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風建設是一所高校辦學水平、師資水平、教學水平、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良好學風建設對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現狀,并就如何加強學風建設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風建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050-02
學風建設是一所高校辦學水平、師資水平、教學水平、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良好學風建設對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證,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思想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教師教書育人意識,加強對教師的教學管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一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現狀
學風優劣主要由學生自身因素、教師因素、教學管理因素、學生管理因素等幾個方面組成。當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狀況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與專業學習的興趣,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班主任不夠關心學生,責任心不強;教學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不強、教學水平不高,教師課后輔導答疑的次數普遍較少;學生管理方法有待創新,學生晨讀氛圍不濃厚,課外活動針對性不強。
二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狀況分析
1.學生自身狀況
首先是學習目的不明確。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一些學生學習目的不甚明確,沒有清晰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缺乏學習動力,對所學專業感到困惑、迷茫。其次是學習自覺性不夠。高考結束到新生到高校報到,中間的假期長達兩個多月,由于家長慰勞孩子及學生自我釋放的心理,使很多學生在假期中沉湎于網絡,進入大學后已然習慣了假期的生活,而高校開放式的管理方式以及授課模式、課后作業相對于高中人盯人式的管理及海量作業要輕松許多,使得一些學生不會自覺地進行學習。最后是學習習慣不佳。隨著高考結束,部分學生學習的目標與動力也隨之消失,表現出來的癥狀就是這部分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不會積極、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甚至為了考試而學習,不了解大學教育階段的特點,不會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2.教學管理狀況
首先是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從不或極少考勤,對課堂紀律不聞不問,眼光很少與學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對學生的課堂管理和學習過程監控。其次,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授課內容陳舊,加之教與學缺少互動,使課堂缺乏吸引力,師生難以形成共鳴。部分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形式、內容設計方面吸引力不夠,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課后輔導答疑的次數普遍較少。任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很少,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及學習動態了解和關心的力度不夠,尤其是課后對學生的輔導答疑甚少,根本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上面臨的困惑、問題,也是造成一些學生放任自流的重要原因。
3.學生管理狀況
首先是晨讀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各二級學院需要在班級中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動員,提高學生對晨讀重要性的認識,營造良好的晨讀氛圍,同時創新方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晨讀活動取得實效。其次,課外活動的趣味性、針對性、品味性有待增強。學院應該合理安排課外活動,控制數量,提高質量,進一步增強課外活動的趣味性、針對性、品味性,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最后,班主任對班級學生關心不夠。學院必須進一步加強班主任的管理與考核,要求班主任經常進課堂、下宿舍,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關心學生學習生活情況,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三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學生管理方面
第一,加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教育。(1)加強學生的教育引導,幫助學生從思想上認清學習的動機和目的,明確知識的重要性和環境帶來的壓力,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感知、思考、操作、想象,真正消化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2)重視自我能力的培養,鼓勵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素質拓展教育活動,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3)重視就業意識的培養,鼓勵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前景,提前感知就業壓力,提高學習緊迫性,增強學習動力。
第二,加大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和宣傳力度。通過每年評選優秀學生、先進班集體,開展“學習標兵評選”“優秀學生報告會”“優秀校友報告會”“學風建設論壇”等活動,各二級學院可以加大評選學風建設優秀班(團)集體和個人,樹立典型,弘揚先進,鞭策后進,扎實推進優良學風的形成,在全院學生中形成比、學、幫、超的氛圍,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學趕先進的良好氛圍,激勵更多的學生努力學習、全面發展。
第三,加強對校園活動的引導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校園活動的引導和管理,合理安排校園文化活動,控制數量,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鼓勵和重點支持校園科技創新類活動和高品位的文化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鉆研技術、苦練技能。
第四,完善學風建設制度。(1)完善晨讀和晚自習制度。在一年級進一步推進晨讀、晚自習等制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建議多開辟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場所,可以在圖書館等區域增加一些學生晨讀、自習的空間,加強圖書館自修室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2)完善課堂考勤制度。要求任課教師嚴格課堂紀律、嚴格考勤、嚴格學生學習的過程管理,加強課程平時考核,促進學生的平時學習。(3)完善課程考核制度。強調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定的權威性和責任心,強化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和考查。
2.教師隊伍建設方面
第一,強化教師的教書育人意識。重視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不斷提升自身學術水平,以提高在學生心目中的魅力;改進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新教學內容,以反映專業前沿研究動態及成果;重視教學效果,以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職責,做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和引路人。
第二,加強專業導師隊伍建設。(1)建立健全專業導師制度。明確班級專業導師的工作職責,在此基礎上對班級專業導師的管理體制、崗位職責、選拔配備、培訓培養、考核激勵以及工作交流等各個方面做出細致全面的規定。(2)發揮專業導師的專業優勢。充分發揮班級專業導師對學生專業學習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科學建構專業知識框架,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3)強化專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全程關懷。突出專業基礎知識開展專業規劃;突出因材施教開展學業規劃;突出明晰未來前景開展職業規劃;突出針對性地進行考本動員和輔導;突出就業信息提供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突出實踐平臺搭建開展創業指導。
第三,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1)加強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的組織與管理。建立職責明確、管理有序、效能顯著的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系統。(2)建立健全班主任、輔導員工作考評制度。可以從學生評價、日常考核、二級學院評價以及業績和特色項目加分四個方面,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實行量化考評。(3)加強班主任、輔導員與班級學生的溝通交流。要求班主任、輔導員經常進課堂、下宿舍,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引導學生開展班風、室風建設,創建學習型班級和學習型宿舍,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
3.教學管理方面
首先應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確保教學效果。其次是完善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學生對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制度,引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然后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建議教師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實現師生關系的良性互動,進而促進教學相長。最后再統一安排課后輔導答疑。建議教務處要求各二級學院根據各任課教師的任課情況組織安排課后集中輔導答疑,加強任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面臨的困惑、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
[2]黃祥源.對于高職學院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