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保證推鉛球動作的高難度,大多數學術研究認為應放松、自然、連貫、流暢,銜接緊密而用力結構簡單、實用,能充分發(fā)揮技術的總體效應,但對最后用力階段的劃分卻存在分歧,有的學術派認為最后用力始于左腳著地瞬間,有的學術派認為最后用力始于滑步結束后右腳著地積極蹬伸產生的向前的支撐反作用力,本人比較贊同后一種觀點,并對此進行了分析、論證。
【關鍵詞】鉛球用力原理
【中圖分類號】G8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092-02
一 推鉛球最后用力概念的界定、階段劃分和技術要求
1.推鉛球最后用力概念的界定
推鉛球是通過滑步在專項運動方向向上產生器械最高出手速度的速度力量型項目。最后用力技術是推鉛球運動項目的關鍵技術,助跑與最后用力的有效結合是投擲技術的難點。我認為,鉛球最后用力就是在身體和器械獲得預先速度的基礎上,人體將身體各部分力量快速作用于器械產生最大專項速度的過程。鉛球最后用力不是某一點瞬間用力,而是一個快速短暫的用力過程,在這一短暫的過程中,使身體各部分力量在時間、空間特征上達到最優(yōu)組合,產生最大的運動效果。
2.推鉛球最后用力階段的劃分
在整個投擲過程中,投擲技術動作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為了有利于投擲過程的理論分析,我們一般把投擲過程劃分為助跑、過渡(轉換)和最后用力三個階段,而最后用力無疑是整個投擲過程的重難點,對最后用力的階段劃分,眾多學派存在分歧。
3.推鉛球的技術要求
在最后用力階段劃分的基礎上,最后用力應有其合理的技術要求。這里的技術要求就是最后用力的技術應符合人體生理特點,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科學規(guī)律,能發(fā)揮技術的整體效應。我們一般按技術把最后用力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第一,最后用力的準備部分。我認為,最后用力的準備部分應是從滑步結束后右腳著地產生的支撐反力到身體形成側弓。因為右腳的蹬伸發(fā)力不僅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積極用力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求承接滑步結束后右腿產生的支撐反力的基礎上,髖部大肌群發(fā)力,右腿積極蹬伸,使髖部前移并向投擲方向送轉,邊蹬邊轉,蹬轉結合,實現有關肌群的預先拉緊。
第二,最后用力的加速部分。最后用力的加速部分是從身體形成側弓到鉛球的快速離手。技術要求如下:合理的用力順序,是速度疊加和動量轉移的保證。形成側弓后,在左右腿積極蹬伸的基礎上,被拉緊的軀干肌群和肩帶肌群爆發(fā)性收縮,轉肩挺胸伸肘屈腕將鉛球推出。左臂的引擺,在身體形成側弓后,左臂的引擺可以把胸部和肩部肌肉拉緊,為加速抬體和轉肩伸臂創(chuàng)造條件。轉肩挺胸,是連續(xù)上下肢動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動作連貫速度快,方向合理。挺胸是一個突振動作,轉肩挺胸的速度越快,投擲臂伸展的速度越快。左側軸固定。當在左臂擺到左側時,即時屈肘制動,從左腳至左肩形成了垂直的“左側支撐軸”,加大了人體的轉動半徑與速度,有利于肩軸迅速超越髖軸和右肩前送。末節(jié)用力,末節(jié)用力包括手腕手指的用力動作和腳腕腳趾的用力動作。
綜上所述,最后用力按階段劃分為單支撐用力和雙支撐用力階段,按技術可分為準備部分和加速部分。在準備部分,有單支撐的存在,主要針對右腿的積極蹬伸產生的支撐反力的連續(xù)性。因此,在最后用力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中,右腿(腳)及時積極的蹬伸是至關重要的。
二 最后用力的教學
1.讓學生明確發(fā)力部位,掌握好用力順序
依據人體生物力學原理,在用力中有共同的規(guī)律,即接近人體總重心周圍的大肌肉群首先發(fā)力,向上下傳遞,主要是向下肢,向支撐腿方向傳,以獲得地面的支撐反作用力。
2.處理好身體重心和支撐點的關系
推鉛球技術的特點一定程度表現在身體重心的位移上,在鉛球技術教學中,要盡量做到支撐的牢固和鉛球的升高及身體重心的提高,這樣能大大加長鉛球的運動半徑,從而加快鉛球的垂直速度,使鉛球的水平速度與垂直速度的合速度沿一定的角度運行。
3.讓學生掌握好用力的節(jié)奏
運動生理學指出,節(jié)奏知覺在體育運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有節(jié)奏的活動能達到最適宜的協調,使動作的能量消耗得更加經濟。在體育教學中常強調縮短時間,提高節(jié)奏感,以提高活動效果。
三 結論與建議
對推鉛球最后用力的概念,最后用力階段劃分和最后用力的技術要求的簡單認識,是正確把握和理解最后用力技術的理論問題。最后用力的階段應是從滑步結束后右腳著地積極蹬伸產生向前的支撐反作用力時開始到鉛球離手的過程。整個推鉛球技術動作應是放松自然、連貫流暢、銜接緊密而用力結構簡單、實用,充分發(fā)揮技術的總體效益。同時,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技術分段教學法和教學輔助練習,對教學能起到關鍵作用。鉛球最后用力的技術上要著重強調右腳的積極蹬轉,因為它是滑步和最后用力有機結合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多安排一些有利于右腳蹬的練習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獻
[1]姚向珍.試析推鉛球的最后用力技術[J].浙江萬里學院文體院學報,2002(1)
[2]駱建、張先鋒.投擲最后用力的合理順序研究[J].成都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4)
[3]王保成、周志雄.鉛球最后用力的理論與訓練[J].體育與科學,2000(2)
[4]崔喜燦、柳方祥.推鉛球滑步與最后用力階段的主要技術要求[J].徐州師范大學,2001(1)
[5]魏建和.淺談鉛球最后用力的幾個問題[J].安徽體育科技,2004(1)
[6]張英波.推鉛球:現代投擲技術與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7]馮曉東、畢長年.對推鉛球最后用力技術的再認識[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2)
[8]王喆夫.關于投擲最后用力中用力順序的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2(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