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與美國摩立特集團合作開展過不同國家間的創業精神比較研究,由此,我便經常關注有關創業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既有學者出版的《創業學》,也有創業者的《創業寶典》。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中進一步明確了釋放人民創業精神的具體舉措,不禁讓人感到由衷的興奮。
優先開發人力資源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關鍵,不僅僅在于“量的積累”的人海戰術,而且在于“質的提升的”激發所有人的創業精神。
世界各國將創業精神作為經濟體“進化和再生”的主要動力,對創業的支持已經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
曾與美國摩立特集團合作開展過不同國家間的創業精神比較研究,由此,我便經常關注有關創業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既有學者出版的《創業學》,也有創業者的《創業寶典》。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中進一步明確了釋放人民創業精神的具體舉措,不禁讓人感到由衷的興奮。一次與一位企業家朋友談到創業問題,他向我強烈推薦《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該書以講故事的方式,全面展示了以色列創造經濟奇跡的根源——國民創業精神。
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大都是創業精神強勁的典范。有的國家在現代化追趕時期人們的創業精神大都表現強勁,這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創新釋放了人們的創業精神,如英國、瑞典、丹麥等實行高社會福利水平的歐洲國家早期創業精神強勁。有的國家存在持久而強勁的創業精神,這主要得益于整個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和人們價值追求使然。歐洲新教徒遷移美國后,煥發出空前的創業熱情,使得美國市場經濟得以確立、企業得以創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得以繁榮和發展。這種創業精神,是美國爆發第二次、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創業精神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更是美國保持世界經濟領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風險資本投資每年只有5000萬至1億美元,現在上升到了120億美元。
以色列只有1.5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和710萬人口,卻是全世界創業公司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844個人里就有一人創業,人均創業投資是美國的2.5倍,歐洲的30倍,中國的80倍,印度的350倍。更令人驚訝的是,該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總數,超過全歐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總和,甚至超過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四國的總和。僅2008年,以色列就吸引了近20億美元的風險資本,相當于英國6100萬人口所吸引的風險資本或德國和法國合計1.45億人口所引入的風險資本總額。為什么?《創業的國度》講述了不囿于現狀、敢于挑戰傳統的以色列人的故事,是他們創造了“以色列秘密”,并樹立了他們的國家成為世界上領先技術公司的重要研發中心的地位。事實上,今天的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書中明確指出:以色列擁有罕見的,或許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和制度基礎,能產生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建國者的愛國主義、使命感、短缺意識和災難意識,以及以色列和猶太人骨子里的好奇和逍遙自在的秉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于產權制度和以“解放人”為中心的政策變革,極大地釋放了人們的創業精神,各類小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如雨后春筍般創辦起來,進而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微企業的創辦及其發展水平通常是人們創業精神是否得到有效釋放的鮮明表征。據《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創業精神指數排前幾名的是溫州、深圳、北京、泉州、臺州、鎮江、中山、惠州、佛山等。可見,那些處于改革開放前沿,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十分活躍的地區,人們的創業精神就競相迸發,市場發育程度就比較成熟,經濟就充滿生機活力,人民生活就比較富裕,社會環境就更為和諧穩定。根據我們對全球13個國家的比較研究,大部分中國創業精神指標得分較高或最高,僅有少數幾個指標中國排名靠后。據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埃森哲對26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就如何鼓勵創業精神的研究表明,盡管中國相當多的企業和政府領導人能夠全面認識創業精神的重要性,但中國人的創業精神卻并不被看好,在78個被調查者中,只有兩個人感到中國企業內部是最具有創業精神的國家,89%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企業員工的創業精神遠不如一些領先國家的企業。因此,大多數企業高管(89%)指出,今后5年內,我們的國家必須大力發展弘揚創業精神。根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1屆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僅有1.6%。其中,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2.2%)遠遠高于本科畢業生(1.0%)。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的研究也指出,我國總體上屬于創業活動比較活躍的國家,相對于發達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國的創業活動更活躍一些,但是作為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創業活動則是最不活躍的。
《孟子》有言:“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世界各國將創業精神作為經濟體“進化和再生”的主要動力,為創業的支持已經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全球日益融合的互聯網時代,在暢通的籌資渠道,打造規模經濟、擁有自然資源等方式對一個國家獲得競爭優勢的貢獻逐漸減弱,世界各國將獲得競爭優勢的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人”的身上時,中國要“和平崛起”,就不能走發達國家的老路——資本投入、消耗或掠奪資源,應該且必須關注中國人力資源優勢,優先開發人才資源,真正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才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科學發展道路。優先開發人力資源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關鍵,不僅僅在于“量的積累”的人海戰術,而且在于“質的提升的”激發所有人的創業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將創業精神培育成為一種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國家競爭優勢。