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普遍處于性生理活躍期,很多學生會選擇戀愛或有戀愛意愿,但大多數學生的性知識及性態度不容樂觀。無保護的性行為和多性伴顯著增加了懷孕與性病(含艾滋病)的感染機會。如何開展有效的性健康教育是高校不能回避的職責。由于性健康教育在內容和教育理念方面存在顯著的特殊性,要想有效開展性健康教育,需要從課堂教育、同伴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多個途徑同時進行,探索符合學生需求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性健康教育同伴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自我教育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35-02
一 高校開展多途徑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學生性行為現狀及產生的影響
大學生戀愛、性行為已成為普遍現象,前期針對校園周邊出租房的一項調查① 表明:校外出租房入住者大部分屬于青年學生,大學生中周末或長期租住校園周邊出租房的情況比較普遍;學生入住校園周邊出租房有多種原因,滿足戀愛、性需求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② 此項調查研究從側面反映了當前大學生性行為的普遍性,而廣大學生對該現象也早已習以為常,許多處于戀愛階段的學生周末不回宿舍住宿已成為大學校園公開的秘密,同學之間也沒有過多避諱,甚至存在相互模仿、攀比的現象。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性安全知識和健康的性態度,許多大學生不得不面對非意愿懷孕和感染性傳播疾病的問題;也有的大學生因不能妥善處理戀愛、性行為產生的系列心理變化和人際關系,因而產生心理困惑,這些生理疾病和心理困惑將嚴重影響到其學業和個人發展。
2.大學生性知識匱乏與學校性健康教育缺失
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信息多元、資訊泛濫的年代,可以從多種途徑獲取包括性健康在內的各類知識。但由于缺乏人生閱歷,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處于建立過程當中,其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仍有待發展,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將一些虛假、夸大的信息當成事實,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為。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性的生理活躍期,大部分大學生表現出性開放的傾向,戀愛及婚前性行為成為普遍現象;另一方面卻對生殖避孕、預防性傳播疾病等保證性安全的知識與技能和與性相關的社會規范(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等)存在顯著的認知偏差。因此,其發生不安全性行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成為社會、學校不得不關注的重要課題。
二 多途徑性健康教育實踐
1.改進課堂教育中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
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大學生性健康》公共選修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戀愛與擇偶、婚姻家庭、與性相關的社會規范、預防性侵害、性多元、社會性別、性審美等多項豐富內容,從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系統、全面地為學生提供大量信息,并基于此影響學生性心理、性態度的形成。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講授相關知識必須結合與學生的互動,做到“一個知識點一個活動”,避免枯燥說教,通過游戲、討論、案例分析等形式,促進知識內化成學生的技能與態度。
2.依靠同伴教育傳遞準確的性知識和健康的性態度
大學生通常愿意聽取年齡相當,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相近,有共同經歷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在如“性”之類敏感問題上尤其如此。依靠同伴教育開展性健康教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它利用同伴壓力的積極因素對目標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往往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同伴之間更容易互相理解,形成情感共鳴,平等地分享經驗、知識和信息。因此,同伴教育的特點是尊重、平等、
形式靈活、參與性強,其核心是交流,而不是教導別人去做規定的事,通過志愿者與目標對象的討論與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形成新的態度。通過靈活輕松的游戲和自由討論,可以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坦然面對來自愛情、性、生命和成長中的各種挑戰,提供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在性和生殖健康方面做出安全、正確的決定。
由于同伴教育源自同學之間的自發組織和自愿參與,志愿者及目標對象均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同伴之間的分享不但成為知識、技能的傳遞途徑,更易成為其能力提升的平臺,許多目標對象在接受志愿者培訓之后,會自覺地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身邊的朋友、同學,自發地參與到下一輪的同伴教育當中,使同伴教育呈遞進式擴展,惠及更多的大學生群體。
3.借力家庭教育干預疏導性困惑
家庭是個體孕育和成長最重要的場所,每個人都來自獨一無二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知識、態度、觀念,以及個體與其他家庭成員的人際關系都會影響個人成長與成材。在個人性知識獲取、性觀念形成的過程中,家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學校與學生家庭協作,可以更有效地對學生開展性健康教育。
家庭本應是每個人最重要的情感支撐網,尤其當個體在遇到諸如發育、戀愛、婚姻、性等重大問題時,應當起到疏導、庇護的作用。但前述調查顯示,在284名調查對象中,僅有3人選擇曾接受過源自父母的性健康教育。家庭在個體性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讓我們嘆為觀止。如果個體在青春期或更早時期沒有接受過源自父母的正面性健康教育,很難想象他們在大學階段遇到與性相關的問題時會主動向父母尋求幫助或指導,而這些問題堆積起來又沒有通過正確途徑得到緩解,難免會形成個體的性困惑,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甚至導致自傷、自殺等惡性事件。
當學生遇到與性相關的困惑時,往往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家庭不能夠接受或認可,因此,學校有效開展性健康教育離不開與學生家庭的協作。通過定期與家庭進行書面或電話溝通,可以及時將學生在校情況反饋給家長,雙方共同努力,通過家庭的關懷與寬容幫助遇到性困惑的學生。但由于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性觀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與家庭的協作實踐中,往往需要從不太敏感的話題入手,在與家長建立初步信任之后,再將學生在校遇到的與性相關的困惑與家長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承擔著影響或改變部分家長對與子女談論與性相關話題的態度和方法的責任,以免部分家長對子女進行簡單粗暴的限制行為,而使家校協作產生負面效果。
4.融合社區教育開展針對性引導
高校周邊社區遍布大量的餐廳、酒吧、KTV等,是大學生校外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但由于人員復雜、治安混亂,很可能誘發潛在不安全性行為;同時,高校社區內出租房普遍存在,為大學生性行為的發生提供了便利場所。盡管高校沒有能力和權力對社區進行干預、治理,但可以通過與社區開展合作,在人群密集的娛樂場所及出租房內開展有針對性的性健康宣傳活動。
校外娛樂場所、出租房是開展性健康宣傳教育的重要場所,可以組織志愿者在酒吧、KTV等娛樂場所設立流動宣講站,開展一些形式活潑、富有意義的互動游戲,提示學生健康娛樂,做出對自己負責的決定,遠離毒品,預防性侵害等;針對校外出租房,由志愿者在征得出租房老板的同意和協助下,在房間內張貼宣傳海報及標語,提示學生對性采取慎重態度,做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選擇以及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5.倡導個體自我教育提升自我保護技能
性健康教育的最終受益人是個體自身,同時,來自外界的教育也只有通過個體自身的認知、認可方能轉化為自身的知識與技能,進而改變行為與態度。
通過教師、志愿者的引導,幫助大學生對來自各個渠道的信息進行判斷,尤其是如何正確認識來自網絡、朋友圈內的各類與性相關的信息。針對此,可通過視頻和圖像的技術分解,讓學生知道很多信息存在夸大、虛假的描述,“性”除了被夸大的“快感”“自由”之外,還存在責任、負擔等,并受到性倫理、性道德、法律等社會規范的制約。
學校性健康自我教育要落在實處,需要為學生提供獲取正面性知識的便利通道,可以通過建立專業資料室、開辟校園網專欄等,讓學生能夠方便、有效地查找到所需的正確資訊,而不必自己在浩瀚而缺乏監管的互聯網中盲目檢索。此外,學校提供的便利資訊平臺,還可以拉近學生個體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距離,幫助任課老師識別學生更關注的內容,以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個體自我教育離不開專業教師的幫助與引導,很多學生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仍然會遇到一些無法排解的困惑,需要由其信任的教師給予及時、專業的個性化指導。要實現這一點,學校應當開通網絡、電話咨詢預約平臺,為個體提供尋求咨詢的便捷途徑,設立專門機關由性健康教育專業師資團隊擔任咨詢教師,針對學生個體存在的性困惑給予疏導,在必要情況下給予及時轉介。
三 結束語
高校開展多途徑性健康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真正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實踐過程。多途徑性健康教育需要有效的課堂教學,更需要突破課堂教學,從同伴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個體自我教育等多個途徑并進,探索并不斷推進具有實效、順應時代的性健康教育。
注 釋
①2011年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創新項目:云南師范大學學校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和有效干預模式探索,子項目:云南師范大學周邊出租房狀況及預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開展。
②杜敏菊.云南師范大學基于艾滋病防治干預目標對周邊出租房現狀調查研究報告,高校學生工作研究集萃——基于云南師范大學的視角[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文獻
[1]楊繼宏.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性健康教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25):140~141
[2]尹幼明、吳瑕.開展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成效[J].中國性科學,2013(2):73~76
[3]王義遒.教學方法改革:改什么,怎樣改?[J].中國高等教育,2009(6):8~10
[4]劉木清、李曉波、劉亞麗等.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教學實效探索[J].中國婦幼保健,2005(17):55~5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