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在新媒體環境下應用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能夠促進英語學習者聽說能力大幅提高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 新媒體 英語聽說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044-01
近年來,體驗式學習理論被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而隨著以3G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作為一種嶄新的技術出現,并在外語課堂及教學過程當中應用。在此基礎上,英語體驗式教學也進入了與新媒體應用融合在一起的新階段。在新媒體環境下應用體驗式學習模式能夠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發展,這一理念是建立在二語習得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自主學習理論和整體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的。
一 二語習得理論
二語習得理論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克拉申的監控理論。他認為學習者通過大量接觸具有真實意義的目的語的輸入來“習得”語言,正式學習只是對習得內容系統化總結與監控。同時情感最終影響語言習得的效果,若教師強行灌輸理論知識,會導致學習者產生焦慮,從而降低習得效率。
而體驗式學習正是強調學習者通過對學習過程的自覺體驗,自然而然地習得知識。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模擬真實語境,使學習者能身臨其境地接觸目的語。多媒體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點,既可以幫助輸入大量的信息,又能提供更多樣的訓練方法,有利于學習者聽說能力的提高。在體驗式學習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情境,發揮其融合聲、電、形、色、光、影等多元素的功能,使英語教學生動形象,使學習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成交際任務上,從而降低了學習者在學習中的焦慮程度,使他們輕松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
二 建構主義理論
體驗式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學習者直接通過教師學習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對信息加工處理,建構知識的意義的過程。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英語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要著重考慮如何在使用多媒體的課程中體現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提供以視頻、聲音、圖像、文字等形式呈現的豐富資源,使學習者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特點來建構新的知識。
三 自主學習理論
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習者個體為學習的主體,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學習過程中確定目標、制定計劃、選擇方式、調節策略、監控計劃的實施,并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估等。
體驗式英語教學就是要利用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組織好課堂教學,并指導學習者在課堂外自主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一環節中都有意識地培養學習者的自學能力,以期使他們成為真正的主動學習者。近年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課堂上的師生交流也可以以人機對話的形式進行。設計多媒體輔助課程可以實現個性化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者不受課堂教學的限制,按需獲取學習材料,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選擇學習內容,安排學習計劃,遇到問題也可以及時得到解答。并且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充分利用課上時間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組織學習者合作學習、共同討論交流,從而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四 整體學習理論
整體學習理論是腦學習理論的核心理念之一,這一理論認為學習是大腦最自然的功能,涉及一個人的所有感官,以及心理、情緒、身體和思想,具有整體性、綜合性、情境性等特征。整體學習理論認為大多數的學習都是透過經驗的,通過經驗的學習方法是整體的,因為它反映出大腦立即領悟、綜合分析經驗等多個方面的能力。
在英語學習中,為提高學習者的聽說能力,可以充分發揮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的作用,尤其注重視覺和聽覺結合并用。視聽結合,再通過小組討論、互相交流等形式鼓勵學習者進行有意義的表達,可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在英語聽說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讓學習者體驗豐富的教學素材,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各項感官功能。學習者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而獲取大量的語言材料,這些材料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長久記憶。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再通過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反饋出來,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它還能大大激活教學系統中的各種活性要素,使其互相配合,發揮最大功效。
體驗式學習模式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理念。而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語言教育領域的應用,體驗式教學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堅實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陳衛東.教育技術學視野下的未來課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美〕D.A.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王燦明、朱水萍等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