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生于50年代初60年代末的那代人,李華,無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名字。幾十年后的今天,當你用搜索引擎直接鍵入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會發現,有近百個在各行各業做出貢獻的人,他們都叫這個名字。
但當這個名字和葡萄酒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在這個領域,“李華”不僅僅意味著一個名字,更多的時候,這個名字成了一個符號。
他是名流,數次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是博士,在葡萄酒領域取得的碩果累累;他是企業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葡萄酒至今依然是這個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葡萄酒品牌。但很顯然,這些都不是今天我們花篇幅來向他致敬的最主要原因——他之于中國葡萄酒行業,還有一項堪稱里程碑式的創舉。
1994年,他以股份制的形式開創性地創辦了中國葡萄酒行業的“黃埔軍校”——西北農業大學(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20年間,從學院走出本科生2000多名,研究生、博士生300多名,遍布中國葡萄酒行業各個領域。李華一手締造了葡萄酒學院,但最近10年來從學院畢業的學生已經很少能親眼目睹他在講臺上的風采了,他更多的時候出現在各種各樣的葡萄酒會議中、論壇上、慶典上,對這些學生而言,李華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名字、一個符號。但這些并不意味著李華之于葡萄酒行業意義的消失,正相反,他走出學院,走進行業,意味著一個更大的講臺。
從這層意義上講,“桃李滿天下”已經不能充分表達他的成就;類似“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這樣的吹捧又顯得過于矯情和意識流;當然,“葡萄酒教父”的稱謂、“沒有李華,中國的葡萄酒業將倒退20年”這樣的言論也不能讓大多數人信服……
事實上,和他在這個行業處處受人尊敬不同,生活中的李華給人的印象更多的時候是豪爽和不羈,敢于“直言”的性格讓他備受爭議。
李華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對于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意義究竟在什么地方?
在他任終身名譽院長的葡萄酒學院成立20周年之際,《酒世界》雜志歷時兩個月,訪遍了葡萄酒行業中各種各樣和李華有不同交集的人,除了李華和他的學生們,還有葡萄酒行業的領導、他的同學、他的愛人、葡萄酒行業專家等等,在還原一個真實李華的同時,也展示了葡萄酒學院20年來的崢嶸歲月。
但很顯然,我們并沒有蓋棺定論的意思,因為我們知道,李華之于中國葡萄酒的意義遠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