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試作為自古以來中國文化特有的體現學生知識水平的措施,對于現代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較大的束縛。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大學考試的弊端進行分析,進而從復雜性科學的角度進行研究,為我國大學考試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復雜性科學大學考試制度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64-01
復雜性科學作為新興的一門學科,可以積極地推動我國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發展。本文基于復雜性科學的理論基礎,對目前我國大學考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進行闡述,并研究了復雜性科學與大學考試制度相結合的具體辦法,從而對我國大學考試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一 我國大學考試制度的弊端
1.考試題目模糊
現階段我國大學考試的題目極其模糊,學校對于考試題目的擬定缺乏思考,經常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把考試看成一項自然的教學環節,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大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
2.考試功能喪失
考試的功能在于考查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合理地擬定題目,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并根據考試的結果對接下來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寶貴意見。目前我國大學考試功能嚴重喪失,其考試的目的過于形式化,這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
3.考試形式單一且不科學
目前,大學考試的內容仍然以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為主,而學生往往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分析、交流和創新的自我表達機會,單一的考試形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對于閉卷考試而言,其考試范圍具有局限性,對于知識點的考查嚴重缺乏且考題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代表性,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盲目地記錄筆記,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嚴重的束縛。
二 復雜性科學的特性
1.自行組織性
復雜性科學可適應其自身的環境變化。復雜性系統的結構不是事先設定好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環境的發展和變化中自行地發展和完善。因其具有自行組織性,可在新的環境中預測未來事物的發展狀況,從而使自身適應環境的變化。
2.非線性
事物之間因為相互作用的原因而產生發展變化,簡單的科學體系中事物的相互作用是線性的,而復雜性科學系統中事物的變化是非線性的。非線性則是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多樣性、頻繁變化性以及難以預測性。非線性是復雜性科學的主要特征,同時又是復雜性科學對其他事物產生影響的機制,因此復雜性科學因其非線性而使事物具備了多樣性、差異性以及創新性等諸多特點。
3.整體性
正如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微妙的內在聯系一樣,復雜性科學的性質也是通過不同學科領域內系統的各個功能疊加而成的,因此不能將其拆分成單一的簡單元素。
三 基于復雜性系統的考試制度改革
1.重新擬定考試目的
通過重新擬定考試目的,使學生發現自身在專業技能水平上的不足,進而使學生更適應復雜性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學生通過特定題目的考試成績,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知識和能力的欠缺。另外,學校可以通過在特定目的下學生的考試成績設計出比較完備的教學大綱,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對加快學校的教學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擴展考試面
為了適應現代企業對人才的招聘標準,學校應在考試中加入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學科知識,同時,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也是現階段大學考試制度改革的必要措施。通過擴展相關專業的考試范圍,使學生在大學期間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從而為其順利走向社會各個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3.豐富考試形式
將復雜性系統與大學考試制度改革相結合的主要措施則是豐富考試形式。考試形式的多元化不僅使教師更了解學生現階段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且使考生們通過不同形式的考試,更深刻地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考試形式可從傳統的閉卷考試轉到多元化的考試形式上,從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質。
四 結束語
本文從現階段我國大學考試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引出復雜性科學的概念,并對其特點進行分析,進而得出以復雜性科學為基礎的大學考試制度改革措施。通過將復雜性科學和大學考試制度改革相結合,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考試平臺并提高其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趙蒙成.復雜性科學與大學考試制度的改革[J].現代大學教育,2006(3):12~16
[2]王玲芝.我國大學現行考試制度淺談[J].平原大學學報,2007(2):102~104
[3]鄭天虹.深化大學考試改革,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2(1):32~34
[4]姚勇.高校素質教育與大學考試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3):168~16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