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書育人首先要以人為本,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是單純地為了高考服務,而是為塑造高中學生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服務,三者又以價值觀塑造為基礎,特別是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價值觀的塑造顯得更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價值觀的塑造及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價值觀 塑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07-01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培養主要偏重于學生個人價值觀的塑造,是對當今社會中一些不良價值觀進行糾正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根據個人教學實踐,將價值觀塑造策略總結為以下五點。
一 以提升教師價值觀為基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偉大教育家孔子的話語,可見教師價值觀對學生影響之深,閱讀教學不僅需要正規的教學方法及技巧,更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的重要形成階段,因為他們心智還不成熟,對事物的模仿性較強,價值觀容易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而他們接觸最多的便是教師,因此教師的價值觀是閱讀教學價值觀塑造的基礎。教師應摒棄以分看人、以考擇人的錯誤思想,不應當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單純看作是高考的準備,更不應當將學生置身題海,而應當運用更多人性化的手段,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同時教師不可故步自封,應當吸取一些新知識、新觀念,并且有選擇地接受,對學生進行有選擇地引導。
二 以情境體驗塑造為途徑
價值觀的塑造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而學生價值觀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其進入社會后的人生抉擇,因此價值觀的培養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并且時刻關注學生的體驗。閱讀教學的文本是平面的知識,也是作者價值觀的縮影,其中不乏優秀的價值觀及審美情趣,而教師應當以這種情境為基礎,引導學生塑造良好的價值觀。
三 以學生個性塑造為條件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感受美的教學,但是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美學感受,教師不應當采用“齊步走”或“一刀切”的手段,而應當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優化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讓他們向正確的價值觀靠攏,這就需要因材施教。筆者根據教學實踐,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因材施教:(1)注重閱讀文本的差異性,不同的文本、文體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呈現,作為創作個體的人不免有些負面情緒,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現其價值觀的閃光點,摒棄不良價值觀的引導;(2)不同的學生存在差異,其價值觀發展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不同學生的價值觀優化,以不傷害學生的自信、自尊為基礎,適時引導。
四 以合作探究教學為方法
新課標語文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學習方式,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上陶冶情操,因此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助。閱讀教學是一種人文性教學,依靠教師單純教學是無法達到效果的,需要學生個體進行探究、體會,同時搭配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達到思想的把握與價值觀的認知,而教師的目的是對這種把握與認知進行提升、升華,因此閱讀教學需要建立在合作探究教學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閱讀、討論、評價、引導、感悟。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積極閱讀挖掘,閱讀挖掘的過程是為了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其次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討論探究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集合幾個人的思想深化主題;再次讓學生逐一匯報、討論,讓學生對文章的價值觀進一步理解把握;最后教師進行必要總結、提升,教師總結的目的便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融入價值觀教育。
五 以讀寫結合方式為深化
語文教學離不開讀與寫,閱讀教學雖然以閱讀為主,但是單純地讀容易造成學生只讀不想,因此讀與寫需要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才能在閱讀中獲得思想的提升,才能進一步引入價值觀教學,同時這也是學以致用的基礎。筆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堅持一周拿出至少一節課進行課外讀物教學,也就是學生自行選擇閱讀內容,并且進行讀書的收獲與經驗匯報,書寫讀書筆記,組織征文比賽。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認識到更多種價值觀,并且通過引導自主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能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提升作文水平。
六 結束語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應試教學,更是一種育人樹人的直接手段,因此需要教師利用多環節、多元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讓他們明白正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在教學中陶冶情操、滋養精神,在感悟與體驗中接受價值觀教育。
參考文獻
[1]魏宏聚.論課堂教學中的價值教育[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5)
[2]王振存.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0(2)
[3]唐愛民.道德成長:教師教育不能遺失的倫理維度[J].課程·教材·教法,201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