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多角度、多方面系統探析了高校競技健美操的訓練方法,以期對優化高校競技健美操訓練方法、提高高校競技健美操訓練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普通高校 競技健美操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087-01
與普通健身類健美操發展相比,高校競技健美操的發展相對遲緩,筆者認為原因主要集在以下三個方面:(1)競技健美操訓練難度與強度都較大,對練習者的身體條件要求較高,限制了其發展規模及水平;(2)競技健美操訓練對師資、場地等條件要求較高,現有訓練條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高校的發展;(3)缺乏先進的訓練理論、方法,這是限制當前高校競技健美操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筆者針對當前普通高校的競技健美操訓練實際,就其科學的訓練方法作初步探討。
一 高校競技健美操及其發展
一般情況下,國內、國際賽事中競技健美操作為獨立體育競技項目出現,除展示健與美之外,主要目的還是取得一個好的運動成績。高校學生是國內、國際競技健美操賽事的重要參與主體之一,為了取得更加優異的運動成績,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開設競技健美操課程、組織專業的競技健美操競賽團隊。實踐證明,競技健美操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先進的訓練理論和訓練方法。
二 高校競技健美操訓練方法探析
1.制定周密、詳盡的訓練計劃
第一,科學制定訓練周期和各階段任務。一般情況下,一個完整的競技健美訓練周期包括三個階段:準備期、基本期和競賽期。準備期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主要任務是熟悉健美操基本手型、步伐等動作,了解競技健美操的基本知識、訓練重點和難點,以及進行系統的身體素質訓練,該階段的時間也會長一些。基本期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主要任務是在掌握基本的技術、動作基礎上,對訓練動作細節進行改進,目的是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并開始系統學習比賽動作。競賽期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主要任務是對之前學習的成套比賽動作進行訓練強化,重點從細節入手,提高動作質量。
第二,科學合理編排訓練時間和負荷。系統的競技健美操訓練同樣屬于高強度、高負荷的訓練,這就需要教練及運動員科學合理編排訓練時間和運動員的運動訓練負荷。專項素質較差是中國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員的主要弱點。依據中國高校競技健美操運動訓練實際,建議在準備期開始階段訓練次數定為每周2~4次,每次2小時,然后逐步向每周3~5次,每次2~4小時過渡;在基本期,可適當增加訓練次數為每周5~7次,每次4~5小時。對于運動負荷,要求要依據學生或運動員對動作的掌握情況而確定,并且不同時期的運動負荷應該有所變化,在準備期運動負荷可以相對小一些,基本期則宜采用適中的運動負荷,而在競賽期運動負荷要相對大一些,目的是滿足競賽要求。
2.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實施訓練
第一,基本操化訓練。競技健美操基本操作化訓練,主要是指先對競技健美操基本步伐、動作和身體姿態等的學習與練習,以及進行必要的變形練習、小組合練習,主要是讓運動員體會本體感覺,以及提高運動員的身體控制能力,適宜的方法如跑跳小組合。而基本操化訓練在基本期、競賽期階段,主要是進行基本成套動作練習及進行專門的表現力訓練。
第二,難度動作訓練。關于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的訓練,主要是訓練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對難度技巧的掌握訓練。由于動作難度較大,運動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因此可以嘗試采用降低動作難度的教學方法要求運動員學習、練習,將較難的動作技巧進行分解逐步練習,最后達到完全掌握。
第三,基本姿態訓練。競技健美操對美的要求較高,首先要求要培養人的健美體型,其次為了更好地提升成套動作的藝術表現能力,要求競技健美操運動員要進行舞蹈、形體等基本姿態訓練。對于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基本姿態的訓練,除了要求運動員掌握基本的優美形體動作外,還要求其對音樂有所了解,能夠做到用心去聽音樂、用心去理解音樂,能夠從音樂中捕捉激情因素,并能夠把這些捕捉到的激情因素與形體動作、環境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增加競技健美操對美的藝術表現力。
第四,柔韌與協調性訓練。良好的身體柔韌性是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必須具備的特點,可以在準備期由運動員開展主動訓練。協調性同樣是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運動員可以在不同節奏、不同風格的音樂伴奏下針對同一組動作反復進行快慢交替訓練,以及同側、異側、上肢、下肢配合等動作練習,同時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某種或某些方法開展專項練習。
第五,力量素質訓練。競技健美操運動對運動員力量素質的要求也比較高,這是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最基本素質之一,主要包括上肢力量、腹背力量和下肢力量。運動員力量素質的訓練手段、方法多樣,但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不變。上肢力量練習可采用靜力支撐與器械練習相結合的方法,如俯臥撐、俯臥撐屈臂支撐、屈臂懸垂、靠墻倒立、斜身引體等。腹背肌力量練習可以進行單人練習,也可雙人練習,如懸垂舉腿、仰臥兩頭起、俯臥兩頭起及仰臥起坐、俯臥一頭起等。關于下肢力量練習,其方法比較多,如原地縱跳、蛙跳、負重深蹲等。
參考文獻
[1]莊琦.青少年競技健美操彈跳力的訓練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4(7)
[2]張靜.健美操教學訓練方法淺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3(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