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勞動人才的重要任務,是整個教育體系中著重發展的關鍵一環。近年來,各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建設投入,新進教師的學歷層次也越來越高。用好政府的資金投入,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使職業學校的硬環境、軟實力得到切實提高,才能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的職業人才。
【關鍵詞】職業教育師資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180-01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高,各方面工作得到健康和諧地發展,但應該看到,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較低,長期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狀態。一方面,社會各界都肯定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另一方面,很多考生寧愿一再復讀甚至輟學務工也不愿進入職校學習。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教學成果還都不高,相關的配套設施也較為落后。如何改變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這一現狀,改善辦學條件,改革辦學機制,擴大規模的同時提高質量,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加大資金投入,推行職業教育免費政策
2012年,國務院研究決定實施免費中等職業教育,這一舉措不僅能大幅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也促進了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從長遠來看,職業教育實現全面免費是今后的發展趨勢。政府教育部門通過直接減免學費、完善助學制度、設置獎學金等方式,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減輕職業教育學生的經濟負擔。公共財政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重點用于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充實教學設備。地方政府積極支持職業學校的基礎能力建設。
二 倡導市場需求的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仍以高考為“指揮棒”,很多文化基礎差、底子薄弱的學生才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當今社會,學生和家長中,“上好大學,學文化”的理念根深蒂固,很多人對職業教育不屑一顧。教育部門要積極引導挖掘市場需求,職業教育的專業設定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到靈活實用。職業學校應把與市場的緊密對接作為自身優勢做好做實;要意識到職業教育對促進就業、激活地方經濟、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 高素質雙師型教師是關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可見,建設一支素質良好、積極進取的教師隊伍,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保證。職業學校要不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通過在職學習、脫產進修、業余研討等多種形式豐富教師學習的渠道。通過評級加分、解決學費等方式激勵青年教師讀研。重視骨干教師的培養,通過以老帶新、以精帶新等形式,促進青藍對接,互補共進。采取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使教師把握理論與實踐的差別,更新知識儲備,優化教學思路。
四 優化課程體系
現行的課程體系是主要課程學校無權開發,次要課程學校因開發投入高、難度大導致積極性不高。通用教材有時很難適應本校的教學實際,使書本與應用脫節,違背教育必須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的原則。課程設置要隨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而相應地變化,職業教育的課程安排應該更加突出實用性、實效性、具體性,做到根據社會變化的需要調整和改革課程設置,把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得更容易作為基本目標,而不是生搬硬套大學的課程設置,將高中的管理和大學的課程生硬結合,不利于學生的培養。
五 強化從業資格準入制度
執業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工種)實行準入控制,是依法獨立開業或從事某一特定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要全面推進和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盡快建立能夠反映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要的職業資格標準體系,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護社會公眾利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由于政策滯后性等原因,在實際操作中,某些從業資格考試的題目設置陳舊,與現實嚴重脫節,違背了考試設置的初衷。同時,社會上各種應試培訓的出現,使學生考試可以不必真正掌握知識,只要通過死記硬背就能過關。
六 密切校企聯系,推行工學結合
職業教育因其強烈的職業性要求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學校應拓寬培訓渠道,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教學地點不局限于學校、實訓基地,要盡可能地組織學生到生產制造的一線學習,推行學分互認,以提高教學的實踐性。同時,學校要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正確協調解決校企合作或頂崗實習過程中的經費保障、勞動準入制度等問題,將生產實踐與學生的學業目標和職業目標相聯系。可以說,企業的發展要依靠學校的人力、智力支持,企業壯大的同時會給學校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促進學校的發展。職業學校應積極主動地將好事做好,本著實現“雙贏”的目標,形成校企雙方深入交流、良性互動的和諧合作氛圍。
七 始終注重德育
無論何種教育,都應堅持育人之本在于育德,這在一個人成才過程中的巨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政府一直倡導素質教育,最核心的就是突出德育工作,把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素養作為教育工作的前提。學校要將德育工作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常抓不懈。不僅要通過開設思想政治課程進行社會主義理念、道德法制、愛國主義等規范化教育,還應通過鼓勵發展團員、黨員,評選感動校園人物、組織志愿者服務隊、檢舉身邊不文明行為等方式,多措并舉,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來看,職業教育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方面功不可沒。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為人所熟知。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要不斷地將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促進產業和產品競爭力的提高。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