也并非只是徒增笑料的小包袱。
一頭花白的發、一雙粗糙的手、一副古舊的老花鏡,床頭邊吱呀著的紡車,漸漸西斜的日頭,滿滿都是自然生活的清新。
一寸布織成必然

論及紡紗織布,就不得不隆重介紹一下已經提及的值得世人點贊的老婆婆——黃道婆。
紡線、制紗,并織成布、制成衣一切順其自然,似乎一切發展又理所應當。擁有過棉織品的人們日益認識到那白色松軟的花兒可以給人帶來諸多舒適的體感,只是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年代,棉織品的緊俏度可想而知。黃道婆對植棉、紡紗、織布技術的革新,則將棉布平民化,使得舊時王謝堂前燕,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貧苦出身的黃道婆,被賣做童養媳,勤勞未能為她換取憐憫,飽受凌辱摧殘后,她決心逃亡。那是她命運的轉折,黎族同胞熱情地接受了她,并毫無保留地教她紡織技術。心靈手巧外加踏實勤奮,黃道婆在紡織技術方面終有所成。年老思念故土,回鄉后不計前嫌,黃道婆熱情傳授紡織技藝,并潛心研究開發新的紡織技術,其孜孜以求的精神極大推動了棉紡織的發展進程。
“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兩匹布。”一首歌謠,傳唱出中國棉紡織業的革新故事,其中樸實的言語里道出善良人的質樸性格,堅韌、真誠,人如棉,棉若人,默默溫暖著數千年的時光。
一床被縫蓄溫暖

一只大頭針、一團老棉線、一個锃亮的頂針兒,外加里兒、表兒、棉,縫棉被的配置可以很簡單,只是針腳里都是愛的展現。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方人,童年記憶里總是少不了寒冬臘月的窗欞。室內外反差很大的溫度,總能讓窗欞結一層冰晶,跪在燒的溫熱的土炕上,裹著厚厚的棉被,伸出手指在窗欞上比劃兩下,頗有得了太白金星手中拂塵的得意勁兒,畫什么是什么。因為怕來自棉被的熱氣融了窗上的冰晶,需要遠遠地舉著手比劃,不一會,手指凍得通紅,趕緊縮進厚厚的棉被里暖和一下,這若是被母親發現,必定是要挨訓的。
那時的棉被總是很沉很沉,現在問及母親,是不是當時用了不好的棉花,所以那么重。媽媽笑言,傻孩子,那時冷,絮的棉花多哩。現在母親依舊堅持給我們做棉被,也總是笑呵呵的應著我們的抱怨,“明年少放些棉”。只是年年抱怨,年年應著,年年卻依舊厚實。
像母親的心一樣,棉是做不得假的,每斤每兩都是實實在在的,做了假,耗不住時間的磨練啊。有棉在,就有心蓄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