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西安市乘坐火車約半小時,向西經過咸陽市,就到達了我國三大農業示范區之一的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是大西北的一個小鎮,堯舜時中國第一個農師后稷教民稼穡就在這里,張騫出使西域帶回葡萄、紫花苜蓿、棉花等作物,也在這里首先種植。1934年,于右任、楊虎城在這里創辦了西北農林專科學校,這個學校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享譽中外的葡萄酒學院就坐落在這里,一座酒紅色的樓房并不起眼,但在葡萄酒行業內,這里絕對稱得上圣地和培育人才的搖籃,從這里走出的眾多學子,許多已經成為業內響當當的人物。葡萄酒學院的建立,為中國葡萄酒事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作為亞洲第一所專業從事葡萄與葡萄酒教學、科研及技術服務,培養葡萄與葡萄酒生產、營銷、管理及科研推廣高級專業人才,服務于我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的行業性學院,已經和她的創立者李華的名字牢牢鐫刻在了一起。
葡萄酒學院于1994年4月20日成立,其前身是1985年創辦的“葡萄栽培與釀酒”專科。如今這所承載著葡萄酒行業過去和未來的學府,即將迎來其二十周年華誕。在現任院長王華的帶領下,正在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催動著產業的不斷升級和發展。
意識超前,艱苦創業
葡萄酒學院在中國葡萄酒的發展史上屬于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年李華老師從法國留學回來的時候就認識到,中國的葡萄酒行業最缺少專業人才。他是留洋葡萄酒博士,是國家重點培養的人才,但是他放棄了更好的就業機會,最后選擇從事葡萄酒這個行業。
據了解,葡萄酒學院當初在建立的時候就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普通院校,更準確地說它是一個創新的學院。學院的建立是以當時超前性的模式——股份制來建立的。“國家沒有出多少錢,全部都是李華聯合企業,大家湊錢辦起的這個學院,李華是當時葡萄酒學院的董事長。現在看起來這個股份制的學院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那時候有些企業都還不明白股份制是什么東西。”資深媒體人張建生在接受采訪時曾這樣對記者談道。
當時國家對產量只有幾十噸的葡萄酒這個小產業并不重視,因此也就不會出資去建立學院,加之當時對于是否建立葡萄酒學院尚存爭議,所以建立學院的艱辛可想而知。
雖然自己有知識、有學歷,但那時的企業發展水平太低,當時有些葡萄酒企業拿著他做出來的干型酒,說他的酒是壞的。“他要推行一些新的技術,那都是求爺爺告奶奶,才這樣艱辛的把葡萄酒學院做起來了。”張建生表示。
1992年畢業于葡萄酒學院前身——原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的黃建清告訴記者:“建院的時候非常艱難,李華老師特別辛苦。那時學院連一個辦公樓都沒有,租借當時西北農大校團委樓的一層辦公室,老師們擠在那里面辦工。后來在李華老師的努力下學校了,但上課根本沒有教材,都是李華老師的手抄版。”
耕土耕心,釀酒釀人
走進葡萄酒學院的教學樓,“耕土耕心,釀酒釀人”的院訓格外引人注目。創立十幾年來,葡萄酒學院全體科教工作者認認真真做科研,兢兢業業育人才,始終秉承著這樣的院訓。
在創始人李華博士的帶領下,葡萄酒學院構建了以葡萄學為基礎、葡萄酒學為核心、葡萄酒工程學為手段、葡萄酒市場學為導向,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為特色,涵蓋“由土地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需求的葡萄與葡萄酒學科理論與實踐體系。目前,葡萄酒學院具備學士、碩士、博士等學歷教育的各種條件和博士后的研究條件,并設有1+2三年制留學法國侍酒師職業證書班、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兩年制脫產培訓班、葡萄酒函授本科班、葡萄酒工程碩士班以及短期進修等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項目,葡萄酒學院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葡萄酒產業人才的搖籃”。學院已培養240余名博、碩士研究生和2000多名本專科生,培養國家150余名評酒員,150余名釀酒師已成為葡萄酒產業的骨干力量。
敢為人先, 創新發展
第一個“葡萄栽培與釀酒”專業,第一個葡萄酒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第一個中國葡萄酒特征指紋圖譜技術系統……這么多的“第一”統統誕生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我們不得不說它始終是引領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先鋒。
葡萄酒學院的先鋒地位是由其本身雄厚的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的實力來支撐的。學院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30多項,承擔企業和地方政府委托的橫向研究課題30多項。培育出優質抗病葡萄新品種“愛格麗”、“媚麗”和“嘉年華” 3個葡萄新品系。“我國葡萄酒技術體系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3次。獲國家發明專利27件。成功開發出系列葡萄酒、利口酒。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SCI100余篇,被引6000余次;出版專著23部,創建了中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的培養體系和教材體系。
作為學院的首屆畢業生,“大師兄”崔彥志認為:“作為葡萄酒教育的‘黃埔軍校’,葡萄酒學院開啟了中國葡萄酒教育的先河,每年為行業輸送大批生力軍,分布在栽培釀酒的生產一線、管理、銷售、教學和科研等不同的崗位,他們已經成為行業的骨干和中流砥柱,其中很多人奔赴國外各著名葡萄酒產區研修學習與工作,因此,對于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來說,葡萄酒學院不僅僅是奠基,更是主導力量,同時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直面競爭,引領行業
目前,各種針對葡萄酒的教育和培訓機構越來越多,而許多大專院校也開設了葡萄和葡萄酒專業。在這樣的環境下,葡萄酒學院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繼續引領行業發展?現任院長王華介紹道:“葡萄酒學院除了專業化的教學之外,還會承擔更多的這種社會化、普及化培訓教育。我們現在一直在推進社會化教育,除了一到九級的培訓,我們也進行了多層次多目標的葡萄酒文化培訓。比如我們針對整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推出了葡萄酒文化與鑒賞的選修課,成為最火爆的選修課程。另外,我們根據行業需求也開辦了針對葡萄酒企業的各種短期培訓班,比如崗前培訓,或者廠長經理培訓,效果非常好。”
總之,除了針對學歷的高等教育,我們兩年制的培訓和其它各種專門文化培訓或專業培訓,都是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的責任。同時,將專業教育和普及化培訓相結合,也是我們的辦學特色。
王院長透露,她正在寫一本書,準備在20周年院慶時出版,內容是葡萄酒學院建院20年來的經驗總結。目前,中國各高校紛紛開辦葡萄酒專業,社會上各種針對葡萄酒的教育培訓機構也越來越多,面對來自各方的競爭,王院長總結了學院發展的三個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理論優勢,葡萄酒學院創建了國家葡萄酒學科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國葡萄與葡萄酒學科的基礎,這是一個先天的優勢;第二個優勢是科技創新優勢,從創辦葡萄酒專業起始,學院進行了大量的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促進了中國葡萄酒產業快速和健康的發展,創新能力不言而喻;第三個優勢是人才優勢,學院培養了大量的葡萄與葡萄酒專門人才,為中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奠定了人才支撐。
另外,王院長還總結了葡萄酒學院辦學的三個特色。
第一,產學研緊密結合。這為葡萄與葡萄酒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運作模式,必須緊密結合產業,時刻了解行業需要什么。
第二,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放眼全球,才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學校。學院在波爾多建立了實習基地,讓老師和學生親身了解國外行業的真實發展。
第三,學院就建在西北,所在地楊凌是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