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日內瓦國際高級鐘表沙龍(SIHH)與巴塞爾世界鐘表珠寶博覽會(Basel World),因為地域、語言等原因,對國內、乃至亞洲的表迷來說,觀展并不方便。為迎合亞洲、尤其是中國鐘表市場蓬勃的發展趨勢,2013年9月,第一屆“鐘表與奇跡”(Watches Wonders)亞洲高級鐘表展于香港會展中心揭幕,由瑞士高級鐘表基金會(FHH)主辦,得到了SIHH參展委員會的支持。今年9月30日至10月2日,第二屆“鐘表與奇跡”再度登場,我們親臨會場,第一時間為您全面呈現13個參展品牌的精彩杰作。
朗格A. Lange S?hne
Lange 1“20th Anniversary”腕表套裝
1994年,朗格在德累斯頓舉行的新時代首批腕表發布會上隆重推出了Lange 1腕表,出色的當代設計、大日歷顯示和三天動力儲存等當時的創新技術及其歷史意義,使該枚腕表最終成為了品牌的標志之作。為慶祝Lange 1腕表面世20周年,表廠于2014年特別呈獻五個版本的限量對表套裝,每對包括一枚Lange 1腕表和一枚Little Lange 1腕表。金質表盤上,右上角的大日歷、3時位置的動力儲存顯示、5時位置的小秒針、偏心式時分盤與手工精制而成的扭索紋裝飾相得益彰。Lange 1腕表和Little Lange 1腕表的直徑分別為38.5毫米和36.1毫米,Little Lange 1的表圈還鑲嵌64顆圓鉆,珍貴迷人;兩款腕表均搭載由365個部件組成的L901.0手動上鏈機芯。此次推出的套裝擁有以下表殼和表盤組合:鉑金配黑色、鉑金配銀灰色、白金配藍色、玫瑰金配銀白色與玫瑰金配黑色。每個版本的Lange 1“20th Anniversary”套裝均限量制作20對,擺輪夾板更特別以手工雕刻數字“20”。
愛彼Audemars Piguet
皇家橡樹離岸型自動上鏈陀飛輪計時碼表
愛彼特別對表殼加以改進,使用充滿現代氣息、黑色基調的材質制作——鍛造碳表殼、陶瓷表圈、鈦金屬與陶瓷按鈕、橡膠表帶,限量編號發行50枚。表盤設計也極為經典,飾有獨特的超大格紋裝飾,襯托設在6時位置的陀飛輪。2897機芯如這款腕表一樣強大,它由335枚零部件組成,其精密機械構造可透過藍寶石水晶底殼一覽無余。環繞式半圓形擺陀設計使得擺陀的重量向機芯四周分散,從而提高上鏈速度,上鏈效率因此得到大幅改進。半圓形擺陀的大小也得到特別改進,并完全嵌入表殼中央的凹槽,因此能夠進行360°環繞。位于機芯外圍的擺陀不會增加機芯的厚度,能使機芯保持纖薄。導柱輪系統令表款能夠同時處理計時、暫停和復位三種動作,如果悉心觀察機芯的運作過程,不難注意到計時碼表指針開始移動時那平穩而優雅的動作。為此,品牌特別研發耦合連桿,旨在消除影響機芯效率的不穩定因素。
名士Baume Mercier
克里頓系列八日動力儲存腕表
腕表采用經拋光緞面打磨的表殼,每一處細節均展現頂級品質。圓弧形表盤與藍寶石水晶玻璃表鏡相融,再現古典表款合成玻璃表鏡的獨特設計。名士始終重視腕表實用功能,特為這款表配備45.5毫米紅金大尺寸表殼,搭載手動上鏈機芯,動力儲存可達八天,這一功能使得腕表能夠精確、可靠地連續運轉超過一周時間。低調內斂的動力儲存顯示功能可持續顯示機芯的上鏈程度,令佩戴者把握為腕表上鏈的最佳時機。當動力不足時,一組特別機制將在192小時后令平衡擺輪停止工作,以確保機芯走時精準。此枚機芯方便實用,每月僅需完全上鏈三次便可保證運作。限量發行185枚,象征品牌創立185年的悠久歷史。機芯本身的潤飾亦十分精美,夾板及夾板橋經過裝飾打磨處理,其中一片夾板橋上還鐫刻希臘字母“Phi”字樣,它象征“黃金分割”,代表完美的比例,亦是名士自1960年代起所使用的品牌徽號。
卡地亞Cartier
Pasha de Cartier龍形裝飾鏤空腕表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神獸,是權力和威望的象征,自1888年卡地亞與中國結緣之初,龍便成為品牌動物王國的常客。2014年卡地亞再次以龍為設計靈感,打造出精制龍形鏤空機械機芯——9617 MC手動上鏈機芯。透過藍寶石水晶鏡面,這只傳奇靈獸傲然呈現于表款之上,鑲嵌233顆鉆石,正面裝飾一顆欖尖形切割沙弗萊石,背面則呈全鏤空雕刻。此龍形裝飾鏤空腕表延承Santos 100腕表的羅馬數字形表橋所開創的獨特工藝,將鏤空技術確立為卡地亞制表最具標志性的特色之一。表款備有三種款式:第一款配備黑色鱷魚皮表帶,搭配鑲嵌明亮式切割圓鉆的白金折疊表扣,限量發售且帶有獨立編號;第二款配備鑲嵌明亮式切割圓鉆的鍍銠白金表鏈,限量發售20枚;第三款配備鑲嵌梯形切割鉆石的鍍銠白金表鏈,編號并限量發售10枚。
萬國IWC
柏濤菲諾中裝日夜顯示自動腕表
柏濤菲諾之前的表款尺寸較大,有40毫米、42毫米、45毫米,現在推出了37毫米中裝尺寸,有的還鑲上鉆石、采用珍珠母貝表盤,顯然就是力圖打開女性市場,男女通吃。表盤中央的時、分、秒指針顯示本地時間,24小時內圈上的藍色指針則可根據佩戴者的選擇顯示任意第二時區的時間。為了方便佩戴者快速讀取第二時區時間,24小時內圈的下半圈(6到18這12小時)采用白色,上半圈(18到6這12小時)采用藍色,晝夜由此得以清晰區分。深藍色半圈以及小巧的時區指針在晶瑩光潤的白色珍珠母貝表盤襯托下顯得愈發鮮明。可通過表冠在表盤與24小時內圈上分別設定時間,操作非常便捷。時針與分針的調整能在同一表冠位置加以實現,例如當到達新時區后設定當地時間時,小巧的藍色指針則保持不變,持續顯示家鄉時間。也可根據需要,通過第二個表冠位置以小時為單位對該指針向前或向后進行調整。腕表備有紅金款式以及不銹鋼款式,分別搭配黑色及深藍色Santoni鱷魚皮表帶。另有不銹鋼或紅金米蘭式織網表鏈可供選擇。搭載的35700機芯具有42小時動力儲備。
積家Jaeger-LeCoultre
Master系列飛行陀飛輪
超薄大師系列三問腕表
表款源自一枚1907年創制的“刀型”懷表,內置一枚性能卓越的超薄機芯。令人驚訝的是腕表直徑達41毫米,厚度卻僅為7.9毫米(包括水晶玻璃表鏡)。在種類繁多的貴金屬中,白金的音質特性出眾,表廠因此以白金制造表殼。另外,腕表的表圈、表側和錐形表耳全部經過手工打磨處理。腕表搭配更加纖長的全新太子妃式指針,其精心細致的拋光處理及粒紋表面裝飾讓腕表的整體外觀更顯和諧。6時生動呈現全新超薄飛行陀飛輪,而表盤外圈的小視窗則可讓人觀賞不停旋轉著的蝸形刻紋鉑金擺陀。制表師仔細打磨這枚4.8毫米厚的自動上鏈機芯,機板和橋板由德國銀制成,讓人不禁憶起積家懷表的高貴傳統。積家還開發出一種能夠減少三問報時期間“靜音時距”的系統。一旦檢測到無需報刻鐘音,這種系統將消除小時報時與分鐘報時之間的明顯停頓。這樣,準確的高音與低音就能夠依照既定方式無縫銜接,而不會影響節奏。
萬寶龍Montblanc
維萊爾1858系列迭變II腕表
2010年,品牌推出第一代迭變(Metamorphosis)腕表,可說大出風頭,成為當年日內瓦表展的熱議表款,被稱為“變形金剛”。讓我們來看看第二代的表款有些什么變化。首先,用以顯示常規時間的表盤較之前表款更具古典韻味,表殼材質也由白金改為玫瑰金。小時指針搭配羅馬數字時標位于表盤12時位置,分針則在8時和4時之間以210°逆跳顯示,當分針指針觸及表盤右側60分鐘刻度后會瞬時逆跳,回歸零位。日歷顯示同樣采用指針式設計,位于表盤6時。
操作位于表殼10時的滑動式按鈕,表盤的“迭變”過程開始:位于表盤下方位置的兩個羽翼形部件逐漸折起,計時功能的30分鐘顯示盤隨即呈現。隨后,計時分鐘盤逐漸升起,最終“吞噬”常規時間顯示中的日歷盤。相似的“迭變”過程在表盤上方同時展開,兩個羽翼形部件向左、右兩側移動,常規時間顯示的羅馬數字時標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阿拉伯數字時標標記的新副盤,用以計時功能的小時指示。
僅需5秒鐘,常規時間顯示轉換為富于運動氣息的計時功能。當表盤轉換為計時功能顯示后,逆跳分針繼續扮演分鐘指示的角色,中央秒針則作為計時秒針之用。當再次操作表殼10時的滑動式按鈕后,計時盤將逐漸下降,隱藏于機芯之中,常規時間顯示表盤再次出現,腕表回歸經典的時間呈現。
沛納海Panerai
Radiomir 1940 48毫米
兩地時間陀飛輪紅金腕表
表殼直徑48毫米,以5Npt紅金制造。5Npt紅金為一種合金,含有高比例的紅銅,呈現出溫和及優雅的紅金色澤,合金中并注入一定比例的鉑金,能防止金屬氧化。表耳與表殼由同一塊金屬鑄造,一體成形,拋光闊表框配搭透明藍寶石水晶玻璃表面,棕色表盤表面經緞光潤飾,以極盡簡約的整體設計,融匯腕表的眾多功能。表盤采用三明治式結構,也就是在兩片重疊的薄板之間涂敷Super-LumiNova夜光物料,其光芒會從上層薄板的鏤空時標中透出,在黑夜中仍可清晰讀取時間。腕表搭載的P.2005機芯,不僅具備陀飛輪,更備有第二時區及24小時功能,以特制中央指針顯示第二時區時間,3時位置的副表盤有am(上午)、pm(下午)顯示,時針更能以每小時為單位跳動的方式調校,不影響分針及腕表運作,方便校準國際時間。腕表共有三個發條盒,手動上鏈,動力儲存可達六天,動力儲存顯示設于表殼背面。
伯爵Piaget
Altiplano 38毫米900P超薄腕表
將手動上鏈機芯與表殼部件化為一個整體,厚度僅為3.65毫米,伯爵再創全球腕表的超薄記錄。為達到超薄程度,機芯結構需上下倒轉,將橋板安裝在靠近表盤的一側,只為提升美感,更將設計顯露出來。為進一步縮減空間,伯爵還將整枚機芯及指針安裝系統均盡量壓縮,厚度薄于平衡擺輪,更特別研發出懸浮式發條盒,懸掛在表盤一方的單一表橋上,雖然超薄,動力儲存卻能達到48小時。為防止腕表遭遇壓力,鏡面產生的輕微變形會壓迫指針,導致機芯停止運作,伯爵不將指針固定在表橋上,而是固定于其下,空出分輪與水晶鏡面間的空間,即使鏡面受壓變形,也不會直接壓在指針上,只會壓上齒輪組,不影響機芯運作。材質有白金款和玫瑰金款兩種,其中白金款有在表圈鑲嵌78顆圓鉆、重約0.71克拉的款式,以及鑲嵌方鉆的高級珠寶款式。
Richard Mille
RM 56-02 藍寶石水晶陀飛輪腕表
藍寶石水晶是將精細的氧化鋁結晶粉末置于高溫高壓的爐內結成晶體制成,因其成分的純凈度而顯現出絕對的透明感,硬度高達維氏硬度等級1,800(莫氏硬度9級),可以耐受除了鉆石以外其他任何材質的刮損,具有極佳的抗磨損性能。表款除了底板、橋板及中心輪皆由藍寶石水晶打造而成外,更應用了機械建筑結構及鋼索懸掛機芯設計,將懸掛式機芯整合進這個藍寶石水晶所打造的透明世界中。該款腕表以直徑僅0.35毫米的單辮鋼索將五級鈦合金打造的RM 56-02陀飛輪機芯懸置于藍寶石水晶表殼中央,大大增加了腕表的抗震能力。表帶是利用納米科技制成的,擁有無可比擬的透明性、耐力、彈性與疏水性,更增添腕表柔婉的觸感與絕佳的舒適度。此外,表廠也根據之前兩款藍寶石水晶腕表的經驗對機芯其他部分加以優化,在原本的藍寶石水晶機芯上,又添加了全新設計的藍寶石水晶發條盒橋板及陀飛輪橋板,成就了更為極致的透明度。
羅杰杜彼Roger Dubuis
Hommage系列三問陀飛輪自動上鏈腕表
腕表采用特殊設計的長方形音簧而非一般的圓形音簧,結合了全新的機械工學與新穎材質以改善報時音質。就聽覺效果而言,離心力敲擊消散器的研發保證報時鳴聲擁有最佳的穩定性與速度,能發出清晰、不含任何雜音的悅耳音符。根據研發與制表部門總監Gregory Bruttin先生的解釋:“這個技術特性就像溜冰選手一般,展開雙手產生較寬廣的旋轉軸而緩緩轉動,當他將雙臂收緊靠攏身體時,則擁有較小的旋轉軸,即可快速轉動以至令人眼花繚亂。”表殼、表耳與表冠散發出溫暖的玫瑰金光芒,與表盤中央及自制RD104機芯主夾板邊緣的電鍍效果相得益彰。該玫瑰金色調與分鐘圈刻度、標度圈上手工鑲貼羅馬數字、品牌標志與陀飛輪的亮灰巧妙搭配,產生雅致迷人的視覺反差,襯托出透視可見的三問報時機制。盤面同樣運用了豐富層次及各種裝飾技藝,從表盤中央獨特的手工璣鏤太陽紋飾(此圖紋同時也體現在表背可視的兩個微型擺陀上)到標度圈上的緞面圓紋和機芯主夾板上的粒狀圓紋,均為此時計平添了豐富的浮雕效果、深邃感及質感,在創造了各種變化與對比的同時,更加提高了讀時的容易程度與美學效果。
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L’eloge de la Nature自然頌歌”腕表
2460 G4機芯賦予工匠發揮創意的廣闊空間,整個表盤中央可以最廣闊地傳遞藝術之美。為了傳承時計初始形態的豐富內涵,江詩丹頓保留制表藝術的精髓,以四個顯示窗代替指針,分別顯示小時、分鐘、星期與日歷。小時和分鐘的讀取采用拖拽式,星期與日歷的讀取則采用跳時式。顯示窗對稱地排列在表盤周圍呈鏤空狀,為表盤中央的畫面騰出充分的空間。金質野駿馬款飾以木紋鑲嵌細工,并采用金雕工藝;阿爾卑斯山上的巖羚羊款同樣飾以木紋鑲嵌細工,130片木質圖紋排布其間,將阿爾卑斯山的美景濃縮在方寸間;翩然而至的東方仙鶴款飾以手工機刻雕花和半透明大明火琺瑯,動物的立體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需要整整兩個星期才能制作完成。
梵克雅寶Van Cleef Arpels
Lady Arpels Heures Filantes
詩意復雜功能腕表
流星雨是一種壯觀的天文現象,每年出現數次,是彗星劃過長空時掀起的微塵,這些微塵進入地球大氣層后,會留下軌跡,成為夜空中清晰可見的流星雨。傳說只要對著流星雨許愿,就能如愿以償。梵克雅寶以這種天文現象為靈感,配合流星雨的預測周期和強度,推出這枚詩意復雜功能女性腕表,表盤添上12次流星雨,象征全年的星象周期,時刻提醒配戴者星空中滿布璀璨流星。白金表殼直徑38毫米,以12時位置的三角時標觸發的流星雨,演繹每個小時的變遷。每次流星雨都以不同的圖案呈現在表盤上,并且擁有獨一無二的命名,在四季機芯的推動下,每年旋轉一圈。機芯為手動上鏈設計,腕表背面設有“許愿計”,使用者設定好日期后,白色或藍色的指針會指向當前月份,位于6時位置的顯示窗則以曲線圖顯示在每年這個時候的平均流星數量,喜愛向流星許愿的人士自然可以看準時機,向蒼穹盡訴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