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主要是主體之間通過選擇合適的語言、進行有效的交流對話活動來實現交往的合理性,進而改善人們的交往異化行為現象。當代大學生的交往異化現象嚴重,需要借助哈貝馬斯理論的重要啟示,通過家庭、社會的配合加以有效解決。
【關鍵詞】大學生哈貝馬斯交往異化語言交流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31-02
一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概述
哈貝馬斯認為交往是主體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以語言為中介,達到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一致的目標的活動??梢哉f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是在綜合了多方面的理論,是在對現代西方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進行批判與繼承、綜合與創新的基礎上發展創造起來的。
1.關于交往行為
交往行為即主體之間使用語言或非語言的符號相互協調,通過對話達到行動上的一致,也即由于共同活動的需要而在人們之間所產生的那種建立和發展相互接觸的復雜和多方面的過程。語言上的交往概念即主體間的語言交流,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交往活動都是通過語言的形式來完成的。社會學上的交往概念主要指特意完成的交往行為,通過交往行為特定的社會聯系,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會和其他人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交往,從而形成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上的交往概念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心里接觸或直接溝通,彼此間能達到一定的認知,如日常的生活中,人們的交往對象是取決于雙方之間的共同理想、共同愛好以及對事物的共同認知的。
2.關于交往異化
哈貝馬斯認為,“交往異化是指主體間關系的異化,人與人之間不是平等、信任、自然的互動關系,而是蛻變為扭曲的、不平等的、不信任的、不自然的主客關系?!蹦敲丛诋敶髮W生的交往中,這種異化主要是指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表現出來的人情冷漠、冷眼旁觀、利欲熏心等行為,在平常的交往活動中少了熱情、少了感情,取而代之的是欺騙、謊言等。下面我們主要用哈貝馬斯的交往思想分析大學生的這種異化的主要表現特征。
二 大學生交往異化的表現特征
1.工具性行為
即目的性行為,是指行為者為了實現一定的目的或進入一種理想的狀態而采取或選擇一種最理想的手段來進行的行為。這種行為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可以表現為:
第一,大學生交往的利益化。在實際的交往中有利可圖成為交往的標準,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以眼前利益為前提,如果某事某人對自己不利或自己從中無法獲取任何好處,那么我就會拒絕與其交往。這一交往行為正是哈貝馬斯目的性行為的有力證明,行為者以獲取利益為目的,選擇一種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行為。
第二,大學生交往的金錢至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加之當代大學生又多數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家長的無限寵愛、嬌慣也是在所難免的,這就使得大學生在日常的交往中只注重物質,注重金錢,認為“金錢至上”“金錢萬能”。
2.戰略性行為
即規范調節性行為,也是一個群體的受共同價值約束的行為。這一點可以表現為大學生交往的群體化。在大學生交往中,各種以“小團體”、“小集體”自居的行為現象非常盛行。這種小群體有著其自身特殊的價值規范,大家有相同的家庭背景、共同的愛好以及共同的價值觀念。在這個集體中,大家會自愿受到這個群體的制約,如現今,大學生多以宿舍為單位,大家一起上課,一起學習等,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以本集體為中心,不愿意與這個團體外的人交流,同時也會對其他外來同學產生排斥。這種行為既不利于同學之間正常的交往,也不利于整個班集體的團結、和諧。
3.戲劇性行為
它是指行動者在觀眾或社會面前有一時地表現自己主觀性的行為,它重在行為者的觀眾面前表現自己,“行動者”在他的觀眾面前,以一定方式進行自我表述……想讓觀眾以一定的方式看到和接受自己的東西。這種行為在大學生的交往異化中主要表現為:
第一,交往的面子化。現如今“面子”成為大學生異常注重的事情。為了在學生面前有所謂的“自信”和“尊嚴”,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通過向父母騙取錢財或省吃儉用來換取一件名牌衣服、一個名牌包包或請朋友大吃大喝等,這一系列行為都是為了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表現自己的闊氣、大方和自信。殊不知,這種行為并不會帶給自己真正的“自信”和“尊嚴”,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第二,交往的極端化。近幾年,一系列校園惡性暴力和謀殺事件頻繁發生,不論是馬加爵的事件,還是復旦大學的投毒事件都值得我們深思。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往出現了問題。在宿舍中,總是有些同學急于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威武,總認為自己是“老大”,要求別人應該“服從于他”,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事,甚至于毫不留情地當眾批評、辱罵自己的同學,三番五次的欺辱同學,這就會使得受欺辱的同學在其他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懷恨在心,以至于采取了一些極端方式來處理這種問題。
三 運用哈貝馬斯理論有效解決大學生交往異化現象
1.創造理想的言談環境
首先,哈貝馬斯認為交往是以語言為媒介的,交往者通過語言交流、相互理解,他認為語言是促進“交往合理化
的核心因素,有交往行為的地方就會有語言。正確、恰當的與交往者開展平等的對話是進行交往的最有效途徑。如學校可以適當開設一些交流課程和開展一些對話活動,通過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會比采取極端的方式更能解決好問題。其次,家庭中定期的交流可以有效地轉變孩子的交往思想,由于父母的社會經驗、交往經驗比我們豐富,在學校如果遇到跟同學之間的交往問題,不妨跟父母談談,他們的一席話可能就會解決你的疑慮,所以作為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交流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
2.注意語言交往的規范性
哈貝馬斯認為一個成功的語言交往活動,包括四個有效性要求,即話語的可理解性;話語的真誠性;話語的真實性以及話語的正確性,其要有機結合才能形成交往的合理化。在話語的可理解性方面,表現為和同學進行交流時,多用平常語、親切語,話語應簡單、易懂,這樣才能拉近大家的關系,有利于交往。在話語的真誠性方面,應表現出自己的誠意,取得對方的信任。在話語的真實性方面,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用事實說話。在話語的正確性方面,應使用正確的話語,準確使用語言,若使用不當則可能會給對方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或者帶來不便。
3.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交往價值觀
雖然當代的大學生在交往價值觀方面存在嚴重問題,教育者應該及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根據社會所存在實際現實問題轉變傳統的價值觀的灌輸,不應死板教條的只學習這些理論,而應多組織一些關于正確樹立交往價值觀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交往價值觀。如堅決反對物質利益至上、奢靡之風和享樂主義等。
4.高度關注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同學
健康正常的同學,在與有缺陷的同學的平常交往中應該多學會換位思考,多為他們考慮,多關心關愛他們,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而不是帶著“有色眼鏡”來歧視或侮辱他們,或孤立他們不與其來往。我相信,只有這樣雙方才會收獲一份純真的友情。也可以為這些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為他們排憂解難,這樣,交往中的小集體交往行為現象也就會有所改變。
參考文獻
[1]〔美〕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行為合理性與社會合理化(第一卷)(曹衛東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繆赤彤.略論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及其借鑒意義[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