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精神生動而獨特地反映了每個民族的文化本體和思想本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凸顯出道德至上、關注人性提升、生存價值的特點。在民族文化的精髓——唐宋詩詞中,人文內涵含蘊深厚。大師們幽古深沉的人倫情懷,寵辱偕忘的人性生命意識,超然灑脫的人格精神魅力,以及憂國傷時的人生價值追求,無不閃耀著人文的光輝。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唐宋詩詞人文精神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9-0181-02
對于職業學校而言,專業課教師可能影響學生的就業,語文教師可能影響他們做人。人才的標準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中職教師的人才觀念要順應時代的要求而改變,成績好并不一定能成才,做人成功也是很大的成功,甚至可以使人生有更大的成功。語文課堂是學生接受人文素質培養的主要基地,中職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課對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人類文化傳統中的人文精神,一般來說,是指在有關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思考中對人的主體地位、人的存在價值與世俗欲求的肯定與尊重。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愛,具體體現在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之中。追逆歷史,在儒家典籍中,“人文”一詞深寓著道德教化的內涵。《易經》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說,其中“人文”喻指人事條理,而“化”則有教化、風化之含意,顯露出人倫至上、道德經世之觀念的端倪。其“群體本位”的思想取向使它力圖將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個人的價值與尊嚴置放在“群體”利益的框架中予以考量,注重人的倫理主體意志的培植,強調個人對“群體”生存、發展的責任。受其熏陶,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振興社稷國家,挽救民族危亡,不計個人名利,甚至“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留下了諸多珍貴的精神遺產。
唐宋經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結晶,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地位。縱覽歷史橫對現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就會虛無,就會異化,人文文化對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習慣的養成、環境的造就非常重要,它還對啟迪思維、培養靈感、孕育創新能力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唐宋詩詞在傳統人文文化中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地位。
唐宋詩詞源遠流長。千百年來閃爍著不朽的藝術光芒,古樸雄渾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閑靜淡遠的孟浩然,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頓抑的杜甫,清揚暢麗的白居易,精巧艷麗的溫庭筠,凄婉優柔的李煜,閑雅清婉的李清照,豪放曠達的蘇軾,雄放流暢的陸游……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向我們呈現他們整體的人格、氣質、風骨,凸現出唐宋詩詞在傳統人文中的獨特魅力,感受靈魂難言的欣悅和洗禮。
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華夏民族崇尚友道、珍惜人倫形成一種風尚。在唐宋詩詞中,這種人倫情懷是一種不但在空間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時間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說明只要世界上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么即使在天涯,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勵,詩人高遠的志趣躍然紙上。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和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都顯示了友誼的深厚、襟懷的曠達。在唐宋詩詞中,這種人文性的體現并不是客觀、靜止的,孤立、冷峻的,而是與人文環境互為觀照的,動態的探尋的過程,特別是在作品文辭表達上的“意”中體悟出來的,它是智慧的、深層次的,讓我們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誠與恒久。
秦觀的《鵲橋仙#8226;纖云弄巧》以新穎的立意、高絕的境界,歌頌真摯而忠貞的愛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這是對牛郎織女深情的慰勉,歌頌的是地久天長的忠貞愛情,字字珠璣的警策之語,閃耀著人文的熠熠光芒。柳永《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戀情的忠貞不移,一往情深。
中國文化之所以重視情感,是因為它自覺地意識到,情感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內在需要,人而無情,不可以為人,但情感是理性的,它提倡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懷。在唐宋詩詞中,洋溢和滲透在其中的濃濃的友情、戀情、親情,如同醇釀一樣,讓人沉醉,代代飄香。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的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于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
辛棄疾對山河破碎的悲哀,對壯志成空的悲哀;歲月無情地流去,因這種悲哀更顯得觸目驚心。他所作的《永遇樂#8226;京口北固亭懷古》,仍是一面浩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一面追憶自己青年時代的戰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猶有可為的壯烈情懷。他的《破陣子#8226;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從開頭起,一路寫想象中練兵、殺敵的場景與氣氛,痛快淋漓,雄壯無比。但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憐白發生”,點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夢想,事實是白發無情,壯志成空,猶如一瓢冰水潑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驚栗震動。
唐宋詩詞作品正是通過他們獨特的藝術構思和思想內涵來體現并提倡他們所尊崇的人生價值追求,以求自我實現、自我完善。中華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人文精神,是我們走在新時代的重要精神資源,是華夏大地、炎黃子孫精神生命的根基。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要與時俱進,而且要弘揚傳統文化中有生命力而又能夠跨越時空的東西。我們探析唐宋詩詞等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領悟傳統文化的深層底蘊及其“現代性”,讓人文精神之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建塑現代人文精神,擁有豐富的精神后花園。
參考文獻
[1]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2]潘百齊編著.全唐詩精華分類鑒賞集成[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
[3]潘百齊編著.全宋詞精華分類鑒賞集成[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