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極拳能否治療糖尿病是近期人們提出來且談論較多的一個問題,練習太極拳治療糖尿病是除了中西醫治療糖尿病外的又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本文在了解太極拳的拳理、作用及保健功能的基礎上,結合糖尿病的成因,分析了太極拳和糖尿病的內在聯系,指出太極拳治療糖尿病這一問題的研究方向,理論上分析太極拳治療糖尿病的可行性,旨在為以后深入研究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太極拳內在聯系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G85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194-02
一 太極拳的哲學拳理
太極拳為哲拳的觀念已經為武術界乃至全社會所共識。早在明末清初時,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拳師陳王庭借用了宋代關于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哲理,同時又引用《易經》的陰陽辯證觀點,以動靜、剛柔、內外、進退、分合、虛實、張弛、攻防、疾緩、曲直、左右等相對的動作組合成統一體。舊拳譜將這些矛盾統稱為陰陽,故“太極為陰陽之母也”。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周流通暢,而得斂聚神氣之法。
練太極者,應以養心、生性、聚氣、斂氣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能聚,神必亂之。心性不接,神氣則不交,全身四肢百體,不能一氣,即使依勢活動,亦難見功效。練拳者若善于掌握、運用古典樸素的哲理與對立統一規律,就可以使動作協調、氣息暢通,達到坦坦無憂的忘我境界,促使陰陽平衡,調節臟腑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從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以達到保健、祛病、養生乃至延年益壽的目的。
二 太極拳有助于身體健康
1.有助于練習者心靜體松
心靜,即心態平穩,摒棄雜念,專心練拳。練拳時須心靜身動,動靜結合。養生觀主張,安靜自然有助于加強內氣的運行,進而祛病延年;動靜結合則有助于人體的精神、形體、氣息三者相結合,對肌體產生整體性影響,從而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呼吸系統的功能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特別是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機能,使已出現疲勞狀態的大腦皮層得到抑制,讓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衰退得以延緩,最終達到強身、健體、長壽的目的。
2.有助于練習者強身健體
練太極拳重在練氣,練氣(又稱“調氣”或“氣息”),即練拳時的呼吸,主要包括外呼吸鍛煉和內呼吸鍛煉兩種。練拳時,呼吸需要配合動作舒適而自然地運行,“以意領氣和意守丹田”,這樣就可以把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把淺呼吸改為深呼吸,漸漸地把氣息練得柔和、細緩、均勻、深長,從而形成自發的由丹田呼吸。現代醫學觀點認為,丹田呼吸能有效擴大胸腔和腹腔,進而增加肺活量,促進氣體交換以及血液循環。丹田呼吸還可以對內臟進行“按摩”,讓消化和吸收功能得以促進,從而起到強身和健體的作用,增加對糖尿病的免疫力。
3.要求練習者意、氣、形三者合一
太極拳的整體動作設計,體現太極拳的全面性和整體性,是太極拳意、氣、形三者的統一體。意,即思維、意念、意識的活動;形,即人體一切的組織器官系統。意和形緊密相連,意不能離開形體而存在,同樣形也無法離開意而單獨出現。
初始意動,之后氣動,最后形動。無論氣動還是形動,都是接受意的指導而進行的,是意氣形運動的統一體。“以意導動,意動身隨”和“以意導氣,意動氣行”,都是意氣形俱練的方法。前者是用意練形,后者是用意練氣,以意練意。抓住這兩個環節,就能把練意、練氣、練形統一起來,實現身心同練、性命共修的目的,這樣太極拳運動就體現了整體的生命觀。
練意,關鍵要培養元神,挖掘腦細胞機能,提高智商,改善、提高大腦的功能,從而健腦益智。
練氣,關鍵是練后天之氣,培養元氣,以助先天之氣,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從而增強對糖尿病的抵抗能力。
練形,關鍵是改善人體的形態結構,提高人體各器官的生理機能并加強人體全面的素質,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效果,改善糖尿病病情。
三 糖尿病的成因
近代醫學研究表明形成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長期過食肥甘、濃酒重味,導致使脾胃運化失職,蘊成內熱,化燥傷津;(2)長期精神刺激,導致情志失調,氣機郁結,郁久化火,消爍陰津;(3)勞欲過度,腎虛精傷,精傷而氣不化水,故而小便多而消渴;(4)陰虛燥熱,燥熱甚,則陰虛愈甚,陰虛愈甚,而燥熱愈甚。人體五臟虛弱導致脾胃失調,日久陰陽兩傷,陰陽不足導致胰島素功能減退進而引起代謝功能紊亂,相應的癥狀為:大多數患者多飲、多尿、多食、易饑、體重減輕、血糖升高;多數患者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四肢無力、足麻木、厭食、腰酸背痛、胃痛腹脹,容易生暗瘡、白斑、黃褐斑、脫發;同時,患者還伴隨心驚胸悶,記憶力減退,視物模糊,口干口苦,尿黃、尿痛、尿不盡等癥狀。
四 太極拳和糖尿病之間的內在聯系
糖尿病患者運動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有氧運動;(2)量力而行;(3)持之以恒。
作為我國民族傳統的體育養生術,太極拳本身具有輕松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等優點。練習太極拳有助于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骨骼肌肉等器官的運動功能。同時,太極拳要求意識帶動動作,并配合均勻而又深長的呼吸,長期練習,可使周身經絡疏通、血脈流暢、身心舒適,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練習。
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陰虛陽盛,長此以往便會造成脾胃功能失調,甚至陰損及陽,乃至氣陰兩損,導致胰島素功能減退而引起代謝功能的紊亂,進而導致“三多一少”的癥狀。而太極拳能調節陰虛陽盛、恢復陰陽平衡,它獨有的“腰脊螺旋”、“跟落尖點”體運方法,有效地解決了糖尿病不能根治的問題。
另外,太極拳對糖尿病所引起的其他多病癥也有其獨特的療效。
第一,糖尿病患者多并發高血壓、脂代謝紊亂病癥,同時也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系統疾病,但練習太極拳可以有效預防動脈硬化癥,并有效保持心血管系統的正常機能。相關調查顯示:一般老人的血壓為155/82mmHg,而經常練太極拳的老人血壓平均為126/79mmHg;一般老人的周圍血管硬化發生率為46.4%,而經常練太極拳的老人周圍血管硬化發生率為37.5%。
第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發生骨關節疾病,如骨質疏松癥、骨性關節炎等。太極拳的動作帶動周身各主要關節和肌肉群,長期堅持練習可以增強關節靈活性和韌帶的柔韌性,延緩人體骨骼的退行性改變。運動醫學專家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和不練太極拳的老人相比,練太極拳的老人,脊柱、肌肉、肌腱的老化程度要輕,脊柱發生老年性變形者要少,脊柱活動度要好,向前彎腰時手指能觸地,甚至還能用手掌或拳觸地,而不練習太極拳者則難以做到。另外,堅持練習太極拳的老人很少患常人易患的畸形性脊柱炎、骨質疏松癥、關節酸痛等病癥。
第三,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患腦血管疾病。練太極拳時練習者全神貫注,這樣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過程很好集中,有助于改善腦功能、防治老年性癡呆;練習太極拳時,練習者需要腹式呼吸,這樣有助于促進腹腔器官的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從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練習太極拳的舒緩運動,還有助于改善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
五 總結
經過對太極拳的功能和糖尿病的成因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推理論證,可見太極拳治療糖尿病從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今后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必將更加深入,再加以實踐證明,太極拳對糖尿病將是全新的、有其獨特療效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高麗.太極拳的文化內涵[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5)
[2]叢曉玲、宋兆梅.太極拳的拳理特點及作用[J].中國體育教練員,1998(2)
[3]隋克.太極拳健身效果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2
[4]陸穎、李潔、肖斌等.國外太極拳臨床研究現狀與思考[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1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