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由一定數量、年齡、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組成的,是中國近階段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雖然很有利,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正確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感到教師的公平、公正,從而使他們奮發向上,對生活充滿興致,對未來充滿希望。因此,如何使教學班中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和諧整合,共同獲得自己所需的知識已成為廣大教師的新課題。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生和諧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16-02
課堂教學是由一定數量、年齡、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組成的,是我國近階段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雖然很有利,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正確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感到教師的公平、公正,從而使他們奮發向上,對生活充滿興致,對未來充滿希望。因此,如何使教學班中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和諧整合,共同獲得自己所需的知識已成為廣大教師的新課題。要想建設好和諧課堂,筆者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公平、公正
在一個班集體中,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并存,這是不可避免的。在現實教學中,優等生學習成績優異,往往能得到老師的偏愛;中等生由于各方面都不很突出,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紀律表現不佳,是老師心中的一個隱患。所有這些,嚴重阻礙著班級教學的和諧發展,也是當前家長們把學生千方百計擠進“尖子班”“重點班”的主要原因。現在國家教委已嚴禁開設“尖子班”“重點班”,因而教師必須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得到平等的教育,使他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共建和諧班級。
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優等生的教育
班中的優等生,學習成績優秀,同時也應該是思想、行為方面的表率者,教師往往對他們贊揚多、批評少,甚至個別教師對他們的不良行為進行包容,忽視了對優等生的教育??芍^“一好遮百丑”。然而事實證明,忽視優等生的教育,比忽視后進生的教育危害更大。
第一,優等生是相對的,是相對本班或本校學生比較而言的。優等生不一定全面突出,也可能有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學。因此,教師既要認識到優等生的長處,也應該了解到他們的短處。如我教過這樣一位優等生,她考試成績總是全班第一,可她不愿與同學交流,自我封閉,生怕別人超過她。經過一學期的開導、教育,現在她終于愿意與同學交流、討論了,而且成績比以前更好了,也使她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獲得了很大的進步。
第二,優等生是發展變化著的。隨著學習環境、教學內容的改變,這就可能使他們發生變化。如有些學生,在初中時,總是全班第一,升入高中后,從來沒拿過第一。因此,在思想上也不能放松教育,更何況優等生一旦變差,其危害比一般學生更大,甚至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三,優等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且高傲妒忌。優等生常常過高估計自己的長處。由于成績優秀、表現好,往往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寵愛、同學的羨慕,致使他們形成只愛接受表揚,不愿意接受批評,產生蠻橫無理、虛榮、愛出風頭等不良品質。發現別人比自己優秀時,心理接受不了。此外,有些優秀生由于學習和生活太一帆風順,依賴性較強,缺乏適應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會氣餒,存在著高分低能的弱點。
因此,教師要實事求是地對待優等生的優缺點,對優點要充分肯定,發揚他們的長處,創造條件讓他們充分發揮,引導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奮斗。另外,要善于發現他們的消極因素,設法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做到“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嚴于律己,寬于責人。使他們成為同學的榜樣,帶領全班同學積極向上,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關注中等生
中等生是班中人數最多的群體,且可塑性強。帶好了,中等生將變成優等生;帶不好,中等生則變成學困生。因此,中等生的教育非常關鍵。但在教學中,由于他們的“中等地位”,容易被老師忽視,缺乏應有的關心、愛護、教育和培養,使他們感到老師的冷落,感到自己在班中無足輕重,可有可無,從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
第一,老師對中等生予以足夠重視和關注,不僅在學習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進行關心,多深入到他們中去,多與他們談心交流,多聽取他們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老師多給他們笑臉,多給他們贊語,多給他們一些問候,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從而激發他們努力向上,爭取加入到優秀生行列。
第二,樹立中等生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老師多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多加關愛,只要老師肯持久地下工夫,許多中等生的學習成績會得到迅速提高,趕上優等生。
第三,對中等生要信任,讓他們發奮學習,積極做事,充分發揮中等生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班級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用真情打動學困生
第一,學困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們接受知識、動手、動腦等方面都與一般同學存在一定差距。因而教師除了上課之外,平時要給予他們幫助,久而久之,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會得到提高。
——————————————————————————
*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農村高中師生關系構建研究”GS〔2013〕GHB1191階段性成果
第二,學困生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們覺得自己學習成績差,老師、同學都歧視他們,難以在大家面前抬起頭來,自暴自棄。教育家霍蘇姆林斯說過:“兒童最敏感的角落就是自尊心。”因此,老師更應多關心他們,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覺得自己在老師心目中并不低于優等生和中等生,使他們盡快加入到中等生的行列。
第三,老師在教學中要平等對待學困生,誠心與他們交朋友,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老師真正是在幫助自己學知識、求進步。正所謂“誠心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教師堅持不懈,用誠心去打動他們,學困生也能進步。
第四,教師要幫助學困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扒谀苎a拙”,只要他們肯勤奮學習,同樣可以加入中等生、優等生的行列。有位作家說:“學困生是差教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說不定有些天才就在這“學困生”中埋沒了。大家都知道世界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在上學時被老師視為“學困生”,但在家長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了全世界的“發明大王”??梢姡皩W困生”也能成才。
在一個班集體中,優等生是怒放的花朵,中等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學困生是綠葉,而教師就是要使花蕾早日開放,綠葉充滿生機,使他們根深、葉茂、花紅。廣大教師應充分認識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教育好每一位學生,使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在教學中和諧整合、互相轉化、共同提高,從而開創教育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