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2013年7月29日第3版發表中共黨建專業研究者高彬同志撰寫的《為什么六大以前沒有提出指導思想問題》。文中指出三個原因:第一,那時中共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客觀上不具備提出自己指導思想的條件;第二,中共當時還處于幼年時期,理論上還不成熟,主觀上給不出自己的指導思想;第三,當時的革命實踐還沒有為中共鍛造出穩定的領導核心。
這三點理由主要是從中共自身的主客觀條件立論。如果我們放眼世界,從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全局著眼,那就要另當別論了。只有首先縱覽國際共運的歷史經驗,才有助于透視中共指導思想問題。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何時寫入蘇共黨章?起何歷史作用?
自從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參與創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迄至1939年蘇聯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之前,在長達92年時間內,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從未在黨章中寫明以什么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因為共產黨顧名思義就是以共產主義理論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不必要也不應該寫明以某個人的思想作為指導。而且馬克思于1877年回顧他與恩格斯于1847年參與建黨的“必要條件是:摒棄章程中一切助長迷信權威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23頁)。這就表明他們根本反對在黨章中突出某個領導人的思想和作用。馬克思生前拒不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提法。直到1883年他逝世后,先進工人和理論工作者才開始逐漸廣泛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表示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也沒有把它寫進黨章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列寧主義”一詞也是在1924年1月列寧謝世后蘇共中央為肯定列寧的理論貢獻才開始廣泛使用。至于“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一詞是在1924年7月共產國際五大決議中第一次提出。西方文字中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作為兩個主義用連字符連接在一起,只是譯為中文時,才簡化為“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個詞。“馬列主義”這個簡化詞使國人誤以為馬列主義是一個主義。實際上馬克思主義與列寧主義是兩個主義,兩者既一脈相承,又有很大區別。1924年共產國際只是要求各國共產黨宣傳、學習馬列主義,并未要求各黨要把馬列主義載入黨章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直到1939年蘇共召開第十八次黨代表大會時,蘇聯已在斯大林領導下于1936年宣布基本上建成了社會主義,并且正在按斯大林思想要實現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新任務。這時蘇共已經不是幼年而是成熟的黨,黨內已經清除了各個反對派,已經鍛造了斯大林作為穩固的領導核心,所以中央政治局委員卡岡諾維奇等人提出要確立斯大林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但是斯大林本人自認為他是列寧的學生,他只是要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據我考證:正是1939年蘇共十八大通過的新黨章才在國際共運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寫明:“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作為自己工作的指南。”由于斯大林實行總書記個人集權制和職務終身制,缺少黨內民主和蘇維埃民主,所以書面上規定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實際上仍然是以斯大林思想為指導,或者說是以斯大林所理解的馬列主義為指導。蘇共后來的黨章一直都是寫以馬列主義作為指導,實際上是以現任第一書記或總書記的思想為指導,他們繼承斯大林急于求成的過左路線和權力過度集中的政治體制,都偏離了馬列主義。直到1990年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即二十八大的黨章中還寫明:蘇共“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思想”。實際上末任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已經改旗易幟,轉向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這就加速了蘇共的滅亡。(詳見拙文《共產黨指導思想的來龍去脈》,載《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1期,第10-21頁)
二、中共六大以后指導思想提法的演變和啟示
由上述可見,1928年六大以前世界所有共產黨都沒有在黨章中提出過黨的指導思想問題。六大以后,迄今中共在黨章中關于指導思想的提法有過七次變化。
由于毛澤東自1943年起擔任黨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被公認為黨的領袖,同時他也接受“毛澤東思想”的提法,所以1945年七大黨章第一次寫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工作的指針”。這在世界各國共產黨黨章中是繼1939年蘇共十八大之后第二個明文規定黨的指導思想的黨。如果沒有蘇共1939年率先在黨章中提出以馬列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我想中共1945年將不會帶頭寫上指導思想。中共把年富力強的現任領袖的思想寫進黨章作為全黨指導思想,這在國際共運史上沒有先例。實踐證明,這種寫法盡管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然而也產生了正如以上所引馬克思預言到的在黨章中突出某個人會“助長迷信權威”的消極作用。
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個人專制和個人崇拜。在這種新的形勢下,9月間中共八大黨章第二次改變為只寫“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但是毛澤東繼續連任黨中央主席、黨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所以實際上仍然以毛主席所理解的馬列主義作為黨的行動指南。這一年毛澤東以蘇聯為鑒戒,最早開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令人痛惜的是從1957年起他的思想轉向“左”的方面,隨即發生了“反右派”、“大躍進”、“反右傾”和“文革”等重大錯誤。
1969年在林彪一伙鼓吹個人崇拜的影響下,中共九大黨章第三次進而改寫為中共“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1973年十大和1977年十一大的黨章仍然沿用這個提法。這是把毛澤東思想提升為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并列的世界無產階級科學思想體系的三個里程碑的高度,提升為不僅是中國革命而且是世界革命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這種提法加深了“文革”的災難和國際共運的分裂。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實際上是以鄧小平向前發展了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可是1982年十二大新黨章第四次依然改變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1987年十三大沒有制定新黨章,1992年十四大黨章仍舊采用十二大提法。但是十四大報告中系統地闡述了鄧小平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隨后思想理論界有人提出“鄧小平理論”的新概念。但是鄧小平本人不同意采用這個提法。直到1997年2月鄧小平辭世后,9月中共十五大新黨章才第五次改變為中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的黨章在黨的指導思想表述又第六次增添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12年十八大又第七次增添上“科學發展觀”。這樣黨的指導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表述越來越多樣。如果每一任領導人都把自己的執政理念寫進黨章作為指導思想,那么將來黨章的表述將會越來越冗長。
我們期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更大成就、人們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后,我衷心希望未來中共的指導思想將最簡明地表述為中共“以共產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行動的指南”,這樣,就有廣大的包容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都包括在內。這樣也更便于以后領導人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新的貢獻。也許還會有人提出:為什么提出以共產主義為指導而不提出以馬列主義為指導?鄧小平說過:“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名詞就是共產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37頁)我還可以補充說:列寧主義的核心也是實現共產主義。所以提出以共產主義為指導也就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之所以不采用馬列主義來表述,旨在恢復1939年以前國際共運的優良傳統,在黨章不突出某位領導人的思想,以免“助長迷信權威”。馬克思1877年的遺訓和國際共運1939年以后的教訓,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高彬同志在文末還引用毛澤東在七大報告中所說的話:“我們黨從它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為基礎的黨”。他還引用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所說的話:“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這兩句話只能從精神實質上去理解,其實1921年中共建黨時,世界上還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名詞。可以說中共建黨是以列寧所理解而且初步實現了的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綜上所述可見,關于黨的指導思想問題,關鍵不在于黨章中是否寫明或如何寫明黨的指導思想,而在于黨的主要領導人如何理解、運用和踐行共產主義或馬列主義。如果領導人理解、實踐有偏差,只要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充分,就總會有有識之士及早加以糾正,否則就會在實踐中造成重大損失,甚至招致黨的滅亡。蘇共就是因為長期延誤政治體制改革、指導思想越來越錯,從而自取滅亡,這是深刻的歷史教訓!■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責任編輯洪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