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于葡萄酒學院的任玉華博士,如今已經是業界著名的葡萄苗木專家,他將葡萄酒學院的地位生動概括為“楊凌為根,學院為脈”。學院為行業輸送了大批的技術骨干和生力軍,支撐了當代葡萄酒事業的蓬勃發展。他認為,李華老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為教育先行者和行業引領者,創建了中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教學基地和教學體系,為產業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石。葡萄酒學院培養的新生力量為產業發展輸送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激情。
告別初入行業的青澀,現在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業內大名鼎鼎的人物。
關于李華,關于葡萄酒學院,他的學生們有話要說。
1
崔彥志:我們就像哥們一樣
李華老師1986年初回國,他比我們第一批學生就大五六歲,課堂上給我們上課,課下與我們一起打球、玩牌,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和諧,就像哥們一樣。我們沒有現成的教材,李老師一邊上課一邊整理講稿,課程結束后才印出一本本的油印教材。那時李老師頭發很長,身體消瘦,可能與辦學初期的艱難困苦及付出的巨大精力有關。記得有一次上品嘗課,突然一聲酒杯破碎的清脆的聲音,我們抬頭一看,李老師已經摔倒在講臺上,原來是因為李老師低血糖,身體過于虛弱。對此我記憶猶新。
能夠成為葡萄酒學院的名片,李華老師憑借的正是對葡萄酒和葡萄酒事業異乎尋常的喜好與熱愛。李華老師用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高瞻遠矚的膽識和氣魄,以及其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為我們打造了葡萄酒教育的標桿,更書寫了國產葡萄酒艱苦發展的20年歷程。
葡萄酒學院獲得了WSET的1級和2級的培訓資質認證,是學院與國際接軌的開始,更能發揮學院的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學院永遠不推出自己的培訓體系,待時機成熟,內外條件同時具備的時候,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推出自己獨特的更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培訓體系是完全有可能的。與時俱進、取長補短才能讓中國的葡萄酒教育更加成熟,才能讓葡萄酒學院走得更加長久。
崔彥志:
朗格斯酒莊(秦皇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釀酒師;1988年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葡萄栽培與釀酒專業;1992年9月~1995年6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系攻讀碩士學位;國家一級釀酒師,一級品酒師;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家葡萄·葡萄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評酒委員 。
2
王煥香:沒有事業的生活是乏味的
和法國的波爾多葡萄酒學院、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大學葡萄酒學院類似,西農葡萄酒學院建立的葡萄酒工藝、葡萄酒營銷專業的教學體系,為中國葡萄酒產業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為現代葡萄酒行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我印象中,李老師在科研、教學方面非常嚴謹,他講課邏輯清晰,思路開闊,最讓人感到神奇的是,他最后的結束語永遠和下課鈴聲同步。他也是一位率真的人,有一次他去參加行業會議,因為在外表上不拘小節的問題被賓館保安人員當做“二道販子”擋在了門外,最后參會人員才為他解了圍。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讓我想起李老師的畢業贈言,“事業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沒有事業的生活是乏味的。”
對于葡萄酒學院獲得了WSET的1級和2級的培訓資質認證,我認為應該做自己的培訓體系,建立中國的葡萄酒認證機構,也希望學院能越來越好。
王煥香:
1988年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葡萄栽培與釀酒專業,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國家級評委,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總釀酒師、總工程師。
3
楊雪峰:學以致用的好老師
當時選擇進入葡萄酒學院挺偶然的,今天回想起來,這個選擇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和李老師接觸比較多,不僅是師生關系,我本人也是他的師弟,平時會在一起踢球,我們還是牌友。李華老師平易近人,上課形式比較新穎,注重交流,講的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穿插很多實際操作,包括國際化的理論研究和行業動態。年輕有為,學術精湛,學以致用,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是李華老師在專業技術上的突出表現。
葡萄酒學院能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李華的悉心經營。從一個專業發展成專門學院,這讓我們感到欣慰,驕傲。
當然學院也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強,我建議讓學生多到國外走走,多學一些國外的葡萄酒知識,這樣工作起來會更得心應手些。另外,像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的葡萄酒學院都有校辦工廠,這樣方便進行現場教學,希望學校能從這些方面做些調整,因材施教。
衷心祝葡萄酒學院事業會越來越好,師長們健康、年輕,也期望學弟學妹們能學以致用,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力量。
楊雪峰:
1990年畢業于原西北農業大學葡萄栽培與釀造專業,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國家級評酒委員。
4
黃建清:中國葡萄酒夢鍛造者
懷著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和使命,李華老師毅然決然回國,開創了葡萄酒發展的新局面。我認為李老師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承載著中國人對葡萄酒的一種夢想,如同 “中國夢”,作為實踐中國夢的一員,李華老師付出了太多。
這么多年以來,李老師仍親歷親為,不斷將事業推向前進,李老師將他的知識同中國國情結合,對中國葡萄酒的發展方向以及對不同產區的定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李老師對待學術科學非常嚴謹,他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教學方式讓每個人受益匪淺,那時沒有課本,上課要記筆記,上李老師的課大家的筆記通常都是最多的。從實習到工作,我一直和李老師保持聯系,他工作仍是嚴謹細致,一絲不茍,這對我影響很大。
90年代,李老師推出以他名字來命名的酒,推動了當時行業的正確發展。在當時國情下,此舉冒著很大風險,一旦不被認可,或許就是身敗名裂。他總是身先士卒,率先實踐。
他把取得的成績當成分內事,從未驕傲自滿,始終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感覺他就像哥們、朋友一樣,很隨和,很真實。
祝愿學院能學氣健康,發展良好,繼續為葡萄酒事業貢獻,實現共同的中國葡萄酒夢。
黃建清:
1992年畢業于原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葡萄與葡萄酒專業,曾任西安市秦嶺野生葡萄酒廠技術廠長;吐魯番樓蘭酒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兼總釀酒師;河北海亞灣國際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兼總釀酒師;現任內蒙古陽光田宇葡萄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
5
李新榜:以國際視野,服務中國葡萄酒行業
在中國的每一個酒廠酒莊,在葡萄酒市場銷售培訓的一線,都有葡萄酒學院學子們辛勤的身影。葡萄酒學院的發展黃金20年也是中國葡萄酒黃金發展的20年,也為世界葡萄酒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現在,我的使命是將世界最好的軟木塞提供給釀酒師,幫助釀酒師根據自己的葡萄酒類別搭配不同技術要求的軟木塞。
直到現在,李華老師也一直關注和鼓勵我從事的工作。他認為將國際最先進、最前沿的釀酒產品提供給中國葡萄酒生產領域,服務于釀酒師,服務于產區一線,使國內葡萄酒產業和國際保持同步,是一項非常有意義和重要的工作。
李新榜:
1999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和果酒國家級評酒委員。從事過10多年的葡萄釀酒技術服務和輔料銷售工作,現為法國維卡橡木桶集團(VICARD)中國首席代表和葡萄牙阿莫林軟木塞(AMORIM)區域銷售代表。
6
張言志:李華老師教學嚴肅,生活自由
也許逃脫了大家對葡萄酒工作者的一貫“洋氣”的印象,殊不知“大杯喝酒,大塊吃肉”才是這個圈子的真性情,李華老師也不例外。他課堂上認真、苛刻的教學態度,課下關切、指導的朋友作風,讓李華扮演著 “亦師亦友”的角色。學院承載著李華老師“從零開始學院”的艱辛和舍棄自身利益的“舍小家為大家”的夢想和堅持。
隨著學院畢業生走上社會,中國葡萄酒行業開始有了一群稚嫩但充滿活力的力量。記得最初實習或者找工作時,行業對他們還新奇和陌生,但現在他們已經成了行業“脊梁”。
面對日趨成熟的國內葡萄酒市場,葡萄酒學院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我個人希望學院未來可以推出自己的葡萄酒愛好者教育體系,學院作為行業教育的引領者,責無旁貸。
張言志:
西農葡萄酒學院第二屆本科生,1995年入校,1999年畢業,2002-2005年留學法國波爾多第二大學葡萄酒學院、波爾多第四大學經濟法律學院。2005年回國工作,曾擔任法國酒王帕圖斯Petrus家族中國首席代表,現任北京酒易酩莊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7
劉震:他為葡萄酒獻出所有
上學時,李老師身兼數職,工作量非常大,有一個這么了不起的校長,對我們來說激勵很大。畢業后每次見面,他都會和大家深入交流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這對我的思路和開展工作大有裨益。什么是導師?不是簡簡單單的上課,而是在你心里點亮了一盞燈。從最初的困難階段一路走來,李華老師的堅持和執著深深打動著我,也讓我堅定了在這個行業走下去的決心。
他對事業的堅持還體現在不懈地學習和研究,對一個產品和屬性,從釀造、微生物、營銷他都有很高的造詣,這些都源于他的不斷學習。他是一個能為葡萄酒獻出所有的人,一直在進步,永遠走在最前沿,引領著行業發展。
上大學時有一句話,“今天以葡萄酒學院為榮,今后葡萄酒學院以我為榮。”這句話,我認為應該這樣來講,任何時候葡萄酒學院的人出去以后,不管從事什么職業,都會驕傲地說,“我是葡萄酒學院畢業的,我是李華老師的學生。”希望學院越辦越好,培育出更加優秀的學生。
劉震:
葡萄酒學院第三屆本科畢業生,曾任上海建發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BV酒莊集團中國區總經理。
8
郭明浩: 格局小的人,舞臺不會大
值此建院20周年之際,為母校送上最真誠的祝福。中國葡萄酒近20年的發展軌跡,也同樣是葡萄酒學院的成長之路,兩者相輔而行。
作為中國第一所葡萄酒學院的創立者,李華老師無疑是這所學院的名片,能夠成為教育先行者和行業引領者,憑借的是當初對行業的熱愛,熱愛不是嘴上說說,不是每天晃著酒杯,沉醉于奢華的美食、醉人的美酒,熱愛也意味著田間案頭的枯燥,更意味著忘我的投入和遠超常人的付出。從三十年前,李老師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著眼的就是整個葡萄酒產業,這種理想和胸懷,尤其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正所謂:格局小的人,舞臺不會大。
李華老師不拘小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實更喜歡喝啤酒。李老師也很喜歡運動,比如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揮汗后一起喝啤酒吃烤肉,那是非常開心的事,當然,沒有人能比李老師的酒量更大。那些日子也是我參加工作以后最懷念的時光。如今,國內的產區協會、科研機構、生產企業或貿易公司,都遍布我們學院的兄弟姐妹。每個畢業生,就像學院播下去的種子,無論撒到哪里,都會生根發芽,長成一棵新的葡萄樹,釀成香醇的葡萄酒。每個畢業生都是葡萄酒學院的名片,平時大家都在盡自己所能為學院的發展盡力,涓涓細流能匯聚成江河,我們會一如既往地為行業不斷提供正能量。
李華老師推出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葡萄酒,是不斷探索創新的好彩頭,就像葡萄酒學院獲得WSET的1級和2級的培訓資質認證一樣,“變化”首先是件好事情。
郭明浩: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98級本科,2002級碩士。現任保樂力加中國葡萄酒資深推介經理,負責集團旗下產品的全國培訓推廣工作。新浪微博“Charles-郭校長”博主,是《WINE葡萄酒》、《Le VIN 環球美酒》等雜志的撰稿人、酒斛網等行業網站的專欄作者。
9
王慶偉: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術
李華老師是一個和藹可親、兢兢業業的人;作為葡萄酒界的先驅,他忠誠于教育事業。他為中國葡萄酒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不愧為中國葡萄酒界的先驅。他的心中只有葡萄酒,只有教書育人。
李華老師教學嚴厲,但不失親和,治學嚴謹。我們在校期間,感覺真像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不會被外在事物干擾,這是很幸運的。我切身感受到他對工作的細致縝密和對學生的耐心教導。那是一次集體的交流匯報,我向李華老師呈上資料和一些實驗數據,他隨后帶我去辦公室,翻出來很多已經發黃的記事本給我,上面他的記錄條理清晰,數據完整,他耐心地指導讓我在專業知識上受益很大。
李華老師一直教導我們,“要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術,技術不是第一位,做一個合格的對社會有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我牢記在心,李老師的話需要一生一世去踐行,也將是我事業發展的座右銘。
王慶偉:
2006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獲得發酵工程碩士學位,曾擔任泰國永盛昌公司經理;目前山西戎子酒莊有限公司總經理,全面主持酒莊工作。
10
周美幸:精湛的知識讓我們終身受益
當年誤打誤撞進入了這個行業,首先要感謝李華老師當年學成歸來創立這所學校。在本科學習期間,我們雖然很少聆聽李華老師的課,但我們使用的課本,品嘗用酒,以及課程設置,都凝聚著李華老師的心血,這對我后來的繼續深造和工作有很大幫助。
在學習期間,我們熟悉了葡萄酒的原料生產、釀造工藝、分析檢測、設備維護,以及市場開發的基本技能,還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畢業后我又學習了WSET,拿到了DIPLOMA文憑,成為菲斯樂加葡萄酒培訓中心的負責人。未來的路很長,但是學習永無止境。或許未來我無法成為李華老師那樣的人,但是我會學習并延續李華老師對葡萄酒精益求精、執著的精神,將葡萄酒事業發揚光大。
畢業后,在葡萄酒行業的各個角落,我們都會看到葡萄酒學院同學們的身影,走到哪里,都有葡萄酒學院的同學會,這個圈子團結和諧,希望為葡萄酒的明天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周美幸:
2007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2008年開始學習WSET,2010年取得英國WSET中國授課資質,現在正在學習WSET,最高文憑DIPLOMA。目前是菲斯樂加葡萄酒培訓中心的負責人。
11
鹿青日:國際化辦學理念成效顯著
隨著學院開展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加之學院領導的努力和葡萄酒學院學子的進取心,目前在世界主要優質葡萄酒生產國工作和學習的院友越來越多。2013年,在院領導的推動下,法國校友會在波爾多成立。作為葡萄酒之都的波爾多占據地利人和,波爾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波爾多國際葡萄酒設備展(Vinitech),波爾多期酒周,名莊酒周末,Bordeaux Tasting等葡萄酒盛會的舉行吸引著來自不同國家的校友。每逢盛會,校友們也往往會歡聚一堂,一起分享學院和同學老師的最新情況。
葡萄酒學院法國校友會是個團結友愛的團體,學習和專業上互相請教,生活和工作上互相幫助。大家有困惑但是對未來卻充滿信心,意氣風發,我們感謝老師們的教誨和幫助,祝福學院的明天,也祝福所有的法國校友和海外校友:Bon courage,加油!
鹿青日:
葡萄酒學院05級本科,波爾多四大葡萄酒與烈酒國際貿易碩士,葡萄酒學院法國校友會發起人,目前在法國波爾多工作,擔任哈杜橡木桶集團亞洲技術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