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教書,而且是育人,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筆者根據在體育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營造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進行抗挫折教育、師生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心理素質 課堂教學 培養 和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43-01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教師肩負的義不容辭的職責,所以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但要教書,還要育人,更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下面筆者談談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幾點看法。
一 營造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歷來十分重視環境對人的作用,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教育家維多里諾的辦學思想是身心兼顧發展,他特別注重選擇校址,布置優美的教學環境,把學校稱為“快樂之家”。新時代的素質教育和體育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全面發展學生的人格品質和健康的體質,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藏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創新型高素質的人才。其中發展人格品質和健康體質放在教學的首位,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著潛在和深層次的影響,因此各級各類學校應重視環境育人的作用,努力營造一個動靜結合、舒適、寬松和諧的校園育人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使學生每天始終處于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優美的育人環境,讓學生每天在愉快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理解知識以及鍛煉身體,形成自我調節心理素質的能力。另外,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也能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特別是教師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都會深刻地影響學生的心理,都會潛移默化地起效應,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身體力行,為人師表,起模范表率的作用,要取得學生的信任和信賴,從而學生也會形成為人誠實、待人溫和、樂于助人、善于交流的良好素質。
二 進行抗挫折教育
體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的一個重要科目,通過體育教學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抗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遇到困難或坎坷時不要畏懼,想辦法戰勝一切困難,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戰勝一切困難或挫折的勇氣和精神,從而讓學生明白人生像一碗酸甜苦辣的湯,每個人在一生中會經受成功的喜悅,也會有失敗的打擊,只有不怕困難的人,才能最終戰勝艱難險阻,從而取得成功,獲得勝利,經不起失敗和打擊的人,永遠不可能獲得最后的勝利。通過體育鍛煉學生會產生堅強的毅力和意志,一個人只要有這種意志他就會克服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只要每個人不怕困難或挫折,善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產生自信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取得一定的豐碩成果,這樣進行教育,學生就會逐漸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形成一定的承受抗壓力的心理,從而能促進學生轉變思想,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進而推動學生產生自強、自信的良好心理,為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師生在互動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體育教師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才能順利地開展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才能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包括知識技能的傳遞與獲取,而且還包括思想感情的發展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應該是建立在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互信賴的關系,是平等交流者之間的互動互學的關系,是相互協調和相互欣賞達到形成共識的關系,是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和互尊互愛的關系,所以師生之間的相互寬容與尊重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是增進師生友誼的潤滑劑,因此師生雙方都要用寬容的胸懷來相互愛護和包容,師生雙方都要尊重對方的人格和尊嚴,相互之間絕不能使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否則彼此得不到信任和尊重。另外,師生之間要積極期望對方取得成績或取得一定成果、成就,實踐證明師生之間的積極期望有利于師生之間產生更加密切、團結、合作的關系,有利于產生一種良性的激勵機制,促使師生之間產生更和睦、融洽的關系,從而推動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具有正能量的心理素質。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