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效率是義務教育投資的重要部分。通過收集分析數據,得出各投入產出指標所占權重以及2005~2010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平均效率得分,顯現各省份之間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的差異,提出均衡省際的教育經費投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的建議。
【關鍵詞】義務教育投入 義務教育產出 效率
【中圖分類號】G5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99-02
中國義務教育投入中財力投入的力度很大,201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在普通初中及普通小學經費來源的方式中所占比重達到93.91%,而國家對義務教育的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更是在國家財政支出中占到7.1%。如此大規模的投入無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義務教育投入的充足性,但是在效率方面卻有待提升。
一 研究方法與數據
由于義務教育投入產出的多樣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將全國31個省市的數據進行降維處理,得出各投入產出指標權重系數,進而計算出2005~2010年各省份平均效率得分,從而得出中國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現狀的相關結論。
本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5年至2010年歷年)和《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06年至2011年歷年)。
二 指標的選取與處理
能反映義務教育投入的指標有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財力投入、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三個部分。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從財力資源投入中選取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預算內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的比重以及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人力資源投入中選取生師比、專任教師職稱合格率以及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物力資源投入中選取生均校舍面積、生均圖書冊數以及生均固定資產作為義務教育的投入指標。義務教育產出比較難衡量,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采用國內學者認可度較高的升學率、完成率以及保留率作為義務教育的產出指標。
由于本文選取的各投入產出指標間單位不同,各指標數量級相差極大,所以要將所有指標數據進行預處理,采用歸一化法使數據標準化。
三 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得分分析
關于效率的定義有很多種,本文參考眾多文獻,將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定義為義務教育產出得分與投入得分之比。為得到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得分,首先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投入產出各指標的權重系數。用KMO和Bartlett檢驗判斷數據適合做主成分分析。利用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后,進行權重系數的計算。用主成分分析后得到解釋的總方差和成分矩陣,我們用其中的Initial Eigenvalues中的Total進行計算,得出各指標加權系數。最后,依據各指標權重系數按公式加權后對2005~2010年的義務教育投入產出得分進行計算,得出義務教育投入產出得分表。將2005~2010年每年的投入產出得分進行簡單加權平均,按照公式計算出2005~2010年各省份義務教育投入產出平均效率。
四 討論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得出,義務教育投入產出平均效率得分的前三名分別是廣東、陜西和寧夏,后三名分別是云南、貴州和甘肅。在這六個省份中,西部省份占六分之五,說明西部省份在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方面兩極分化嚴重。在得分前十名的省份中東部省份只有一個,東部省份雖然經濟比較發達,但是在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上卻落后于中西部,義務教育投入利用效率并不高。說明單純增加投入并不能保證義務教育的效率,重要的是運用得當。
整體來說,中國各省份之間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的差異十分明顯,大多數東部省份的效率低于中西部省份。自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實施起,中國中西部地區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視和發展。新增教育財政經費始終保持重點向農村特別是向西部地區農村傾斜;“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工程都表明了國家對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的傾斜。在政策扶持下,中西部地區的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效率相對較高。
五 建議
1.均衡省際的教育經費投入
由于中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教育財政制度,使義務教育經費來源過度依賴于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從而導致經濟發達、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經費投入差距過大。中西部地區的經費投入仍然較為匱乏,而東部省份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卻存在飽和現象。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合理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讓投入從富裕地區向貧困地區橫向流動,這樣既保證中西部地區教育投入的充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東部省份教育經費的投入過度,促使東部地區提高義務教育投入產出的效率。
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優秀的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的基礎。目前,各省份間教師情況的差異很大。經濟發達省份擁有一大批高學歷、高職稱、高知識水平的教師,而且這些教師擁有更多的培訓進修機會,使其和經濟相對落后省份的教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師資上的差距,也是造成低投入、低產出的主要因素。政府需要引導優秀人才到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從而通過教師質量來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以教育質量的提高來促進教育效率的提高。
3.提高物力資源的配置效率
隨著人口流動范圍越來越大,一些人口分布密集地區出現教學設施配置不夠的情況,而人口分布稀少地區出現教學設施荒廢等情況。基于此,各省在配置物力資源時要考慮人口分布情況,合理分配物力資源。而校際的差異則導致了擇校熱等問題。因此,縮小校際差異是提高教育物力資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措施。政府要進行宏觀調控,適當整合不同辦學質量的學校,讓物力資源在不同質量的學校中合理分配。
參考文獻
[1]王善邁.教育投入與產出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王磊.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存在的主要問題[J].教育與經濟,2002(1)
[3]胡詠梅、杜育紅.中國西部農村小學資源配置效率評估[J].教育與經濟,2008(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