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葡萄酒學院院徽的人都對它印象深刻,背景是中國地圖,一個葡萄酒杯放在中國西部的區域上,酒杯上有一個五角星,整體設計簡潔明快,寓意鮮明。院徽的設計者正是現任學院院長王華,這個設計在2000年1月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在中國地圖的西部放一個酒杯,代表學院所在地也代表中國葡萄酒的主要產區在西部,五角星代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預示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院徽凝聚著葡萄酒學院的使命和責任感。”王華告訴記者。
對王華院長的采訪是通過電話進行的,那時她正在前往機場的路上,由于要籌備學院建院二十周年活動,“時間都在工作上,三點鐘才睡覺,把所有時間用了都不夠,”王華院長在回答記者“時間都去哪兒了”時談道。作為葡萄酒學院的創建者之一、現在的掌舵者,王華院長對于學院的發展歷程如數家珍,她的人生感悟也讓我們對葡萄酒學院以及學院團隊有了更加具象的認知,從而獲知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的原動力。
創業與艱辛
“中國沒有哪一個大的葡萄種植者沒有聽過我們的輔導,世界上也沒有哪一個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沒有我們的畢業生。”學院的奠基人李華老師曾這樣自豪地評價葡萄酒學院。談到葡萄酒學院在中國乃至世界葡萄酒行業中的地位,王華院長認為:“葡萄酒學院是中國乃至亞洲的第一所。葡萄酒學院是1994年開始建院,到今年已經走過20年。她的前身 ‘葡萄栽培與釀酒’專業從1984年開始籌備,1985年正式批準建立,到現在已經30年了。在這30年中,學院為行業培養了大量的專業的葡萄與葡萄酒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世界范圍來看,葡萄酒學院的發展也是獨樹一幟。因為中國國情跟世界其他國家不一樣,80年代中國的葡萄酒產量是非常低的,而世界許多國家的葡萄酒行業已經相當發達。王華院長對于創業時的艱辛深有感觸:“當時,我們開辦葡萄栽培與釀酒這個專業時頂著來自各方的種種壓力,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不辦一個跟國計民生更加相關的蘋果專業或者小麥專業呢?直到現在有人還在說,為什么不把葡萄酒專業放在食品學院里?這種源于起始的不認同包含各個層面,使得接下來的許多精力要放在反復地解釋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這30年的發展歷程很艱辛。”
使命與傳承
從2007年接任院長開始,王華院長帶領的團隊取得的成績獲得了業內的廣泛認可。但是,王華院長也表示壓力很大:“第一任院長李華教授和他的團隊創建了學院,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培養出了人才,促進了行業發展,這些成績有目共睹。而對于繼任者,我的壓力就更大了。作為院長我需要帶領現在這個團隊,不斷適應中國葡萄酒產業的需求,把學院做大做強,任務非常艱巨,必須更好地適應和創新來滿足行業的需要。”
作為學院奠基人,可以說李華老師既是教育的先行者,又是行業的引領者,王華院長認為,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源于一種使命感:“李華老師,包括葡萄酒學院的全體團隊,最重要的就是一種使命感。這種使命感從李華的導師(賀普超老師)到今天來到學院的青年博士,這種使命感一直傳承下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獲得溫飽后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葡萄酒是凝聚著精神需求、歷史文化、想象和浪漫為一體的一個載體。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把葡萄酒產業做大做強是一種使命,這種使命感促使李華老師以超前的意識來創立這個學院,也激勵著現在的團隊一直在為推動產業發展積極奔走。葡萄酒學院的發展目標就是圍繞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建設世界一流葡萄酒學院。王華院長認為:“必須要科技創新,才能夠引領產業發展,學院提出了八個字的方針:榮譽、使命、創新、發展。而學院獲得的種種榮譽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們的使命感更強,責任感更加緊迫。”
交流與合作
王華院長上任以來,非常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今年4月,學院將舉辦第八期國際葡萄與葡萄酒高級研討班、第六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建院二十周年慶典,三位一體。
她向記者介紹道:“我們的科教人員近90%都在國外進行訪學和培訓。因為我們要成為世界一流產業,就要了解世界上關于葡萄酒科研的最新成果。我們也搭建各種平臺讓學生開闊眼界。從1999年開始,學院與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合作,每逢奇數年舉辦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學術研討會,逢偶數年舉辦國際葡萄與葡萄酒高級研討班。作為正式的國際活動,要經過教育部正式批準,每年OIV都會委派官員參加。這個活動也為中國葡萄與葡萄酒的行業、企業和研究單位,與國外的專家搭建了這么一個交流的平臺,也是一個拓展視野保持訊息跟國際接軌的方式。”
此前,葡萄酒學院獲得了WSET的1級和2級的培訓資質認證,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葡萄酒學院應該有自己的培訓體系,而不是成為WSET的一個培訓機構。對此,王華院長認為:“在辦學和行業中,一定要海納百川,廣聚賢才,才能將中國葡萄酒香飄世界。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怎么跟國際接軌?葡萄酒學院有一套很完整的培訓體系和高等教育體系。”
為什么要引入英國WSET培訓呢?“英國不出產葡萄和葡萄酒,但葡萄酒的貿易是世界最大的,要求通過培訓來培育消費者,培養專門進行貿易銷售的人才,這使得英國的葡萄酒培訓堪稱世界一流。英國的培訓是為了國家服務的。我們在培訓教材里看到,英國銷售哪國葡萄酒,在教材里就會著重筆墨去宣講,反之就不會列入教材。我們現在正在不斷努力,通過與它們培訓機構的溝通,把中國的葡萄酒和產業加入到其中,這一天遲早會來的。”王華院長認為。
王華院長認為,WSET引進來更是要學習一種培訓模式:“我們不是要單單通過培訓學什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這種模式。也就是說,我們中國葡萄酒如何讓大眾認可?一定要通過培訓。我們的畢業生首先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接著要去思考運用怎樣的培訓模式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他們走出校門再去做培訓,講中國和世界的葡萄酒,讓民眾知道什么叫好酒,怎么來品鑒葡萄酒。”
那么從知識的角度來說,葡萄酒學院的WSET培訓是進行全英文授課的,聘請了外籍教師。王華院長認為:“大學生有的時候是為學英語而學英語,比較枯燥,把這個系統引進來之后,學生會明白英語不是死記硬背,懂得應用最重要。我就給學生這樣說,如果能把這個WSET的葡萄的知識學好了,你的英語我保證你們,四級、六級肯定過關。這是我的一個教育方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有的時候你需要引導,讓他學一個東西是為了用,學以致用,否則你就成了為學而學。此外,我們現有普及教育和WSET培訓并不沖突,二者的方向和目的不同,這使得學院整體的培訓系統更加完整。”
事業和家庭
作為李華老師的妻子、同學、同事和繼任者,王華院長對于李華老師是怎樣評價的?這或許是許多人都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王華院長不無感慨地談道:“我們相識時都只有18歲,到今年已經有37年了,從同學到夫妻,我們的關系已經成為一種親情。這種親情會帶來一種默契,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相互扶持。無論什么場合,無論什么身份,客觀地評價李華老師,我認為他是葡萄酒學院的帶頭人,是葡萄酒學科的旗幟。作為家人,今年是我們結婚三十周年,是珍珠婚,在所有關于結婚紀念的說法里,好像只有珍珠婚是以有機物為代表,是由生命體轉化而來的,我認為這很有意義,也恰好和學科、學院的發展歷程契合。在這三十年的過程中,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我們懷著同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了一種默契和理解,對于事業也是一種很好的支撐。”
認識李華和王華老師的人都知道,他們平時非常忙碌,對于照顧家庭,以及事業和家庭的關系,王華院長不無感慨地說:“我認為家庭是最重要的,事業是責任,而家庭是你生活的支柱。我本人把家庭特別是孩子看得非常重。照顧孩子時,我不會占用高工作時間,但我會犧牲自己的很多娛樂時間。比如說,即使再忙,我也會親自給孩子做三頓飯。直到孩子長大,過生日時都還會邀請同學朋友到家里吃飯。我現在被譽為‘特級廚師’,親朋好友聚會也要指明我親自下廚。當時我的理想是,孩子的個子一定要長高,營養一定要跟得上,現在理想實現了,兩個孩子都是一米七。這是我作為母親最大的成功。”
王華院長還談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小的時候,晚上我會用英語給她們講故事,陪她們玩,一般八點半睡覺, 9點鐘以后是我自己備課的時間,我基本上就沒有娛樂的時間。但她們的英語非常好。
很多人現在為了應酬而放棄了很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家庭是第一位的。而且,我還要讓孩子懂得愛,并且主動表達出來,這是維系家庭的需要。能夠時常收到女兒的問候,感覺非常幸福。”
王華院長對于國家出臺的“單獨二胎”政策非常支持,“我太高興了,我希望每個家庭多要孩子。”王華院長認為,“孩子能帶來很多的歡樂,更承載著希望。”這或許是一個有著教師和母親雙重身份的人心底最真誠和樸實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