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生英語入學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使得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因此,在這種情形下,實行分層次教學,充分考慮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也就顯得尤其重要,也具備實施的可能性。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 高職英語 課堂教學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030-02
一 問題的提出
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必修課,開設面廣,開設時間較長,在非專業課程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高職院校開設好英語課程,使其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其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面臨的主要任務。根據高職院校學生實際,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已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同一專業、同一年級甚至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英語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而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還是大一統的要求,給高職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及課堂活動的設計帶來很大困難,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在這種情形下,在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因而,在實施分層次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就教學目標、教學模塊、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評價標準、教師團隊進行層次劃分,使每個層次的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
二 分層次教學的內涵
分層次教學是指保留專業班級,在某門課程的教學中,把同年級學生按照一定標準分層組班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不同學習階段在不同層次的流動,使學生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條件,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次教學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心理傾向、接受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分層次教學是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多層次及個人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模式。
三 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從教的角度看,采用分層次教學是教學模式的轉變,從學的角度看,這種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專業劃分對英語學習的需要,有利于發揮學習個體的主動性,促進個性化的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符合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的精神
教育部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中提出:“鑒于目前高職、高專和成人高專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分為A、B兩級,實行分級指導。”這一提法實際上就是要求高職英語教學要按照學生實際進行分層次教學。
2.符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要求
學生個體在認知結構、知識結構、興趣、個性、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事實,要求教師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各方面的具體差異,克服教學中的“一刀切”,在教學中設定不同的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達到全體學生充分發展的目的,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
3.符合高職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高職學生入校學習有不同的目標取向,有的希望以后能繼續升學深造,有的希望能學到就業所需的技能。就業和升學的不同發展方向對英語課程提出了不同的教學要求。實行分層次教學能有針對性地為有不同學習訴求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興趣愿望自主選班學習成為可能,從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4.能有效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它要求教師在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時,應以學生的語言需求為出發點,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參與來實現教學目標。分層次教學按照學生語言水平劃分教學班級,這樣的編班便于教師按照學生實際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采用與之適應的考核標準和評價方法,能大幅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部分院校或專業實施分層次教學已取得有效的成果
在許多發達地區的部分院校或專業已經實施了分層次教學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些經驗和成果使后續開展分層次教學的學校或專業少走彎路,值得借鑒和學習。
四 高職英語課堂分層次教學的實施建議
1.分層次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分層后的教學班級學生英語的實際水平以及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對于基礎好的層次,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加深上,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更深入地掌握英語學習方法和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注重啟迪教學,開發思維;對于基礎較差的層次,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對基礎知識的拾遺補漏和鞏固上,尤其是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注意培養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2.分層次確定教學模塊
調整英語教學內容的劃分,使之模塊化,分模塊研究教學內容。鑒于高職英語課程的基礎性和服務性的特征,第一學年教學模塊按照聽、說、讀、寫來劃分。然后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就業崗位群的人才需求,有重點地強化不同模塊的能力,使教學模塊的劃分既兼顧到學科的基礎性,又兼顧到專業和就業的方向性。
3.分層次確定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選取與職場情境相關、與專業知識靠近、實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以話題為單位,按照難易程度、內容的詳略、進度的快慢來確定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應積極服務于這一特色,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立足于學生工作所需,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和社會的需要相適應。
4.分層次設計教學活動
在分層次確定了教學目標、教學模塊、教學內容后,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知識水平以及教學需要,分層次設計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加大學生課上的英語交流時間,通過多種豐富有趣的形式,如值日報告、講演、話題討論、情境再現表演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用英語進行交流,展示他們的英語才華,鍛煉他們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5.分層次確定評價標準
根據不同層次學生、不同模塊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達標要求。所以在考核時也要分層次進行考核,以檢驗其是否達到規定要求,即對不同專業群、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試卷進行考核,實行教考分離,實行統一閱卷、客觀公正的評分。為了及時了解分層次教學的效果,應多按需組織測試,并將測試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指導他們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和方法。對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調整其所在層次。教師個人、教學團隊及整個教研室都應認真地進行教學總結和學生成績分析,不斷地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6.分層次確定教師
根據已確定的教學模塊和教學內容,將教師隊伍分成不同層次的團隊,分別研究不同層次的教學在聽力、口語、詞匯語法、閱讀、翻譯和寫作等方面對學生的不同要求,研究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每個團隊負責一個層次、一個教學模塊的研究,并制作成教學課件,研究成果各團隊共享。這樣做可以使研究活動專業化,研究過程體系化,研究成果共享。
五 結束語
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背景下,實施分層次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嘗試,也是一種理念的更新。在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有創新精神,更要有負責任的態度,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使其根據個人實際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這是實施分層次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成偉.關于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的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2]李洪勇、張根健、杜忠孝.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4):28~34
[3]惠敏俠.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研究[J].價值工程,2014(7)
[4]姜春艷、王鳳英.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意義[J].繼續教育研究,2009(3)152~153
[5]徐旭娟.高職英語分層次與分模塊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4):119~12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