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總能聽到關于引進版圖書翻譯“劣質”的聲音。本文從譯者和圖書翻譯市場兩方面探究了引進版圖書“劣質”的原因,也提出了諸如提升翻譯行業素質、加強翻譯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對于翻譯人才的政策傾斜和重視翻譯類獎項等改進對策。
【關鍵詞】引進版圖書翻譯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12-02
一 引進版圖書的翻譯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引進各項版權中,圖書版權占引進版權總數的80%以上,引進版圖書占據了中國圖書市場上相當大的份額。然而,引進版圖書在圖書市場和讀者群中的口碑卻不容樂觀。近十年來,有關批評引進版圖書翻譯質量的話題不絕于耳,我們總能聽到來自媒體、翻譯家、出版社等層面對于引進版圖書翻譯“劣質”的聲音,引進版圖書的翻譯現狀不容樂觀。
1.引進版圖書出版數量大,但譯作上乘的書籍卻數目不多,優秀譯者匱乏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中國每年平均引進海外版權均達到1萬種以上,2010年起,這個數字更是突破了1.5萬,而圖書版權的引進占到了全部引進版權的80%以上,2012年,這個比例則突破了90%。然而在眾多的引進版圖書的浮華背后,令人稱道的優質圖書譯本卻不多,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哈利#8226;波特》系列叢書,這種能夠得到讀者廣泛認可的譯著更是鳳毛麟角。此外,2010年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空缺、CASIO杯翻譯競賽曾爆出一等獎七年中六度空缺,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內優秀譯者匱乏的現狀。
2.引進版圖書的出版講求時效,給予譯者的翻譯時間過短
在競爭激烈的圖書市場上,時間就是利潤,商機就是利潤,因此,不乏出版方在聯系譯者時,會限定圖書翻譯的時間,一個兩個月、兩三個月的翻譯期更是家常便飯。于是,譯者很難有時間去在順利完成圖書翻譯的前提下,對譯稿反復推敲質量。更有甚者,一些圖書公司雇用寫手或學生,長則半個月,短則幾天就可以完成“翻譯”一本書,甚至一個下午就能“翻譯完”一本書,這種多數都為剽竊他人成果,或在已出版圖書的基礎上稍加改動的“中譯中”。
3.眾包翻譯模式興起,大量草根譯員出現,但草根譯員的水平卻參差不齊
隨著互聯網的繁榮發展,眾包模式也逐漸被引入到圖書翻譯領域中來。“眾包”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人提出,是指將工作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做法。引入到翻譯領域后,即指通過互聯網海選譯者,再由多人以最短時間合作翻譯一本書。最早使用眾包翻譯模式的是由新星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失控:全人類的最終命運和結局》。該書超過700頁,十幾個人用一個半月的時間譯完。同樣使用眾包模式,2011年出版的《史蒂夫#8226;喬布斯傳》一書則得到了最廣泛的關注。該書出版方中信出版社先是通過譯言網在400名網絡翻譯應征者中進行征集,選出四名譯者進行分工自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中文簡體版就順利完成并與該書英文版同步在全球發行。眾包翻譯模式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也面臨著一些弊端,不排除參與眾包翻譯的譯者們,有的來自網絡,有的則是出版方為了壓縮出版周期而“臨時拉來的不合格的譯者”。這種“速成翻譯”雖然促進了一部分草根翻譯的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草根翻譯本身的水平就參差不齊,一部分翻譯并非翻譯專業出身,在翻譯圖書前,也沒有從事翻譯實踐的經歷,這樣,圖書翻譯的質量就無法保證。
4.引進版圖書出版后,拿到書評難,推廣難
引進版圖書出版后,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圖書推廣難。由于引進版圖書數量眾多,又往往局限于某一領域,如果沒有好的推廣,即便是譯作上乘的圖書,也很難走進人們的視線。另外,引進版圖書很難獲得書評,特別是翻譯領域權威人士的書評。圖書翻譯過程中,譯者往往和出版方簽訂保密協議,其中規定不能透露相關外文版的內容或文字,這也就意味著,書評人一旦無法拿到圖書的外文原版資料,就無法針對翻譯質量的好壞對引進版圖書進行評論,最多也只是針對譯者的中文表達和圖書的內容。即便書評人手里可以掌握中、外兩種文本,鑒于引進版圖書大多涉及文化和文字的比較,這對書評人本身的要求就很高,作者不容易找到,具體到該圖書的某一領域,很多書評人都對該領域不夠熟悉,尋找到適合的書評人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了,想要得到一篇書評也就難上加難。
二 劣質圖書翻譯出現的原因剖析
1.由于現實條件所限,圖書翻譯很難成為真正維系生活的職業,因此,圖書翻譯大多為兼職,專職翻譯數量很少
“譯者收入低”是圖書翻譯普遍面臨的問題。目前執行的圖書翻譯費用標準過低,每千字幾十元的翻譯費用往往很
——————————————————————————
* 河北科技學院2013年度河北科技學院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項目“基辛格著作Crisis一書的漢譯”階段性成果
(編號:XYZ-1301)
難尋求到認真負責的優秀譯者。在一些網絡翻譯征求平臺上,百元每千字的費用就已經算是高價,幾十元、甚至十幾元的“單價”也不會無人問津。而且,圖書翻譯費用的支付方式多是“分期付款”,即譯稿結束后一定時間內支付部分稿酬,余下部分則在圖書出版后進行支付,有時也會遇到出版社因故取消圖書出版計劃的情況,這樣的話,余下的譯費也就不了了之了。這也難怪一些老翻譯家表示“專職做翻譯是會餓死人的”。
既然專職翻譯人員數量很少,那么兼職翻譯就成了很多圖書翻譯的來源。經常可以在一些招募圖書翻譯的網站上見到,應聘者是“英語專業本科在讀,想嘗試或體驗一下圖書翻譯”,或是“非英語專業,對圖書翻譯有極大的熱情”,這些兼職翻譯,很多都能做到不在乎署名,也能接受低稿酬,甚至無稿酬的情況,不能絕對地說這些兼職翻譯無法保證翻譯質量,但譯稿質量肯定與有著翻譯從業經驗的專職翻譯是無法相比的。
2.引進版圖書翻譯與職稱評審不掛鉤,導致水平較高的譯者沒有翻譯的動力
據悉,天津大學出版社約請的譯者大多是高校或科研機構的教師及科研人員,他們的優勢在于大多來自國內知名院校,具有較強的專業背景和較高的外語水平,時間相對充裕、精力充沛、態度嚴謹,屬于圖書翻譯的恰當人選范疇。但由于現在很多高校與科研單位并不將翻譯作品作為職稱評定的成果指標,加之翻譯一本書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成效往往抵不上一篇幾千字的論文,因此教師及科研人員也無法構成圖書翻譯的主力軍。
3.引進版圖書翻譯市場秩序混亂
圖書翻譯們都希望翻譯行業能夠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也希望翻譯行業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氛圍,為該領域更好更快的發展打下基礎。但實際情況是,引進版圖書翻譯市場秩序混亂。出版方為了爭取出版時間,壓縮翻譯周期,因此,圖書翻譯任務量大、時間短,使圖書翻譯質量低劣成為可能。一些名著大量低水平重復出版,造成了資源浪費,僅法國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一書就有多達20余種的中譯本,如此快速地重復出版,談何保證圖書的翻譯質量?
再者,譯者結束圖書翻譯交與出版方后,理應由出版方把關翻譯質量,但目前很多出版翻譯圖書的出版社,似乎都沒有配備外文編輯,他們借口譯者“文責自負”,放棄譯文質量把關,有的甚至連編稿都委托給譯者進行,這也導致圖書翻譯質量日趨下滑。
三 提高圖書翻譯質量的對策
1.提升翻譯行業素質,提高譯者的“譯風譯德”
譯者的基本素養是對翻譯者的基本要求,譯者除了應該具有高尚的“譯德譯風”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之外,還必須具備三方面的素養,即一定的英語水平、較高的漢語修養和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大量的翻譯實踐表明,這三方面的素養越高,越能順利地完成翻譯工作。作為譯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翻譯素質,講求“譯風譯德”,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翻譯事業。
2.加強翻譯類專業人才的培養
要期待優秀翻譯類人才的出現,勢必要加強翻譯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提高翻譯類教學的地位和教學質量,在重視外語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加強漢語語言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的母語水平,擴大學生的綜合知識面,培養應用型的翻譯人才,增加學生翻譯實踐機會,鼓勵其進行翻譯實踐。其次,在翻譯人才的師資培養方面,則要有長遠的計劃和持續的政策作為支撐,通過不斷培訓,幫助翻譯從業人員水平上檔次。此外,也希望國家能在資金和經費上對翻譯人才的培養給予專項支持,通過社會化的努力,使翻譯隊伍現代化,從而實現翻譯類人才水平的普遍提高。
3.在職稱評審上給予支持,重視譯著,加大對于翻譯人才的政策傾斜
當前,國內相當數量的職稱評審體系或職稱評審機構都沒有把譯著類成果作為職稱評審的指標,譯著類成果并沒有和論文、專著、科研課題等作為同等地位的學術成果進行考量,很多有水平的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也因此不愿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耗時耗力而且不討好”的引進版圖書翻譯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優秀譯者在圖書翻譯上的積極性。建議相關的職稱評審體系或機構將譯著納入職稱評審的衡量指標,讓譯著類成果享有和論文、專著同等的學術價值和科研價值,體現翻譯工作在職稱評審中應有的價值和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翻譯人才從事引進版圖書的翻譯工作,締造翻譯家和翻譯大師。
4.重視翻譯類獎項,為發掘優秀譯者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中國專門為翻譯行業設置的獎項并不多,一些引進版圖書的譯本即便非常出色,也無法通過評獎的方式體現出來,即便可以參加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譯著最多也只能在某個領域內進行流通,這樣做無異于錦衣夜行。建議設立翻譯行業內部的獎項評比和行業交流,通過評獎的方式,增加譯者的從業榮譽感,體現國家對翻譯人才的重視,從而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于翻譯工作,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
5.提高圖書類譯者的經濟收入
目前,引進版圖書的譯費屬于較低廉的范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圖書譯者們的翻譯費用,縮小圖書翻譯從業者與其他高收入行業,特別是同專業、不同行業的收入差距,使其能夠得到合理的報酬,那也就可以吸納更多優秀的譯者從事引進版圖書翻譯的事業。
四 結束語
隨著中國文化在全球影響力的逐漸增強,在中外文語言間做好翻譯工作的需求也逐漸增多,中外文化互譯隊伍正在不斷擴大。提升引進版圖書翻譯的質量,不僅能夠促進中外兩種文化、兩種語言的交流,也能為中國培養優秀的圖書翻譯人才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克非.透視圖書翻譯領域怪現狀[N].中國文化報,2013.8.26
[2]李景端.引進版圖書現狀淺析[N].中華讀書報,2008.1.26
[3]龐冰心.做好外版書的核心是選對譯者[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數字報,2013.12.17
[4]劉大馨.從翻譯圖書現狀看圖書翻譯人才的培養[J].出版參考,2010(7)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