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為它能滿足幼兒好模仿的心理特點。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角色的扮演,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其生活經驗,使他們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等都能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而游戲規則意識的養成,在幼兒提升品質中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環境 材料 規則意識 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2-0155-01
好的環境對幼兒進行游戲可以形成積極的推動作用,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效應。環境可以起到一種暗示和指導的作用,能促進幼兒開心、自由地進行活動。在環境暗示下幼兒可以積極主動地游戲,合理規劃場地和分割游戲區域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好的游戲場景和空間不僅僅可以起到暗示作用,而且可以引導游戲按順序推進和避免混亂情況出現。
一 營造氛圍,感受規則意識
幼兒園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時,可以讓幼兒通過扮演角色,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語言、行動,體驗人們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實踐著社會所要求的行為規則。通過多次重復和練習,幼兒會逐漸把社會所要求的行為規則變為自己主動的行動,并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而游戲規則的制訂由教師和幼兒來共同完成。
1.共同商討
游戲時教師不要干預,讓幼兒們自己玩。結束后讓幼兒簡單說說游戲過程。很多幼兒在總結時會意識到游戲過后場地很亂、場景很臟。如語言區、書本雜亂的地方,很少有幼兒會進行主動性整理,在此時讓幼兒進行回顧,幼兒可以在一種很自然和輕松的環境下思考,可以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形成規則意識。
2.活動前提醒
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要求幼兒在活動時務必要遵守的,對于這類規則,教師一般在活動前就明確提出來。如美術區是幼兒最愛玩的一個區,如果沒有一定的規則約束,也許幼兒玩得很盡興,但搞衛生很麻煩。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前就要向幼兒說明活動要求:制作手工時膠水要取適量,廢紙屑盡量不要丟在地上,結束時把廢紙撿干凈。
3.游戲中理解
幼兒的游戲是一個全面學習的過程,幼兒對于游戲規則的理解和個人的思維、素質、品質等都有明顯的關聯性。在游戲過程中進行個性化游戲規則教育,如在游戲中因為幼兒的主動性以及自信心方面有很大差距,教師可以朋友的身份對幼兒進行積極鼓勵,也可以進行提醒。
4.調整中完善
在游戲過程中根據情節發展需要對游戲規則進行不斷調整,引導幼兒產生新規則,支持游戲創新。如在數學區中針對人數不足的問題,積極地新增智力大比評等項目,來吸引幼兒加入到數學操作中,促進游戲的發展。
二 多種信號,強化規則意識
活動中幼兒要遵守哪些規則,該怎么做,教師就應該利用多種方式方法告訴幼兒,讓幼兒心中有數。
1.語言信號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低,教師在給幼兒樹立規則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簡短、精練、條理清晰、便于記憶,讓幼兒容易遵守。如小舞臺的演員們表演好一個節目以后,我便提醒道:“我們一起把服裝道具整理好,準備下一個節目吧!”小演員們就會非常開心地跟我一起進行整理。
2.圖文信號
規則的掌握與遵守不能只依靠環境暗示,有些規則還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貼在適當的位置,提醒幼兒遵守。如在語言區的隔離版上粘貼怎樣看書、怎樣借閱的規則。我還經常將圖示法應用于有關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規則,而且效果非常好。
3.音樂信號
舒適、寬松、安全的環境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因此,我會在幼兒游戲時播放輕音樂,讓幼兒在輕松、優美的音樂聲中產生愉悅、飽滿的情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接收特定的信號,形成良好的習慣。
4.口號信號
富有趣味性的兒歌易于理解,教師將一些活動規則以兒歌的形式出現,能讓幼兒非常容易記憶與接受。如在每次游戲開展前,我會一起和幼兒喊出口號:文明懂禮,快樂游戲,我是游戲小主人!這個口號每次在游戲前念一念,讓幼兒更加深刻了解游戲時的規則,并內化成自己的行為。
幼兒對游戲規則的適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樣也需要在家園合作過程中進行細致和耐心的引導和教育。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從生活中各個環節培養入手的,尤其是家長需要配合形成積極的引導。在對幼兒進行積極引導和教育、形成幼兒游戲規則意識過程中,需要從幼兒的行為習慣形成抓起,促進對幼兒進行個性化激勵和與之協商,講解和培養幼兒的游戲習慣,促進幼兒在交流中逐步理解規則以及積極調整游戲規則。
參考文獻
[1]趙琳、但菲.幼兒規則意識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1)
[2]張曉華.區角游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1(6)
[3]李婷、盧清.幼兒對游戲規則的理解與執行力研究[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