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大學是香港特區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建校時間短,發展迅速;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全面、嚴格的招生考試制度等特點。本文通過對香港大學發展歷史的梳理以及校園文化、人才招生方面的介紹,試圖找到香港大學成功的辦學經驗。對加快國內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提供有益的經驗。
【關鍵詞】香港大學發展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37-01
香港大學與內地的清華大學成立時間不相上下,但卻在其短短一百年的發展中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內地名牌大學遠遠拋在后面,在世界大學排名中穩居前30名,并且在2010年超越東京大學,位居亞洲地區大學首位。因此研究香港大學的成長發展歷程對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在國際社會的競爭力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 學校歷史
1.“二戰”前的起步時期
香港大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醫書院,之后香港大學于1911年在香港島薄扶林成立,并在1912年正式辦學,成為香港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香港大學最初模仿利物浦大學的制度,重理工而輕人文,只設3個學院:醫學院、工程學院及文學院。1916年12月舉行第一屆畢業禮。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于1927年成立。1939年,理學院成立。
2.“二戰”后的快速發展時期
“二戰”后隨香港的社會需要陸續設立校外課程部(1957年,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法學院(1969年)、社會科學學院(1967年)、牙醫學院(1982年)、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2001年)等。1961年學生人數為2000人,是1941年的4倍。1989年后政府推行大專教育本地化,大幅增加大學學位和課程種類,讓香港人不用遠赴英國讀大學,也為主權移交中國作準備,這使香港大學生人數倍增,至2008~2009年度學生人數達21652名,當中包括2068名內地生及國際學生。
二 校園文化
1.校徽
香港大學的校徽于1913年5月14日獲得現在的盾形徽章。從徽章的設計可以看出,早期的大學興辦者對香港大學的期望,希望將大學發展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學。1981年,在香港大學建校70周年時,大學向紋章院申請一個完整的大學紋章,添加部分包括冠頂及扶持盾牌的獸形,此項申請于1984年獲英國紋章院批準。紋章里(除校徽外)有三頭生物。居頂的是代表英格蘭的小獅子。左邊是代表中國的龍,右邊是代表英國的獅子,腳踏著的草地代表香港島。三頭生物都系著翡翠項飾,頭盔與彩帶代表勇敢的騎士。
2.校訓
香港大學校訓是“明德格物”,這句話出自儒家者言,旨在訓勉學生進德修業。“明德格物”語出《禮記#8226;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彰顯德行,先完善內在德智的修養,然后推己及人:“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根據宋儒朱熹的解釋,“致知”意指盡量擴闊知識領域;“格物”擇優探究事物原理的意思。深入探索,學識自然會豐富起來,個人修養的基礎鞏固了,就可以身體力行,修己善,體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三 招生及人才培養
香港大學招生重非學科表現。首先,在大學聯招方面,各科系充分利用中學校長推薦書所填寫的內容,并以此作為報讀者考試成績以外的甄選基礎。其次,在現行的推薦書上列出:學生的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領導才能、自發力(自覺性)、體力上的耐力及責任感等六種能力,并按表現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各科系統將據此評分,以作為初步篩選學生參加面試的考慮因素。各科系在面試學生之后,將附加一個“非學科表現分數”以作招生參考之用。最后,在學生的申請表中增設附加資料欄,要求學生提供其課外活動、社會服務等非學科的表現資料,以供各科系在作甄選時參考。
四 學校歷史、文化以及招生特點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研究可以發現香港大學的快速發展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1)建校時間短,發展迅速。雖然香港大學成立僅百年時間,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建校時間相去甚遠,但是卻后來居上,發展迅速。并且學校的發展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專業開設也是由最初的三個增加到現在的十個,院系和學科門類少而精,有利于世界頂尖人才的培養。(2)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徽章的設計可以看出早期的大學興辦者對香港大學的期望,希望將大學發展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學。一所好的大學就應該這樣兼容并包,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校徽里的三個生物更是體現了一所大學在面對紛繁的競爭中的勇氣與魄力。校訓短小精悍,源于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強調師生要明德、修身、治國、平天下,將個人榮辱上升到國家層面。(3)全面的招生考試制度。香港大學的招生不同于內地“一考定終生”的形勢,而是更加全面、理性,有利于選拔具有創新性的人才。
五 對中國建設一流大學的啟示
研究香港大學的發展歷程對中國建設一流大學有以下借鑒意義。(1)學校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適合本校發展的明確目標及其宗旨,院系設置要合理、有序,不能循規蹈矩地一味模仿世界一流大學。(2)要注重培養本校的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學術氛圍,這是一所高校軟實力的重要方面。(3)規范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減少不必要的科目,增加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考試內容,合理、全面地選拔人才。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