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中教學示范改革在全國展開,生物這一學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高中生物教學與高考相銜接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將高中生物教學與高考銜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有助于創新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高考銜接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142-01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實施,新課程改革已深入到了各個學科,高中生物教學越來越多地呈現出貼合實際的需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正確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潛力進行更多知識的汲取是新課改形勢下生物教學和高考相結合所提出的具體要求。本文重點闡述了應采取什么措施來應對這些要求,以達到促進教學改革和高考銜接的目的。
一 高中生物教學與高考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生物教學過程中課程安排不合理,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培養完整的邏輯思維
高中生物教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掌握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未完全發展出自己思維的高中生來說,必須有一個由易到難、逐步培養邏輯思維的過程。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課程的順序安排并不合理,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去建立一個合乎邏輯的思維,長此以往,學生將對生物教學課程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自身知識的掌握,高中生物教學也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2.沿用初中的思維模式進行學習,固化了思維的拓展
在初中的生物教學中,由于沒有體現拓展思維的知識需要去掌握,因此只要按部就班地學習就可以掌握需要的知識。高中的生物教學雖然是承接了初中的知識,但對于思維的培養和拓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部分高中生在學習生物課程的過程中,思維還沒有從初中轉變過來,固化了思維,造成了學習中不能有效進行拓展,學習壓力沉重,學習動力不足和效果一般,導致學生出現失衡發展的現象。
二 高中生物教學與高考進行銜接所采取的對策
1.生物教師要認真研讀教學大綱和高考考綱,做到充分理解和掌握
由于高中生物教學在新課改中與高考的銜接程度進一步加深,課程所需要傳授的知識更具針對性。這就要求目前我國廣大的高中生物教師要認真總結以往教學中的得失,對教學大綱和高考考綱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掌握在今后教學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難點部分。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帶領作用,將所需要傳授的知識和實踐所需要掌握的部分加以結合,培養學生完整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滿足兩者相結合所需要的內在條件。為學生形成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為能力的運用創造良好的外部教學環境,推動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2.在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入高考理念,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
高中生物教學承襲了初中生物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掌握自己的邏輯思維,對整個學科有充分的認識。在日常學習中,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高考理念的滲透,為學生在將來面對高考時有個正確的心態和掌握良好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老師是學科的帶頭人,更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從總體上把握學生學習的進度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打牢生物教學與高考鏈接的基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實現新課改的總體目的。
3.因材施教,打破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新課改形勢下教學的新觀念
傳統的教學理念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需要教授什么是根據教師的主觀意識來進行制定,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實際掌握和知識基礎的形成,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新課改形勢下,重點提出了對學生學習目標的體現和高考有效地進行對接,充分培養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知識遷移過程中有效掌握和挖掘新的知識內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注重高中生物教學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
新課改和高考考綱對于生物知識的側重點都是基于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只有用到了,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去掌握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如果不能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那么學生很快就會忘記所學的知識。因此,生物教師在教授生物知識的過程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去和實際進行鏈接,在實際問題中幫助學生樹立學為我用的觀念,真正為學生的將來發展考慮,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加深對于書本知識的了解。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使學生有效掌握在新課改形勢下的高中生物知識,就必須對教學課本和教授內容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認知,對高考中出現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幫助學生充分運用所學到的生物知識來對實際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培養學生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地進行全面發展,以滿足高考針對學科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永澤.淺談新課改形勢下高中生物教學與高考銜接的對策[J].考試與評價,2013(6):70
[2]鄧萍芳.基于高考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師專業化發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2
[3]袁濤.重慶市主城區高中新課改生物課程實施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