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對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就業,提升就業競爭力,提高院校就業率,解決國家就業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當前就業指導課堂教學開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完善不僅要著眼于傳統的第一課堂,更需要第二課堂的建設來補充和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指導 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021-02
一 第二課堂概述
1.第二課堂的概念界定
第二課堂是與傳統的學校課堂教學不同的一種以課外實踐活動為主的教育方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繼續、延伸和補充、提高。在本文中筆者將傳統課堂教學統一稱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所區分和比較。
2.與第一課堂的關系
第二課堂是針對第一課堂而言的,第一課堂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和知識的傳授積累,課堂教學以教師引導學生系統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主。雖然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往往積極性和主動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第二課堂將關注的重點放在能力的提升方面,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智力背景,使學生更多地體現自我。在第二課堂,學生通過各類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和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根據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有針對性地拓展相關知識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實踐得到智能和知能的進一步提高。兩個課堂的目標都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 高職就業指導課第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材滯后,學生知識掌握困難
到目前為止,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并沒有一套十分適用的教材。多數高職院校使用的是針對本科院校學生特點編寫的教材。有些院校使用的教材雖然以“高職”“高專”等字眼命名,但其內容是針對本科學生,知識點深奧難懂,不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層次;有些高職院校由于沒有合適的教材,每年更換不同的讀本;更有甚者,就業指導第一課堂教學沒有教材可用。
另外,教材的編寫并沒有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現狀,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同一所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用同一本教材,無法體現出就業指導課程的現實指導作用和意義。
教材的滯后與脫軌給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帶來了困難,許多理論性的內容無法被學生接受和掌握,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學習無法真正取得優良的效果,對畢業以后的就業起不到的促進作用,也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2.授課計劃安排不合理,無法進行實踐
許多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的教育教學并沒有足夠的重視,授課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同時,大部分高職院校受到授課環境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就業指導課程的第一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理論知識傳授較多,實踐技能培養較少的情況。第一課堂缺乏實踐操作的練習,相較于知識灌輸,案例教學的比例也明顯較低,教學手段滯后,無法滿足學生能力提升的需要,無法實現就業準備和就業能力的增強。
3.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
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學習的主動性明顯較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支撐將很難取得成效。同時,許多高職院校的就業課程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來進行,經過一天的學習后,學生的學習狀態明顯不佳。加之多數學生對畢業后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和目前學習就業指導課程的緊迫性認識不足,認為課程的開設沒有意義,學不學都一樣,造成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較差,個人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4.教師的專業性不強
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的組成相對復雜。有些任課教師是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行政人員,有些教師則是院系的黨支部書記,有些則是輔導員和其他專業課的任課教師。這些任課教師很少經過系統地就業指導相關培訓,對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學等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必備的理論專業知識十分欠缺。作為教學活動主體之一的授課教師本身的專業性如果得不到提高,那么將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效果差的現象。
三 就業指導第二課堂的建設路徑
1.校內第二課堂建設
第一,校內專題報告。在校內由就業指導中心牽頭舉辦內容豐富并具代表性的就業和創業報告會,通過真實案例對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活動進行指導。報告會可以邀請已經成功就業或創業的畢業生來談談他們就業和創業的真實過程,使學生從中得到借鑒;可以邀請企業的人力資源相關人士,從企業招聘的角度談談企業需要哪一類型的人才;可以聘請人才培訓機構的專業人士,從專業角度談談如何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第二,校園文化宣傳活動。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宣傳過程中融入就業指導元素。每一所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都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有內在的共通之處——通過學校的教育,為社會提供更多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每個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發展的潛力等都是高職院校生存、進步和發展的關鍵。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宣傳活動,融就業教育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可以達到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綜合性教育效果。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第二課堂中應經常開展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的活動,可以使他們陶冶情操,更新觀念,提升自身的就業軟實力。
第三,校內社團、組織的實踐活動。在高職院校社團、組織中融入就業元素也是開展就業指導第二課堂活動的有效手段。例如:學生會、團委和各二級學院、系的一些學生組織每年都會舉行許多學生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拉贊助等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培養和鍛煉自己,提高個人的交往、溝通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就業實力的目的。仿照法律專業教學“模擬法庭”的模式,學生團體可以自發組織“模擬招聘會”自己招聘自己,定期邀請教師和相關專家前來指導。還可以由學校牽頭舉辦一些校園招聘會等活動。
2.校外第二課堂建設
第一,校企合作,共建第二課堂。發揮校企合作的資源優勢,珍惜頂崗實習機會。“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類院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校學生每人都會有進入合作企業頂崗實習的機會,但如何渡過實習期也是一門學問。在企業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可以在專業工人的指導下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從多方面充實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被企業錄用的概率增加,而有些學生則恰恰相反。
第二,發揮校友作用,豐富第二課堂。校友是一所院校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這些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不僅是學業上的前輩,也是事業上的指導老師。學校可以在校慶時請校友返校,加強校友與在校學生的交流,增強他們之間的聯系。在校學生要珍惜與學長、前輩交流學習的機會,主動了解就業和社會的相關知識,將自身就業的疑問和困惑說給他們聽,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其中有些校友個人職業發展水平較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學校可以號召和組織這些有社會影響力的校友給在校學生多提供實踐機會。
第三,尋找實習機會,自我完善第二課堂。學生要發揮其主體的能動性,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主動出擊,尋找兼職和實習的機會。兼職和實習的意義不在于取得較高的經濟利益,而是要通過這樣的機會提前融入社會,適應職業生活。這樣的實踐經驗和經歷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等良好的職業精神和意識,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達到就業能力的全面綜合的進步與完善。
四 總結
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需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和全面發展。就業指導第二課堂活動的健康開展對第一課堂的教學工作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第一課堂教學帶動第二課堂活動不斷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更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對學生的成功就業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艷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加強就業指導課時效性建設[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10(8)
[2]陳恩.新形勢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郝園園.淺議高校第二課堂育人功能的定位與實現[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