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二外語學習作為大學語言學科設置的必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多語言的復合型人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學習態度及學習方式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德語二外教學為例,結合D?rnyei提出的激發學生外語學習動機的宏觀策略對以上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民族院校 德語二外 學習興趣 D?rnyei的宏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010-02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學習興趣作為語言學習中的重要動機因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學生的二外學習,由于學校和社會對學生的二外學習沒有過級考證的要求,證書型因素在學生二外學習中起不到激勵作用,因此興趣的驅動作用更為明顯,教學過程應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2010年開始,筆者開始采用外教社出版的《新編大學德語》作為二外德語教材。這套書共有四冊,按照筆者學校的教學情況(開課三學期,每學期16個教學周,每周4課時),一般在三學期內上完兩冊書,完成基本語法學習。學生具備初步自學能力。這套教材內容較新,難度適中,全書采用彩色印刷,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對于二外學生者較為適合?,F以《新編大學德語》第一冊為例,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二外教學方法。
《新編大學德語》第一冊由10個單元構成,主要內容分別為:語音、規則動詞現在時變位、不規則動詞現在時變位和名詞代詞第四格、物主代詞第一格和第四格、情態動詞和針對du、ihr的命令式、支配第三格和第四格的介詞(靜三動四規則)、形容詞強變化、現在完成時、反身動詞和反身代詞、一些常用介詞。每單元的主題分別是:語音、相識、學生生活、家庭生活、飲食、居住、購物和禮品、休閑度假、身體和健康、城市里的方向。涉及日常生活特別是學生生活的很多方面。筆者根據課本內容采用的方法有:
一 營造生動的德國形象
首次上課,主要結合教材提供的德國地圖,詢問學生對德國的了解情況。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德國元素,如以德國國旗的含義、德國足球、德國中小學教育等為切入點。由于現代化工具的使用,特別是手機閱讀的普及,學生經常會在諸如微信或微博上閱讀到關于德國的文章,可以邀請學生談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另外,德語輸入鍵盤和英語有不同之處,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找出不同,提高趣味性。
二 語音就是語音
對于語音階段的學習,筆者認為應該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在語音方面,所以并沒有講解單詞的意思。但是遇到和英語同形同義或發音相似意思相同的詞匯,筆者會鼓勵學生進行猜測,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聯系實際,介紹國情
理論聯系實際,課本聯系現實,這是非常有效的授課方式。如講到家庭時,文中Oma有一位Lebensgef?hrte,這在中國是很罕見的??梢越铏C向學生介紹德國家庭的組成形式,或一般的婚姻關系情況,如單身父母親、試婚、德國傳統家庭等,學生較感興趣。在此基礎上,可以給學生看一篇經過改編的相關德文文章,既增加了詞匯量,又了解了國情,可以提高學生對德語二外的學習興趣。
四 增加實踐活動
課本第五單元講到了德國的飲食,如德國特色面包、德國啤酒等。由于筆者所在的民族地區學生很少能有機會接觸到德國人或德國飲食,因此筆者在教授這一單元時,聯系了當地的普拉納啤酒坊,帶領學生參觀了德國啤酒的釀造過程,并讓同學們品嘗了德國黑啤、淡啤酒及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美食。這樣的活動學生非常愿意參與,興致盎然,在后續的德語學習中也更加積極。
五 中德對比
將中德文化習慣進行對比,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刺激學生了解德國、學習德語的興趣。如在教授第七單元購物和贈送禮品時,筆者向學生介紹德國人過生日的習慣,如不喜歡被提前祝賀,生日禮物當面打開表示對送禮人的尊重;參加新人婚禮會讓新人列出所需物品的單子,來賓按照單子進行購買等文化常識。學生非常感興趣。雖然講述的語言主要為中文,但只要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后續的學習積極性將更高。
六 充分利用英語正遷移效果
由于授課對象的專業均為英語,充分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英語語法知識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現在完成時態時,比照英文,會發現構成結構完全一致,都是助動詞+分詞(德語中稱為第二分詞,英語中稱為過去分詞),只是分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又如ja、nein和doch的使用,規則也和英語相似,只是肯定回答時使用doch即可。這樣的講解方法降低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難度,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德語語法。
筆者采用這些方法,均是為了創設學習環境,維持和保護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筆者發現,持續使用這些方法,學生的學習狀態愈發呈良性發展。但必須承認,筆者這些方法完全是自發自覺的感性行為,缺乏理論指導。D?rnyei與Csizer于1998年總結出的10項有效激發學生外語學習動機的宏觀策略,即:(1)以身作則,樹立榜樣。(2)創造輕松愜意的課堂環境。(3)正確說明學習任務。(4)與學習者建立良好的關系。(5)增強學習者的語言學習信心。(6)使課堂語言學習充滿樂趣。(7)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8)使語言學習活動個性化。(9)增強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意識。(10)讓學生學習熟悉目的語文化。
與筆者的嘗試不無契合之處。D?rnyei 闡述的關注動機的動態性特征和時間性變異,即關注動機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強調動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態的概念,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這一理論為筆者探討民族院校德語二外教學方法提供了支撐。
筆者所在的民族院校學生特點是:學生民族種類多,方言多,語言水平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普遍缺乏自主學習意識,課下用于二外學習的時間很少。D?rnyei的十大黃金法則為筆者的教學起到了引領作用。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筆者將進一步聯系D?rnyei二語習得理論,特別是三維構建理論進行二外教學策略和激發學生興趣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高一虹、趙媛、程英等.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代外語,2003(1)
[2]胡燕琴、何奕嬌.談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J].教育探索,2013(1)
[3]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