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誠信缺失現象和原因的分析,探討開展高職生誠信教育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生誠信現狀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63-01
一 高職生的誠信現狀
1.學習方面
第一,學風問題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生命線。由于高職院校招錄的學生素質層次較低,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能力較弱、學習目標不明確的現象,他們在學習中敷衍了事,在等待中混畢業。
第二,考風問題,盡管各高職院校都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和懲罰措施,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作弊的學生大都是平時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缺乏主動性,為了考試能通過,寧愿鋌而走險,不顧學校嚴格的考試紀律和懲罰措施。
2.經濟方面
高職院校面對的一個困境是:除因經濟貧困而造成學生欠費外,仍存在惡意拖欠學費的現象。近年來,國家加大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通過多渠道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因此,不少學生隱瞞家庭真實情況,出具虛假貧困證明騙取國家貸款、學校資助、國家助學金和勵志獎學金。
3.就業方面
伴隨高職院校擴招,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故而學生在求職簡歷上弄虛作假,以此來增加求職砝碼。在就業過程中,有些畢業生在簽訂就業協議書后,隨意單方面違約;也有些畢業生在實習、工作中,隨意透露企業秘密,缺乏誠信意識。
二 高職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西方思想的入侵,受經濟全球化影響,西方腐朽的思想不斷侵蝕著當代高職生。如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影片、音像制品充斥校園這塊凈土,嚴重分散學生的學習精力,甚至扭曲學生純潔的心靈。高職生正處在青春期,并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健康思想的影響。所以,若不注意正確引導,就會使他們走進思想的誤區。
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由于市場經濟秩序還不完善,法律法規得不到很好執行,欺詐行為時有發生,不僅破壞了經濟良性運行的環境,而且也造成了誠信缺失的社會環境,致使一些自律能力不強的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
2.教育體制的弊端
我國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高職院校教育側重于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高,卻忽視了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如學校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評價學生的優劣,忽視了對道德素質的培養,造成學生一味讀書,最終導致誠信教育相對弱化。學校約束機制不健全,很多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不嚴;對違反行為規范的學生約束力不夠。比如,對逾期未繳學費的學生,學校往往沒有一個具體有力的約束措施,從而使學生產生了無所謂的心態。
3.學生自身的素質
如今的高職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通常成長環境較為優越,責任意識較淡薄,存在著利己主義思想,往往會為了獲利而舍棄誠信。
因此,加強高職學生誠信教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
三 如何開展高職生誠信教育
1.重視家庭教育
誠信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正確引導,樹立德育為先的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便能受到熏陶,形成誠信的好品質。
2.做好校園教育
首先,創新誠信教育的方法。要充分發揮“兩課”的作用,讓誠信教育走進教材、走進課堂。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感悟、體驗和理解誠信。其次,將誠信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時,要切實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提升誠信道德意識。
3.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良好的社會誠信體系,是培植學生誠信素質的優良土壤。政府要采取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將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有機統一起來,通過規章制度的強制性和導向性,促進良好的誠信觀念的形成,積極營造“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4.建立個人誠信檔案
加強學生誠信教育,除要求學生提高自身內在修養,還需要相應的機制對其行為進行約束。如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從各方面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進行如實記錄,使其成為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促進學生誠信習慣的養成。
四 結束語
社會就像一座大廈,每個人都只是這座大廈里的一塊磚,一粒沙,如果每個人都缺乏誠信,大廈將坍塌,社會將癱瘓。
參考文獻
[1]姚燕青、王向華.學生誠信現狀探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09(10)
[2]蔣小花.論新形勢下大學生誠信機制的建立[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