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了數個月的分歧交鋒后,中美兩國終于試圖緩和矛盾,重新構建經貿關系。
7月9日,為期兩天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此次對話和磋商的議題頗為廣泛,幾乎涵蓋了雙邊關系的所有領域。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雙方在經貿領域雖存在巨大依存關系,合作卻并不融洽,可謂摩擦不斷。
由于中國對美國存在貿易順差,近年來美方多次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在投資領域及市場準入等方面,美國對中國也限制頗多。匯率問題亦是中美雙方在經濟層面爭議的焦點,美國多次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并威脅要進行貿易制裁,而從中方來看,這不過是美國企圖遏制中國經濟增長,彌補自身競爭力不足而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的借口。
此次對話中,中美雙方都在經濟層面作出了讓步。其中最大亮點即是雙邊投資協定已達成“時間表”,同意爭取今年就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并承諾2015年年初啟動負面清單談判。此外,中美兩國還就損害雙方經濟關系多年的棘手問題達成諒解,雙方已經一致同意中國將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減少對貨幣市場的干預。
不過,雖然中美在經貿領域已取得多項成果,卻在網絡和海洋領土等問題上依然缺乏互信。無論如何,中國的迅速崛起已成為既定事實,要打破超級大國與崛起國家之間必然發生沖突的魔咒,中美雙方仍需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