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生:
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創始人,資深葡萄酒媒體記者,多家行業媒體特約撰稿人,葡萄酒企業運營顧問、品牌專家。現任中國常春藤國際葡萄酒市場研究中心主席;中國葡萄酒、果露酒專家委員會國家評委;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評委;成都市葡萄酒協會副會長。
作為資深葡萄酒行業媒體人,張建生與李華教授的交往合作由來已久,他們曾共同編著中國葡萄酒首本四大產區專著《中國葡萄酒博覽》,聯合發起“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活動。作為李華教授的好友,張建生對于李華和他創立的葡萄酒學院非常熟悉。通過他的講述,一個更加鮮活和生動的李華的形象躍然紙上。
“我認為如果沒有李華,中國的葡萄酒行業發展會倒退20年。他推動了整個行業往前走。他不僅只是一個有技術的人,還是一個善于用政治的方式,積極去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人。他一直扮演著鼓勵大家的角色,把整個行業氛圍做起來了。葡萄酒行業需要這么一個人,他要走在前面,要給大家指方向,鼓動大家走下去,好像一個領隊一樣。” 張建生談道。
關于李華的為人
很多人把李華當做葡萄酒行業“教父”,我覺得是實至名歸的。從做人來講,我覺得他的品質非常好;從做行業來說,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一般來說,說一個人很偉大,可能是高高在上的那種,但他卻是可以在田間地頭和農民暢談,在車間細心指導工人的那種。
他是一個很率性、執著、真實的人。不管在什么場合,他都表現出那種很坦蕩的性格。他的著裝很隨意、說話也很隨意,但對人是非常尊重的,不管你是高官,他的學生,還是地頭的農民,他都可以和你玩得很歡。他一點架子都沒有,可以去吃地攤,跟朋友們一起喝著啤酒吃著烤串,是一位不拘泥于所謂的條條框框的人。
他是葡萄酒行業的“帶頭大哥”,也是葡萄酒行業快速發展的催化劑。他非常務實,不會做脫離行業實際的事情:剛開始大家接受不了干型酒,只能接受甜型酒,他的要求是不做假酒,當消費者可以分辨葡萄酒的好壞了,就推動干型酒的標準出臺,在這之后再去講風格、講個性。他信守這樣一個觀念,“如果酒都沒人去喝,你做了這個東西,就是沒用的。”
關于李華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有很多。有一次我們去內蒙的一個葡萄酒產區考察,葡萄園建在沙漠里,剛剛種上的葡萄苗半年不到的時間全死了。李華看到后,坐在地上就哭了。那地方大概有3000畝的葡萄園,種了3000畝下去就沒有一棵活的。李華當時非常痛心,說不光是死了葡萄苗,還把葡萄酒行業的名聲給敗壞了。在他的心里,葡萄和葡萄酒就像他的孩子一樣,有著根深蒂固的感情。
還有一件事,曾經有李華的學生為了牟利給一些企業做假酒。李華知道以后當場開罵,說他們是葡萄酒學院的敗類。他絕對不允許他的學生做違背行業道德的事情,有一些學生是不敢見李華的。
他每到產區,毫無保留地做指導、出主意,不計報酬,現場解決。有一次,一個葡萄園因為凍害的問題死了很多葡萄樹。李華到了現場,叫人拿來剪刀,趴在地下就開始工作,還把技術人員叫到跟前現場示范,十幾分鐘時間,大家就都學會了。
還有一件事大概發生在1999年前后,他生病了到醫院檢查,當時的診斷結果是癌癥。因為他是人大代表,又屬于有貢獻的科學家,國家非常重視,從北京派了四位著名專家給他會診。他住院的時候正趕上在攀枝花召開全國葡萄酒年會,他病還沒看完就從醫院溜出來了。據他后來回憶,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癥后一下子就慌了,“不能在醫院里躺著,要給自己剩下的時間做一個規劃,好多事情還沒做呢,要在這段時間內做完。他要做的全是有關行業的事,關于國家標準,關于農民減免稅收,還有要寫兩本關于中國葡萄酒產區的書。”別人都勸他回去治療,他說:“不行啊,我得把事情做完了才死呢,否則會留下遺憾。”后來,專家們最后診斷的結果不是癌癥,他又放心地喝起酒來。通過這件事情,我能感受到他的樂觀心態。
當年行業發展過程中出過很多問題。李華認為,“出問題不怕,如果沒有發展,你連問題都沒得出。要先有產業和行業的氛圍,再去規范出現的問題。”他提出了“小酒莊大產業”的發展模式,在各個產區開始推行。
他一直在堅持為葡萄酒行業多做些事情,從這點上我認為他已經是葡萄酒行業的精神支柱。
關于李華牌葡萄酒
他當時做這款葡萄酒的初衷是為了推行干型的葡萄酒,給中國葡萄酒闖牌子,也是為了激活干型葡萄酒市場,讓大家真正認識到干型酒。當時在全國賣李華牌葡萄酒的公司有20多個。他這些酒來自于各個產區,有寧夏、新疆、甘肅的,推動這些產區在干型葡萄酒的風格上形成統一的名稱,是對這些產區酒的一種鼓勵和支持。很多半死不活的廠子因此獲得了新生。
現在李華牌葡萄酒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市場,李華說他不能跟大家去爭市場。
關于李華的師德
李華老師非常關心學生們的前途。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跟學生聚在一起,交流、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幫著他們進行分析和解決。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李華算是真正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了。
寄語葡萄酒學院建院20周年
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葡萄酒學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引導了產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這20年學院培養出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葡萄酒學院推動了中國與世界葡萄酒的交流,推動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國際化。作為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的“思想大腦”,是沒有任何機構和個人可以取代的。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哪一個葡萄酒學院能像這個學院一樣,推動和引領一個國家的葡萄酒產業發展。現在,葡萄酒學院肩負的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