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成果轉化工作應調整好專門部門的人員結構,并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同時,需加強與教師,社會的溝通與聯系,充分利用社會有關資源,發揮教師的積極參與作用。
關鍵詞 高教管理 高校產業 高校產業轉化
現今部屬高校的成果轉換化工作基本上都是通過學校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實施或推廣的。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是可以提高成果轉化率的。
一、從各部門人員結構上加以調整
高校合并至今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由于學校體制的問題,在管理部很難增加編制充實新的人員,學校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資產公司)更是難有新的人員充實其中,所以資產公司的人員年齡結構普遍偏大,多是一些四、五十歲的學校在編職工,由于長期在行政部門工作,養成了許多不良的工作習慣,這就造就了在平時工作中沒有激情、缺乏活力,僅僅只是滿足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即可,缺乏主動性。再加上資產公司大多數人的學歷背景都是學管理或文科的,有工科或理科背景的人員很少,而理工科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比例應該占到95%以上,這就造成推廣科研成果的人往往對自己所推廣的成果一知半解,很難理解其原理和精髓,這樣一來,由于年齡問題,工作缺乏主動性,不善于學習,加上知識結構的欠缺,對所推廣的科研成果了解的不太透徹,這就成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原因。現在高校也逐步認識到從事科技成果推廣的人員配制的不合理,也不斷地吸收有工科或理科背景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加入到科技成果推廣的隊伍中來,由于年輕人的沖勁和希望有所作為的強烈愿望,他們為高校的成果推廣工作中注入了活力,使高校成果轉化率的提升具備了條件。
二、加強服務意識,得到老師和社會的認可
現在各地科技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都對高校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都非常看重。我們資產公司經常會收到各地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成果推薦會的邀請函,并參加了很多這樣大大小小的會議,往往只是走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深入下去,還是一個服務意識不強的問題。其實推介會后,主辦單位都會組織高校代表到當地企業參觀交流,企業也會提出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技術瓶頸,但是因為我們的成果推廣人員,對自己學校的成果沒有深刻地認識和了解,不知道我們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到底能為企業解決哪些問題,所以參觀交流往往更多地是走過場,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和企業建立關系,深入到生產車間里去,多和生產工人和技術人員交流,發現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結合我們所了解到老師的研究內容,明白哪些技術是可以對企業提供幫助的,聯系相關老師深入到企業,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就可以將老師們的研究和企業的需求真正的聯系起來,使科研成果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為社會服務。如果,我們的成果推廣人員,既能做到經常深入學校各教研室,深入了解老師們的研究內容,真誠地為老師們服務,和他們交朋友,取得他們的信任,又能做到深入到企業生產中去,耐心了解企業的需求,并積極尋找給企業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使成果轉化工作的效率就會大幅提高。
三、充分利用資產公司的資源,吸引社會資金為科研成果轉化服務
資產公司作為學校成果轉化的窗口和對外投資的主體,自然會吸引社會投資人前來洽談提出合作機會,資產公司完全可以抓住有利時機整合社會資源和社會資金,成立成果轉化基金,讓富有投資經驗和管理經驗的投資者參與進來,與資產公司共同管理和經營成果轉化基金,這樣科研成果和資金結合得更加緊密,成果轉化率會大幅提高。基金成立后,由于投資人的參與,他們對市場的把握度更專業,對市場前景的判斷更敏銳,再加上投資人從事的行業不同,涵蓋的專業較多,以他們對市場的認知和對不同行業的了解,就更容易從學校眾多科研成果中篩選出具有高含金量、廣闊市場前景的項目,投資回報高的進行投入,這樣由專業團隊做專業事,可以使從項目收集、項目篩選到投資決策的整個過程效率更高,由于投資都是為了追求效益的,所以由專業人事來管理和運營成果轉化基金,這樣能使學校的科研成果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益和最大的經濟效益,為老師、投資人和學校帶來收益,一旦成果轉化基金成功轉化了幾個項目后,老師能夠從基金投資中受益,就會在老師中大力宣傳成果轉化基金的好處,形成良好的口碑,從而調動廣大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會吸引更多的老師和更多的項目到成果轉化基金平臺上來,加上基金投資人本身具有市場資源和企業背景,更容易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轉化為生產力,這樣成果轉化工作的上、下游關系通暢,成果轉率化自然會得到提高。
四、按公司化運作,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高校成果轉化工作,從項目的收集、篩選、立項、投入的整個過程,是需要我們從事成果轉化的人員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并且深入教研所和市場做大量的市場調研和可行性研究才能完成的。正是因為成果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從事成果推廣工作的人員,必須熱愛這份工作,并為之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因此,資產公司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按公司化進行運作,對每個人制定業績指標,進行績效管理,并對每個人的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引入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徹底打破大鍋飯,做與做一個樣,做多做少一個樣的分配體系,使大家都愿意從事成果轉化工作,并從中獲得收益,提高成果轉化工作效率。高校的成果轉化,主要是以(下轉第160頁)(上接第158頁)技術入股為主要方式,以大學科技園為主要孵化平臺,因此資產公司要建立投入、撤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的機制,善于從學校的優勢學科資源中尋求商機,利用公司化運作機制將學校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學校的優勢學科,代表著在相關領域和行業內的技術領先性,并且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很高,優秀學科在相關領域或行行業內,還具備良好的校友資源,所以優勢學科的新成果新技術更受市場和投資者的親瞇和追捧,轉化起來,相應容易得多,資產公司可以以優勢學科成為成果轉化的突破口,讓老師們能夠從成果轉化中獲得收益,從而調動老師們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使資產公司能從成果轉化工作中獲取資產增值,資產公司有了雄厚的資本,就可以將資金向一些相對薄弱的科學傾斜,帶動這些學科的發展,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競爭力,使學校本身也從成果轉化工作中受益。對成果轉化工作更加重視,成果轉化率才能大幅提高。
5、結合市場需求,選擇高質量的成果,提高成果轉化率
成果轉化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使成果順暢地轉化,就必須把各個環節組織好,把握好。目前,我國成果轉化率低,從表象上看是銷售不順暢,推銷力度不夠造成的,但從整個成果轉化過程來看,成果轉化率低,是因為成果的供給和需求存在不相適應性所致。就拿我們學校來說,每年老師們申報的發明專利有200-300項,但每年能轉化的成果又有多少呢?究其原因,是因為老師們的研究成果,不為社會所接受,老師們更多地注重理論方面的研究,而對成果應用的主體:市場或企業聯系不緊密,一項成果從理論上成型到真正的市場化,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完善工藝,并接合生產企業的工況不斷地改良,讓成果為企業所接收,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而這一個過程既是漫長的,又是要有大量資金投入作為保障的,而大量的資金投入又會給企業帶來投資風險,所以企業往往會選擇風險較小相對成熟的項目進行投入。正是因為實驗室的科研成果的研發和制作過程中,各種生產環境相對理想化不利因素控制相對容易,而工業化生產的大規模和許多環境因素的相互制約,一個環節處理不好就會對整個生產過程帶來巨大的影響,所以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并不一定能為市場所接收。這就決定了實驗室里的成果和真正的成果之間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成果推廣人員,在平時工作中要深入市場了解市場的需求,同時還要深入到教研室和老師們多接觸,發現那些相對成熟,市場化難度相對容易有市場需求的成果,讓市場需求和成果能夠緊密結合,提高高校成果轉化率。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國家各級地方政策和企業家們對大力推進科學技術發展都非常重視,都認識到只有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許多促進成果轉化工作的優惠政策,并在資金上進行大力扶持。正是這樣的大氣候下,我們高校從事成果推廣工作的人員,更應該把握好這難得的契機,把成果轉化工作的各個環節把握好,組織好,從各個方面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服務理念和市場意識,提高成果轉化率,使越來越多的成果能夠走出實驗室為市場所接受,從而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國家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產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