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甚至亞洲古代雕塑藝術品中,佛像雕塑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數千年來,佛教藝術源遠流長。跨越時間傳承至今的佛陀羅漢,以及大徹大悟的圣者們的造像,其眉目間流露的淡然與睿智,靜靜地俯瞰著千年后的蕓蕓眾生。時至今日,在收藏佛像的過程中,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依然給我們帶來了一絲朝圣路上的禪意。
藏佛熱古來有之
公元前五世紀,印度北部的釋迦族王子——喬達牟·悉達多也就是后世的世尊釋迦摩尼,從小過著奢華優渥的生活,當他第一次直面疾病與死亡的時候,甚為震驚,并為此痛苦。他自己不能再忍受這種優裕的生活了,29歲那年,他剪去頭發,跟隨婆羅門學習哲學。然而這并不能讓他感到滿意。一天他沮喪地坐在一棵菩提樹下,剎那間頓悟了罪惡與痛苦的秘密。從此以后,他擺脫了疑慮,但并沒有沉溺于自己心靈的寧靜,而是決心引導眾生走上這條覺悟之路。之后他的弟子們尊稱他為“佛陀”,意為“覺悟之人”。
世尊釋迦牟尼生前并不贊成形式化的個人崇拜。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弟子們僅以法輪、菩提樹、佛塔等紀念導師,敦促修為。直至公元一世紀中葉,佛像塑造才開始流行。這時佛像已經不僅僅是睹物思人的簡單紀念符號,更成為向世間傳播佛教思想的工具。如今,佛像是中國人接觸最廣、歷史最悠久的雕塑藝術,無疑支撐著古代中國及亞洲的整個雕塑體系,代表著當時的最高審美。從2006年一尊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在香港拍出1.2359億港幣開始,這個特殊的收藏門類就一直保持著穩步升值的步伐,收藏人群不斷擴大。
佛教在中國傳承歷經了兩千多年,其間也是歷經風雨。尤其是北魏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毀佛滅法事件,近代則因為眾多歷史原因的沖擊,造成許多佛像被毀,所以古代佛像現在已經十分少見。常能見到的,也就是明清佛像。這些佛像除去按材質分類可以分為金佛、銅佛、石佛等之外,從形象上細分還有佛陀、觀音、菩薩、羅漢、護法等,精美的佛像不僅具有宗教意義,還是頗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從1980年代開始,佛教造像,尤其是鎏金銅佛像逐漸引起國際收藏界的重視,這幾年更是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青睞。鎏金銅造像是佛教藝術極富特色的一個品類,因其材質珍貴、堅硬不毀,人們通過工藝卓絕的提煉、煅打、鑄造和雕刻,在烈火的淬煉中完成著一次次虔敬的禮贊。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賦予鎏金銅造像以不同的選礦取材、鑄煉技法、雕刻工藝和審美意趣,在佛教教義的不斷演化中,各個時期均產生了對韻、法、勢的不同理解,體現出風貌各異的美學標準和時代特質。近年來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公司每次拍賣均有佛像出現,而國內拍賣行與收藏家們也開始逐漸關注這一充滿魅力的藝術品門類。
而在市場上,隨著收藏隊伍的不斷擴大,這些年佛像的價格也是一升再升。在10年前,一件好的明代佛像不過是3-5萬元左右,一般的清代銅佛也只要幾千至1-2萬元便可以收入囊中。但如今,一件明代官款的佛像動輒就在百萬以上,清中期的佛像在拍賣市場上也常常以數十萬元成交。也正是因為這種一路走高的市場行情,引得收藏者蜂擁而至。盡管如此,與海外相比,內地佛像成交價還是明顯偏低,相差很大。相較于蘇富比這類海外拍賣行的成交價格而言,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六尊佛像高價請回
佛教藝術,以及佛像藝術品不僅在中國,在世界藝術史上也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由于佛像不僅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也是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反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它的神圣性,加之西方近年來對佛教藝術的推崇,因此能反映出佛教藝術精神的造像便成了世界藝術的寵兒。
就歷代流傳下來的各類佛像來看,在材質上不僅有金銅佛、石雕佛,還有泥塑佛、漆佛、木佛、玉佛、翡翠佛、瓷佛等等,不論是銅鑄的雕像、石制的造像還是泥質的塑像,都把佛的莊嚴、菩薩的慈悲、羅漢的樸實、天王的威武刻畫得活靈活現。尤其是金銅佛像制作精美,絢麗的紋飾、優美的造型、慈祥的面容,在給人們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能起到撫慰人心的作用。2014年6月10日,蘇富比拍賣行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亞洲藝術拍賣會上,一大批佛像精品再次以高價拍出。
佛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其價值高低往往取決于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底蘊與鑄造年代工藝。一般來講,佛像所含的美學價值越高,其產生的經濟價值也就越高。但作為藝術品收藏的佛像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就讓我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來細細品味這來自數百年前的智慧與禪意。
明清佛像
明清兩朝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明清的佛像雕刻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藝術形式,達到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頂點,無論是工藝,還是材質都十分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把佛教的哲學與美學的思想都濃縮到小小一尊佛像當中。一尊鎏金佛坐像鑄造于十七世紀,此時為明朝。從造像上看是佛陀的成道像。佛像左手橫置于雙膝之上,結定印,右手置于右膝上,掌心向內、手指指地,表示大地作證,為解救眾生不惜犧牲一切的言行。本件拍品相較于之前的拍品而言,形體、容貌和姿儀上更加祥和、寧靜、端詳、莊嚴。此件估價為40,000-60,000歐元的拍品最終以361,500歐元的價格成交。
象牙是大象身上最堅硬的部分,其光潔如玉、耐用、珍貴等特點使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寶石媲美。象牙雕刻藝術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雕刻精美,倍受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而進行創作的象牙雕刻則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與民間工藝美術的結合技法。一尊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清十八世紀佛像在拍賣中呈現,本件拍品從工藝角度上看屬于牙雕中的圓雕技法,即采用整段象牙為雕料,雕刻成立體的造型。這種表現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嫻熟的技藝以及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十八世紀的清代牙雕佛像,風格稍顯繁瑣,已比較注重衣褶的刻畫,進一步增加了作品的質感。縱觀本件拍品,佛陀閉目盤腿而坐,雙手放于腿間,其形容儀范體現出佛陀的平靜、祥和、慈悲的風范。雕像雖小,卻著重衣飾的刻畫,線條明顯增多,道法流暢渾厚。雖因時間久遠而表面出現細紋,然而其細膩的工藝使其依然不失為一件珍品。這件象牙雕佛像估價為15,000-25,000歐元,最終以18,750歐元的成交價被收藏。
另一尊清朝的銅鎏金無量壽佛坐像打造于十八世紀的乾隆年間。無量壽佛也就是阿彌陀佛,是西方佛中的最尊佛陀。本尊佛像造型細膩,頭戴佛冠、眼睛細長、鼻翼寬短、嘴唇較薄,全身佩戴華麗但并無鑲嵌。其身材頎瘦,披袈裟、袒胸、胸平乳小,具有典型的清代漢佛造型。這一時代的鎏金佛像因鑄造的銅料配比了多種金屬,且鑄胎厚重,故顯得銅質堅硬。在細節刻畫上稍顯些生澀。全身銅制加以鎏金工藝使佛像主體雖經時間打磨卻依舊光亮。這件估價為3,000-4,000歐元的無量壽佛坐像,最終以6,875歐元成交。
觀世音坐像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祥與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循聲救苦。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觀世音菩薩在民眾的心目中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尊明朝時期的銅鎏金觀世音菩薩坐像銅制純凈,鎏金明艷,臉型方圓周正。佛像佩戴八葉帽冠。在面部刻畫上,眼神微垂下視、眼梢上揚,上眼瞼線條略平、下眼瞼微微向下。嘴角向內較深,笑意盎然。整體身姿敦厚,神態欣悅親切。佛像經頸部的項鏈與身上的瓔珞垂下兩個波狀的弧形,中間有3條珠紋的鏈墜垂于胸前。這些都是明朝佛像以及觀世音菩薩雕像的主要特征。這件栩栩如生的觀世音菩薩鎏金坐像最終以59,100歐元成交。
藏傳佛像
藏傳佛像的體系比較龐大,造型也較為復雜。佛像有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造像,有漢地造像,但多數為西藏本地造像。它源于古印度佛教晚期的密宗金剛乘、時輪乘、易形乘,同時又有西藏原始苯教的神融入其中。蒙古、漢地的一些風格也融入到了藏傳佛教的佛像之中。藏傳佛教的佛像造型極為豐富多彩,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詳的顯宗佛像;有兇神惡煞、多首多臂的密宗佛像;也有嫵媚動人的度母像;面目猙獰的佛母像;極美與極丑、極善與極惡的眾神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多彩多姿、反差強烈的諸神佛世界。西藏本地除按《造像度量經》成佛造像之外,還有內地和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造像流入,同時藏傳佛教造像又具體分為藏中、藏西、藏東造型。
下面要介紹的這尊十四/十五世紀鑄造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體現出的就是藏中的佛像造型。藏中的佛像,早期受尼泊爾與西藏苯教的影響較大,但是它又受印度和克什米爾的影響。明清時佛像又有一些漢式佛像的風格融入,藏中佛像的造型融入了諸多地方特征,但又以尼泊爾的特征較為突出與鮮明(因為拉薩地區過去有許多尼泊爾的工匠)。有的佛像與西藏的苯教比較接近,而有的佛像又與漢式比較接近。總的來講,一尊佛像上有諸多地區的特征融入其中,所以說藏中的佛像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特征。
藏中佛像總體來講,在造像風格上柔和適中,雖然造像的風格各有不同,但大體上還是有共同的造型特征。藏傳佛教佛像更早的存世不是很多,在元代佛像與菩薩的造像中,主要是接受尼泊爾的佛像,它的主要特征是佛、菩薩的面相、四肢比較豐滿,額頭比較寬,肩也比較寬,腰較細。衣紋上不太重視刻畫,佛像只在袒右臂的含口處部分有些紋飾。左邊施禪定印的手臂上有些紋飾,在袖口處及佛像腿部施些很淺的線。總的來說,這種比較突出形體,而不注重立體刻畫衣紋的造型樣式,是融入了印度薩爾納特的佛像造型樣式。這尊估價為200,000-300,000歐元的藏傳佛教佛像最終以745,500歐元成交。
與漢族佛像相比,西藏佛像的形象更加獨特。如另一件于十三、十四世紀打造的金剛菩薩坐像就代表了西藏佛像的一些突出特點。這尊佛像身形纖細,腰身柔軟,動作生動。身體微微向右傾斜,雙手捻佛教解印。高大的冠帽、層疊的瓔珞,裝飾富麗華美,工藝復雜考究。臺座扁平,蓮瓣圓鼓突起。這一時期的西藏佛像主體鑄胎薄脆,是早期佛像鑄造中鑄胎最薄的一類,其鑄造工藝也最難。這尊金剛菩薩坐像最終以55,500歐元的成交價找到了它新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