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在高三進入了全面復習階段,此階段的學習伴隨著一次次的考試??荚囍缶褪窃嚲碇v評。傳統的語文試卷講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何有效地講評高三語文試卷,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課標高三語文試卷有效講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107-01
一 試卷講評課的誤區
1.面面俱到
從試卷的第一題開始,一講到底,面面俱到,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課堂氣氛沉悶,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有時一張試卷要花上三、四課時。這樣,既浪費課堂有限的時間,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2.單向講授
對多數學生做對的試題不講評,錯誤較多的試題采取重點講評。這種做法雖比前種好,但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形式單一。學生的收獲是只會解一道題,不會解同類題,未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 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1.課前精心準備,全面分析
第一,分析試卷。教師在認真閱卷和改卷后,要做好試卷分析工作:分析試卷的內容、結構和答案,對試題的知識點和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判斷試題的難易度;分析試題的命題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圖以及參考答案是否科學合理。這樣在講評時就具有明確的針對性,知道哪些內容應精講,哪些該略講,哪些題可按參考答案講等。
第二,分析學生。除了要統計分析整個班級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外,還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并從中了解、分析學生知識和方法的不足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教師在教學中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上述分析可借助統計表進行。統計表可按照試卷結構來進行設計,分為:論述類文本、文言文、詩歌鑒賞、名句默寫、小說閱讀或傳記閱讀、成語、病句、語言排序、語言運用、作文等各項。
2.講前自主探究,發揮主體作用
事實上,學生做錯的題并不一定都不會,尤其針對讀題不仔細、無意識地寫錯字等原因造成的錯誤,學生看后能自己解決。所以,在講評前應該將學生的答題卡提早發放,并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先糾錯。如可以用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訂正,也可通過學生小組間的互助討論完成部分試題的訂正,并要求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教師也可進入各小組指導。
3.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第一,講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忌面面俱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非只講重點和難點,只是一節課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很多,教師應根據課前分析精心備課,將上課的主要精力、時間集中到重點難點問題上來。一般而言,一份試卷中能體現本階段專題教學重點的試題,錯誤率高、迷惑性大的試題,都是此份試題中的講評重點。學生中存在問題較突出,全班出錯率高、得分率低的題目及相對應的知識點;或在以往的教學中已多次接觸,多次糾正,但學生仍未掌握的就屬于難點。
每次試卷講評都應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答題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兩個重點和難點,采用專題式的講評模式,而默寫等識記類的題目由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簡單講解即可。
第二,講題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高考語文命題不會重現課文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一定量的基礎知識,掌握各種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在這方面要做的事情是將題目按題型歸類,針對某種題型,提出解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在講評試卷時要注意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三,講解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切忌教師一言堂。教師講評試卷不能一講到底,而要利用教師的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主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應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要給予學生表述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允許學生對試題發表看法或對講解提出疑問,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使整個講評過程學生情緒飽滿,容易接受有關知識及解題的方法。
4.課后強化鞏固
講練結合是鞏固知識方法的途徑之一。講評課后必須根據講評課反饋的情況進行強化鞏固,這是講評課的延伸,也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節。可以要求學生將答錯的題全部訂正在試卷上,并將自己在考試中出現的錯誤集中于筆記本上,且注明正確答案及解題思路,以便學生在下次考試前及時復習。
教師也可依據講評情況,選出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問題,再設計一份針對性的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練習,讓易錯、易混的問題多次在練習中出現,通過反復強化,鞏固講評效果,以幫助學生真正地掌握重點知識。
總之,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三語文試卷講評課,教師要精心準備,善于抓住重點、難點,精講精析,歸納方法,延伸發散,啟迪思維,注重反饋和總結。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達到提高試卷講評課效率,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